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祝中国音乐学院建校五十周年

2015-04-24赵塔里木

人民音乐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办学

赵塔里木

尊敬的各位领导、海内外的各位嘉宾,

亲爱的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金秋艳阳,硕果芬芳,古都北京沐浴着灿烂的秋色,我们共同迎来了中国音乐学院50华诞。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对莅临今天庆典大会的所有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新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五十年来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发展做出无私奉献的广大师生、校友表示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50年前,在中国探求高等艺术教育特色之路的历史进程中,根据周恩来总理“要以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音乐舞蹈为主体”的指示,经文化部统筹规划,由周总理亲自决策选址并亲自命名,中国音乐学院在原北京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的部分系和中国音乐研究所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碧波荡漾的什刹海边那座锦萃古雅、旧木繁荫的恭王府邸,因中国音乐学院的落址而焕发出厚重而盎然的文化韵味。今天,当我们共同回首国音人创校兴学、筚路蓝缕的风雨历程,共同分享国音人的欢乐与光荣,共同见证国音人的责任与愿景之时,我们深深地怀念安波、马可、关鹤童等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勋的老一辈音乐教育家,我们更深深地缅怀和思念中国音乐学院的缔造者,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中国音乐学院的五十年,是充满艰辛、奋力跋涉的五十年。学校自诞生之日便承担起继承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建立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历史使命,并由此确立了以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创作和表演专门人才为主的目标,确定了薄古厚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量少求精、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当时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大都参照苏联模式而建的情况下,要根据中国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破旧制,另辟蹊径,创建符合中国民族音乐教学规律的、在中国历史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音乐教育体系,这需要极大的胆识、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几代国音人在这一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中,栉风沐雨、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五十年来,无论是初建时期艰苦创业,还是“文革”时期被迫停办,再到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终得复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音人为这一崇高使命奋力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全体师生始终怀着开创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感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音乐的极大热情,秉承建校初期提出的“密切联系群众,深入教学实际,埋头苦干、亲密团结”的作风,在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征途中,走出了一条艰苦卓绝的拓荒之路。

中国音乐学院的五十年,是强本固基、蓄积力量的五十年。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主要特色的高等音乐学府,中国音乐学院牢牢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充分汲取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养分。学校名师云集、巨匠辈出,在建校之初就汇集了老志诚、刘雪庵、张肖虎、黎英海、杨荫浏、李元庆、杨大钧、应尚能、汤雪耕、蒋风之、吴景略、冯子存、赵春亭、曹正等一大批民族音乐大师。他们带领广大师生深入农村、牧区,向祖国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务实求真、孜孜不倦地探索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规律,为学校形成优良的学术传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中国音乐学院由恭王府迁入了现址,办学空间的改善使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近年来,学校狠抓内涵建设,在人才引进、课程建设、学术生态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拥有国家高校教学名师2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1人,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4位,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8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有一大批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先后受聘成为我校特聘、兼职或客座教授。学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建设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厚学养、宽视野的知识结构;搭建了影响力广泛的大型节会平台“北京传统音乐节”;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批“民族音乐研究教学实践基地”、“艺术实践基地”。学校的办学基础不断夯实、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音乐学院的五十年,是厚积薄发、硕果累累的五十年。学校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勤耕不辍、风雨兼程,由最初只有四个专业系部、九十余名教师、330名学生的规模,发展为今日10个专业系部,485名教职员工,包括中专、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在内,在校生达到2600人,形成特色鲜明、专业覆盖全面,办学层次完整的教学体系。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学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在近十年间取得跨越式发展。2006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学校成立音乐科技系;2012年,依照教育部协同创新计划,北京市教委授权我校牵头北京四所艺术高校进行“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中心”的培育;同年,学校获批新设“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列“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13年,受教育部指派任高校“音乐与舞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近十年来,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3项,教育学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百余部:师生在国际国内舞台上共获各类奖项三百余项,其中国际性大奖7项,金钟奖82项,文华奖124项。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万余名音乐英才,他们活跃在教学、科研、创作、表演的各个领域,讴歌时代,传承中华文明,传播中国音乐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

中国音乐学院的五十年,更是光耀中华、走向世界的五十年。历史长河的洗礼让博大精深的中华音乐文化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中国的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勃然生机,并骄傲地走上世界舞台,代表中国与世界文化对话。2004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同志在给中国音乐学院的亲笔信中写道:“民族音乐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走向世界”,中国音乐学院传承与弘扬民族音乐的使命随着时代洪流的前进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中,通过合作办学、国际节会等活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打造中华民族良好的国际形象。2007年,学校承办了国际音理会32届大会暨第二届世界音乐论坛部分活动;2008年,学校师生广泛参与了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作和演出,举办了北京国际女音乐家大会;2010年成功承办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2012年设立了中国面向全球的首个保护濒亡传统音乐的国际性学院奖“太极传统音乐奖”。近十年来,中国音乐学院华夏民族乐团、青年爱乐乐团、青年爱乐合唱团赴国内外推出高规格演出数百场,传播了悠久灿烂的中国民族音乐,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endprint

五十载风雨砥砺、半世纪铸就辉煌。中国音乐学院的建设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始终紧密围绕国家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方向,与时代的发展对音乐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相适应,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历代国音前辈留给我们无尽的宝贵财富:

一是坚定办学思想。传承、创新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既是我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也是指导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指路明灯。无论身处何处,代代国音人始终坚定不移地履行着这一使命,践行着民族音乐人的庄严承诺。

二是坚守办学定位。学校以打造中国民族音乐人才培养高地,培养从事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定位,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主体地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继续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使得办学层次更加清晰,办学质量更加优异。

三是坚持办学特色。特色是立校之本、兴校之源。随着时代发展,我校“民族音乐的教学与研究”的特色内涵不断深化,中国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音乐理论等学术创新团队和民族作曲理论体系的建设,都已很好地发挥了引导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方向的良好作用:在钢琴和管弦等专业建设中,我校也积极贯彻“洋为中用”的方针,走出了一条民族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四是坚持构建体系。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离不开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构建融教学、科研、创作和艺术实践为一体的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是我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和任务,这个主题和任务已经化作流淌在一代代国音人身上的汩汩血液,始终激励着我们孜孜以求、奋勇前行。

革故鼎新,盛世荣光。今天的中国音乐学院,正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机遇中,进一步明确自身责任与使命,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向更高台阶迈进。一是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二是积极牵头申报“中国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中心”成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三是加快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打造中国音乐学院新地标。

此刻,我们怀着一颗颗感恩的心,深深地感仰在中国音乐学院成长的历程中,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感谢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我们还要特别感恩并深深铭记兄弟院校、各界友人对我们的无私帮助与指导,感念中国音乐学院全体师生、校友50年来的热忱奉献与守望!

面向未来,国音人会一如既往地坚守构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光荣使命。中国音乐学院几代同仁的追求和探索,生动阐释了“仁爱诚信博学精艺”的校训,凝聚成薪火相传、自强不息的国音精神,书写了半个世纪的灿烂辉煌。秉持这种精神和价值,在庆祝建校五十周年之时展望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学校在民族音乐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加快内涵发展步伐;将我们“建设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目标,与国家“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宏伟蓝图相统一,将我们“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同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部署相统一:培育具有中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世界眼光的高水平音乐艺术人才,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贡献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中国民族音乐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民族音乐科研和信息的中心,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交流和传播的窗口”,为实现中国特色、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高等音乐学府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办学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敖丽芳 达斡尔的歌声在中国音乐学院唱响
研究生层次传统音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其构想——以中国音乐学院为例(发言提纲)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校友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