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狗者杨晓云
2015-04-24
在天津市公安局的某个局长接待日清晨,几个反映情况的人团坐在一起等着局长的到来。大家聊起各家的诉求,有的说是房子被占了,有的说是车丢了,一个大婶的开口却让大家顿时无言。她说她找局长是为了流浪狗。说话的便是日前在玉林狗肉节上为了救狗向狗贩下跪的杨晓云。她已经是局长接待日的常客,反映的也都是同一个问题,犬类留监所环境恶劣,流浪狗得不到好的照顾。她则一直要面对同样的诘问一一人都没照顾好,为什么去救狗?
【玉林救狗归来】
杨晓云救狗出了名,近20年的救狗生涯里,她已经拥有了四个基地,总计救助3500多只流浪猫狗,在这次闹得沸沸扬扬的玉林救狗行动中,她和她的助手小顾两人一共救下350多只待杀的狗,成为救狗最多的志愿者队伍之一。他们一个是65岁的老人,一个是19岁却已经参与救狗6年的青年。
6月25日凌晨,在路上日夜兼程两天后,杨晓云成功地把350多只狗运抵天津城郊的一个大院里,近一周不眠不休,回到天津杨晓云就病倒了。但困难才只是刚刚开始。
位于天津城郊的这个基地是为玉林这批狗的到来急忙租下的,设备简陋,物资短缺,水桶饭盆都要从头买起。甚至杨晓云守夜住了几天的床板连褥子都没有。
350多只狗运回后,狗瘟、血吸虫、皮肤病和一些外伤的感染在这批狗身上一点点显现,杨晓云和小顾每天都在给狗打针、观察病情,但还是无力回天,到天津不到一周已经死了7条。
这批救回的狗大多数从小吃米饭,不适应狗粮,香肠,杨晓云只能再用煮鸡蛋、鸡肝先喂着,又买来大锅预备以后熬粥煮米饭。
杨晓云和助手小顾每天就这样在照顾狗的吃喝拉撒中忙得团团转,常常坐都不能坐一下。有时儿子儿媳也会过来帮忙、守夜,替换杨晓云回家休息。
杨晓云描述这个基地最理想的样子:四间平房,两间做隔离区,院子里辟出一块专门做隔离的活动区给不适应群体生活的小狗或是凶猛的大狗。另外两间收拾一下守夜时住人。但目前想要安顿到理想程度还需要一段间,以及人力物力的支持。
【从精神寄托到生活的全部】
“年年除夕怕除夕,除夕之夜泪沾衣。思念亡夫想亲子,荒郊一人好孤凄。”一一杨晓云
杨晓云爱人1995年去世,沉浸在悲伤中的杨晓云不断把见到的可怜的流浪猫、流浪狗带回家,这些无助的小生命渐渐成为了杨晓云的寄托,甚至是全部。至1998年,不大的两居室里已经容纳了38只猫,16只狗。邻居嫌味道太大,有很多不满,杨晓云就租平房专门养狗,至此一发不可收拾,院子越租越大,收狗越来越多。
几年过去,多达上百只的猫狗占用了杨爱云的全部时间和精力,这让她唯一的儿子大洋有了很多怨言。到了2006年,杨晓云救狗花掉了所有积蓄,她提出卖掉家中的两套房产,终于让已到适婚年龄的儿子忍无可忍地与母亲反目,选择离开家独自去南方闯荡。每每提起儿子背上包最后怒目瞪她的一眼,杨晓云都不免落泪。儿子走了三年,杳无音讯。
在儿子离家的三年里,除夕,杨晓云独自在她的一个基地里守夜,安顿好狗,坐着烤馒头片吃,想想自己一路坚持走来成了孤家寡人,更觉凄凉。曾是语文老师的杨晓云让诗和狗陪伴着自己。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儿子也回来了,也理解了,这就行了。”虽然儿子大洋并没有完全理解母亲,但还是关心更多一些,在杨晓云需要帮助、需要资金的时候随时伸出援手。
“一切善有善报,儿子的工作是爱狗人士帮找的,儿子的爱人是爱狗人士帮找的。”儿子结婚几乎是岳父岳母一手包办了,只酒席一项,是与杨晓云交好的爱狗人士支付的。
儿子提起曾经和母亲的抗争也很无奈,“我看她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回来也还是那么回事”。想到救助小动物也都是好事,也就慢慢接受了。现在大洋唯一的愿望就是母亲不要出什么人身意外,在杨晓云玉林救狗期间,大洋看到了网络流传的照片和视频,提起满是辛酸,但怎么劝都不管用。
至今,算上为玉林救的狗新租的基地,杨晓云已拥有四个基地,共计3500多只猫和狗。
多数人并不理解杨晓云救狗的热情,常常有很多质疑和挖苦,说为什么不去花钱救人,而是救狗,对此杨晓云并不觉得二者有矛盾,都是生命,救的就是生命。
【认准就做到底】
现在杨晓云创办的共同家园共有基地四个,猫狗共计3500多只,开销处处节省,但还是捉襟见肘。
很多爱狗人士是做宠物相关产业的,卖狗粮的、卖香肠的都以最便宜的价格给她,但3500多张嘴,每月花在吃上就要6-7万,一年下来己然接近百万。每年租地还需要7、8万。四个基地中有一块是蓟县原县委书记发话先拨给她无偿使用3年,但还没到两年,书记调走,已经有人来催她搬走。
医疗上,基本的疾病杨晓云都会治,除了节育、外科之类的手术以外,都是买药回来自己给狗打针。
除了这些基本开销,最耗资的要数买狗赎狗。从天津本地的狗贩子、狗肉馆到玉林的大市场,价格越来越高;而从城市治安队捕的狗里救狗,要按上户口的价格赎,一条就是500-1000元。
曾经卖房子所得的200多万元没几年就全花完了。现在的杨晓云几乎靠的都是零零散散的爱心捐助。
当有人质疑她的养狗能力时,杨晓云会表现出无奈和不满。当无意中被问及,这么多狗,您和小顾照顾得是否吃力时,杨晓云马上反驳说还有某某和某某也是常驻在这里的志愿者,但随后记者了解到,这两个名字其实就是常来帮忙的儿子和儿媳。
在杨晓云面对重重养狗困难的同时,其实每年都有不少爱心人士想过来领养杨晓云的狗,但接触过杨晓云的人都知道,杨晓云的狗并不是那么好领走的。有人因此质疑杨晓云是动物囤积者,但她不这么认为,她说如果遇到真心爱狗的人,她还是愿意让“孩子”们进入家庭,只是这个“真心爱狗”她需要考察清楚。
从杨晓云手里成功领养了一条金毛的王女士回忆,四年前她从电视上看到杨晓云的故事,便找到基地,表示要领养,杨晓云去了三次王女士家“考察”家庭环境,衡量养狗能力,最后还签了一份合同表示“不离不弃、违约赔偿”,方才让王女士把狗领走。狗到了王女士家后,杨晓云还时常去“检查”是否照顾得很好,甚至突然造访检查。王女士在杨晓云的心中是最满意的领养家庭之一。王女士也把杨晓云送狗看作是送儿子一样。
杨晓云常常说自己走上的是一条绝路,但选择了,就必须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