周航:我的汽车共享梦
2015-04-24路沙
路沙
让汽车共享不再是梦
“未来每一辆车都应该接入易到的平台和订单,变成易到的一份子。易到应该成为一个汽车共享的网络,这是我们每天梦寐以求想要实现的事。”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如是说。
周航并不算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从行业翘楚天创集团到互联网新军易到用车,他的转变不免令人侧目。
“有一次我去上海出差,在虹桥机场等了近一个半小时的出租车。另一次经验更惨。排长队,费了半天劲,终于排上了。结果被告知排错队了。”周航对自己的不愉快经历似乎有些耿耿于怀。
一而再,再而三的等车经历触发了周航的济世情怀。“好生活不应该只属于少数人,不应该只属于特权阶层,可以属于每一个人。”此时,创办租车企业的念头在周航的心中悄然升起。
不过,周航并没有因为冲动而丧失对行业的冷静判断。传统的租车行业市场早已饱和,并且竞争形势日益加剧,如果不加思考的“撞”进去,结果无异于作茧自缚。
“汽车租赁行业现在是小而散,2009年在册的汽车租赁公司全国约6000家,其中仅20家自有车辆超过300辆,大多数租赁公司都是5个人50辆车。希望整合这些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用互联网的方式把他们的闲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一个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企业蓝图在周航的大脑当中逐渐形成。
2010年,易到用车正式成立。用投资人徐小平的话说:“易到用车是一个美好的梦,当时觉得无论能不能做成,都要投,愿意跟他们一起做梦。”
起初,易到看重的是企业商务用车的潜力,在此方向的引领下,易到在渠道拓展和用户培养上下足了功夫。然而对此,市场的回应却异常平淡。“第一轮融资后,子弹一直空放,却没效果、没有什么销售收入。”周航坦言道。
那段时间,周航除了外出谈合作,剩下的时间就在办公室盯着GPS定位大屏幕,每一次订单信号灯的亮起,就预示着一个新的希望。
由于长时间找不到正确的运营模式,痛苦之余,周航的自信心也开始动摇了。有一次,他对朋友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你觉得这事能成吗?真有这样一个汽车共享的市场吗?”此番言论,将周航内心的挣扎和困惑表露无遗。
常言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易到用车联合创始人兼市场副总裁朱月怡说道:“2012年,我们发现虽然没投入多少精力做个人租车业务,个人用户的订单增长却远远超过预期。”周航猛然醒悟,这不就是易到苦苦寻找的运营模式嘛!事不宜迟,易到迅速调整方向,从B2B市场扩至B2C市场,从电话网络扩展至移动APP应用端。另外,易到还适时降低价格,以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这时的周航,以前的阴霾已经一扫而光,建立汽车共享市场的信心再度变得不可动摇。
2012年,易到营业收入较2011年翻了2.75倍。紧接着,易到获得了一亿元的B轮融资,并在2013年底完成了C轮融资。有了充足的资金,易到的新一轮扩张又将拉开帷幕。
“两年内,我们的估值会超过Uber。”周航自信的说道。Uber是何方神圣?一家美国的打车应用平台,并且是全球打车应用的开山祖师爷。与此同时,Uber在2014年的市场估值已经达到了170亿美元。此时,周航喊出了两年内超过Uber的豪言壮语,是什么给了易到这样的信心?易到可以吗?连番的质疑扑面而来。
面对质疑,周航给出了充足的理由:“我们的模式比Uber更有成长的张力。张力在于易到不仅仅从事代驾租赁业务,而且衍生为社交平台;以标准化服务著称的Uber仍局限在冷冰冰的业务关系中。易到的法宝‘在基本服务规范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即从最初的易到派单升级为打车者可收藏不同的司机、并选择司机。根据不同的需求,你可以享用不同司机提供的服务。”
截止2014年底,易到已经进入了国内100个城市,2015年还会将服务城市扩展到150个,易到的本土化布局日渐完善。
另外,日益强大的易到并没有选择偏安一隅,周航还将目光聚焦在了海外市场。周航说:“Uber可以来中国发展,我们也可以去海外发展。易到将成为全球华人的用车平台。”针对易到的海外布局,周航谈到:“目前易到已经进入中国香港半年,下一站将是英国伦敦。在海外,我们提供会说中文的司机,还会提供无缝对接服务。”2015年,易到还将进入洛杉矶、波士顿、法兰克福、新加坡、和东京等20多个海外城市,加快海外布局的步伐。
周航表示:“我们想达成一个汽车共享的大平台。既然中国有2亿车主,有10亿人要坐车。未来,我们可以在共享经济这个主线下,将向更多领域延伸,可以推出更多产品和服务,一层一层地覆盖更多的人群。至于推出哪些产品,我们可以探索。”
如今,易到正在着力打造一个囊括行业各个环节的完整生态链,力图为乘客提供一种安全、优质、个性的出行体验。这也许就是周航一再强调的汽车共享市场的最终蓝图。
“‘服务随需而至,供应随需组合这是易到的初衷,也是未来不变的理念。如今我们看到各个行业都在进行着易到式的进化。易到创造了一种最完美的商业模式,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周航说道。
易到“火”了
有一段时间,易到用车与滴滴打车合并的消息在行业内传的纷纷扬扬,一切都说的有鼻子有眼,让不少人信以为真。不过,周航的一条微博还是将这条信息打回了原形。他说:“一条谣言,照出你们一个个都不好好上班干活,净刷微博微信了。哼哼,我挨个@你们老板去!”此话一出,易到和滴滴的合并消息也就传到了头。
相反,有些人倒宁愿相信这条消息是真的。这些人的想法是,租车行业的烧钱大战已经破坏了行业的正常秩序,加之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个行业,行业的环境更是日渐不堪,行业内的合并重组正好可以成为行业改革的催化剂。当这条消息被证实是假消息之后,这些人不免有些失望。
然而,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多少有点峰回路转的意味。峰回路转并不是指易到与滴滴假戏真唱,玩了一把瞒天过海,而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面。何为戏剧性?就是滴滴真的与一家企业合并了,不过,这家企业不是易到,而是快的。
2月14日,滴滴与快的正式向外界宣布合并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经的死对头,摇身一变,竟成了同一个战壕的“兄弟”。这种转变,多少让人觉得有些突然。其中,尤属易到用车的反映最为强烈。
就在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后不久,易到用车就向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举报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行为涉嫌垄断,请求立案调查并禁止两家公司合并。
易到用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家公司在未合并前就展开了“烧钱大战”,在事实上支配了行业内的市场规则,一旦合并成功,无疑会绑架行业规则,并排除和消灭市场竞争。
另外,易到用车还在一份声明中说出了如此意味深长的一段话:“两个长得特别特别像的,产品节奏一模一样的,运营方式也一模一样的公司,合并了。而易到还是易到,市场上唯一支持用户选车的专车。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司机补贴,可我们尊重你的每次乘坐。大,未必好。梦想,并非金钱造。”
为什么易到用车的反应如此之大?仔细想来,作为租车行业的中坚力量,易到用车在许多的业务范围都与滴滴和快的有所重叠。合并之前,行业内的均势没有打破,大家还可以相安无事,合并之后,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背靠阿里和腾讯的滴滴、快的自然会压缩易到用车的生存空间。如果不奋起反击,那么易到的苦日子就要来了。
然而,不管易到如何不满,滴滴、快的的合并已是既成事实,无法改变了。对于易到来说,与其等着相关部门的裁决,还不如打起精神,重新出发。
专车困局
在周航的规划里,专车是易到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当初,周航的想法是,我们希望未来的汽车能够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公共服务工具,所有想开车、想搭车、想坐车、想从这儿到那儿的人,都可以有更便捷的方式,而不再仅仅是需要通过攒钱摇号去买一台车来解决,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景。
愿景如夏花般灿烂,而现实却不如秋叶般那样静美。正当周航和易到人准备厉兵秣马、大展拳脚的时候,现实的残酷性陡然袭来。上海市交通委对滴滴专车的一纸罚单,让所有从事专车运营的企业为之一“震”。对此,上海市交通委给出的解释是,只要提供服务的车辆和驾驶员没有客运服务资质,都属非法客运行为。
紧接着,交通运输部也做出了回应,其表示:“鼓励创新,但禁止私家车参与”,回应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惊喜或转折。对专车的论调似乎已经尘埃落定,对于运营方的各家企业来说,无力去挑战政策的权威,只能做出相应的变革。
一直以来,将私家车纳入到专车服务中就是周航汽车共享梦想的一部分。然而,禁令一出,梦想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缺口。
常言道:“你的一扇门关上了,还会有一扇窗为你打开。”虽然私家车被禁止参与专车运营,但是周航在其它方面的布局还是让他的梦想得以延续。
1月18日,易到用车与海尔正式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海易出行”。按照规划,至2017年之前,海易出行旗下管理资产将达到80亿元人民币,租赁车辆总计10万辆,其目标是打造国内最大的移动出行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易到用车宣布联合奇瑞汽车和博泰集团,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并计划以此为主体在未来2年内推出首款“互联网智能共享电动汽车”。易到宣称,该款车“只用不卖”,用户只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租用。
除此之外,易到还成立了易到共享汽车学院。在学校内,将为学员提供包括贵宾礼仪、专车知识、仪容仪表、专车软件使用、专车产品流程及安全驾驶等全方位的培训。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走的路。
搭建汽车共享平台、成立汽车租赁公司、制造电动汽车以及创办共享汽车学院,易到正逐渐完善自身的布局。周航曾说:“中国汽车从来没有引导过世界汽车技术的革命,但是今天有可能!”
看来,周航并没有因为政策的原因而放慢自己的脚步,从困境中走出来,梦想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