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员工自我管理之干法、看法与活法

2015-04-23叶敦明

新材料产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干法活法买房

叶敦明

一个想要在北京或上海立足的年轻人,拿着不足1万元的月薪,梦想着买房买车,该如何圆梦呢?务实的年轻人,干好手头的工作,走晋升与加薪的明路,值得鼓励。但是,当他好不容易攒足了10万元的首付资金,他喜欢的房价恐怕至少涨了30万元。等的越久,现实与梦想的落差就会越大。“狠心”的男孩子,就会逼着家里为其交上首付,然后与女朋友一道打拼,扛起月供的重担。

看到上述事例,估计不少过来人都会劝这个年轻人要“先立业、后买房”。用一辈子的辛劳与无望,去换一个居住盒子,有些本末倒置了,房子不该成为年轻人的城市之梦。而作为正在做买房梦的其他年轻人,多数会羡慕这个已带上“金手铐”的“前辈”,更觉得他们很务实。可在旁观者看来,此种务实过了头,成了累赘。有时候,手脚勤快的人,心灵里面有时却荒芜。为什么买房,靠什么买房,这些波及整个青春的大问题,只是以跟风方式淡淡地化解。仿佛,买房是人生至高的使命,不容讨论,也不容怠慢。有干法、少看法、无活法的人生,注定空空来去。

处在工业化文明的初期阶段,我们急于摆脱农业社会的不安定,手中有足夠的物质,精神上才感到自由。好比一个地主,家里的余粮够吃几年,心中方得安稳。而我们的社会创富水平,却只能让我们过上温饱的生活。身边的富足者日渐增多,让我们也觉得自己有机会“麻雀变凤凰”。起跑机会虽然不对等,却挡不住我们心思的超车欲望。

工业文明在我们的身心留下了3个明显的伤疤——干法死板、看法僵硬、活法单调。干法,好比双手双脚,代表人的执行力,邯郸学步效应日益彰显;看法,好比眼睛,代表人的眼界与视野,看到的物质就想去得到,而看不到的精神又放任自流;活法,好比人的思想,人云亦云地活在群体的套子里。光鲜的外表无法遮挡伤痕累累的内心。

一、干法,现成之法是陷阱

过于追求方法的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一反应是寻找更好的方法。这完全正确吗?比如,一个医生遇到疑难杂症,抛开病人于不顾,忙着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等他搞明白了,病人估计也快不行了。

1.工作方法,经验、聪明与勤奋的衍生品

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在静态的农业社会或者工业初期阶段比较管用,到了工业化、信息化与全球化的今天,经验的负面价值往往胜过正面价值。遇到新问题去翻老黄历,不但错失了时机、挫败了锐气,也无法与朝气蓬勃的年轻对手相抗衡。

聪明的人,喜欢走捷径,做起事情多半偷工减料,只是遮人耳目的手段较为高明罢了。这些聪明人,职场上的初始速度不赖,可到了途中的加速跑,就显得后劲不足,就会被那些落在后面的基础扎实对手一步步地超越。要么眼看着他人越跑越远;要么就再次亮出自己的钻营本事,一点点陷入损人利己的漩涡。

2.干法,与成果关联度高

孩子学习,没办法调动起其对“填鸭教学”的兴趣,辗转于各类学习班或题库中,勤动手的同时,脑筋愈加死板,干法的效率低了,就只好干的更多。低边际的干法,成本高耸,效益跑开,干的越多,对社会资源越有破坏,到了该停下来思考的时候。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眼界与视野的近视症,是不是罪魁祸首呢?

别人成功的干法,被圈子或媒体无限放大,成了包治百病的救命草。对于急于求成的人来说,如获至宝。在新的时空与机遇中“炒剩饭”,成功率大幅下降。于是,他们加倍努力去寻找更好的方法,这种原地踏步的勤奋,一个个现代版的守株待兔不断地上演着。干法要创新,要能解决问题,就必须创造性地把握因果关系、趋势、转折点与切入时机,方法是死的,而应用之妙,却是只存于用心者之心。

二、看法,价值观的登高望远

企业经营,欧美必谈价值观与愿景。企业为公,一个揣着私利的集合,难以承载企业之重。因此,要在个体私利中,找到集体认同的公利,企业才能建立在磐石上。

说到价值观,职场人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干这个差事?若为生存而战,内在的驱动力从哪里来,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又会选择何去何从?不解决这个顶层问题,主观能动性就会受到极大制约,顺风时尚能跑动,逆风时就只能驻足。职务越往上走,投入与回报的周期越长、概率越低,过程的耐受度可想而知。一个职场人士内心如没有一个稳固的价值观,遇到风吹草动信心便会大打折扣,职位越高,动力反倒下降,命运就可想而知。

而创业者和企业经营者,初期的冲动多半是出人头地,或者是证明自己的存在,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这里面,取舍、远近、人文关怀,成了创业家的3个内在竞争力。

1.取舍,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每个机会都需要支付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错过时机,无法得到补偿。取——战略目标的实现,蕴含着创业者或企业家的经营抱负,不管是胡雪岩式的个人发家、宋江式的江湖侠义、还是乔致庸的兼济天下,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了不一样的分水岭。舍——个人时间、家人陪伴、兴趣爱好,无助于事业成长的内容,丢的越早越好。若是事业大成,舍弃尚有美满的回报。而更多走在成败之间的创业者,若没有心灵的丰满和价值观的践行,内心的纠结便会难以平复。

2.远近,抬头看路与低头拉车

大事看的明白、小事做的踏实,远近通吃的人,无论走职业经理人的道路还是创业之路,都容易涉险过关。年轻的创业者看的远、想的大,但在一些小事上却受到了羁绊,比如营销、管理与资金。而有些成功的二次创业者,基本功扎实硬朗,但是往往会被困守在企业狭窄的范围内,看不到行业变化与社会风云变幻的天空。创业的远与守成的近,能合二为一该有多好?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企业的不同阶段,经营者的价值观相差很大,再加上年龄的差距,远近结合的企业和团队,着实难寻。

3.成就个人与成就企业的区别

人文关怀,是职场和经营价值观的内核。正如张瑞敏所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企业由人构成,成就个人与成就企业,这是2个截然不同的做法。成就个人的企业,注重每一个客户的感受,企业战车充满人文的温暖。成就企业的企业,充斥冷静、冷血与冷酷,员工、合作者与客户只不过是成功者手中拨弄的“算盘珠”而已。

三、活法,人生信仰的演练场

有谁不想活的精彩呢?擅长自我修炼的人,艺术熏陶、文学训练,都无法掩盖征服的欲望,荣耀自我的强烈冲动,算是自我修炼的归宿地。山峰在那里,攀登的脚步就不会停歇,这是物质世界进取心的表征。而精神世界的前行,没有看得见的界碑,走往哪里,走到了哪儿,都无法用物质衡量,走着走着就迷失在岔道上。

一些热爱工作的达人,到了休闲场合,怎么都无法放松下来,因为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让他们失去紧绷绷的感觉,浑身就会不自在,这是一种病。第一,工作与生活本末模糊,无暇顾及美丽风景。第二,耗费了那么多的社会资源,居然没有想着去回报社会,只知道获取自己所得。

活法,无法从外在判断好坏,内心的信仰才是杆衡量轻重与得失的天平。信仰——超越自我,越过是非,奔向永恒的恩赐之地,苦行的旅程得以恩宠,回报社会者必得大赏赐。终极价值的实现,人生才得以圆满。

小归宿归于家庭,在人中得回报、得荣耀,终因人变而情移;中归宿在社会中得地位、出人头地、光耀门庭,终因势消而人散;大归宿在信仰中得救赎,空荡的灵魂得丰满,失意的生活得灵气,无论路途多坎坷,终点一直不曾偏离自己的方向。坚定,只因心中坚守那份终极价值,知道自己为何而来,又要为何而去。

计谋满天飞的时代,培训与学习的焦点,都在如何做,没有多少人在乎为何做。干法代替了看法,手段自然淹没了目的,自以为得到的人尚且有自我安慰。而那些总也没得到的人,又拿什么抚慰自己呢?更好、更快、更狠的干法,这才是干法至上的可怕之处。干法是小溪,看法是江河,而活法则是大海,围着小溪打转的小船,又怎能奔向大海呢?

猜你喜欢

干法活法买房
买房,要的就是性价比
转炉煤气LT干法除尘水处理设施设计
机会和成长
活法
人生的“贪”
干法除尘高炉煤气腐蚀探讨及综合防治技术在特大型高炉上的应用
硅片清洗技术的研究进展
买房前后
浅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