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制造2025”看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015-04-23梁慧刚黄可

新材料产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医疗器械支架

梁慧刚 黄可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绘制了蓝图,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完备的制造业体系,由简单制造向复杂和精密的制造转变,传统制造业占据了全球市场较大份额,高端装备制造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制造业整体情况还是大而不强,面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趋缓、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资源优势不再等困难,加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逐渐发力制造业,使得我国的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制造2025》方案明确指出要使用一切先进技术改造和升级制造业,但是不仅仅局限于制造本身的改造和升级,而在于许多与制造业相关的行业的改造和升级;未来的产出也不局限于产品,还包括相关的服务,该方案的实施将有力的推动我国的制造业转型和升级。

医疗器械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领域,集成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但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经30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完备、产业链条完整、产业基础完善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如卫生材料、一次性医院耗材、输液器、B超、呼吸机、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类手术器械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生产企业15 348家(一类4 370家,二类8 414家,三类2 564家),2013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2 120亿元。

从区域发展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3大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占据了大部分的生产产值和销售额,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以引进国外的大型企业为主,珠江三角洲以自主研发为主。从产品来看,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是影像诊断设备,其次是各类耗材、骨科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以及牙科和其他类器械。从进出口情况来看,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总额为357.94亿美元,其中,出口額为200.2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进口额为157.71亿美元,同比增长5.32%。贸易顺差42.52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医用敷料类、保健康复用品类、口腔设材类产品继续保持顺差,而诊疗设备类继续保持逆差但逐渐收窄。从进出口形势来看,一些企业注重科技创新,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材料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出口而言,一些企业正在实现转型升级,以往的价格竞争模式正在逐步改变,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

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总体而言,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存在小、散、弱等特点。全国一万多家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 120亿元,平均下来每家为2 000多万元,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生产企业仅有130余家,其中外资、合资企业又占到半数以上;其次一万多家企业散布在全国各地,容易形成碎片化发展和低层次竞争,缺乏有机的整合;最后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弱,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拥有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不多。

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有:①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出于国际制造业转移和靠近市场等目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将一部分医疗器械制造产业转移到我国,但是一些重要设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并未向我国开放。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对新技术、原材料和新产品的控制限制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②缺乏整体规划,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产能过剩,市场的过度竞争浪费了大量资源;③产学研用互动不足,企业与科研院校以及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之间的合作不足。

三、“中国制造2025”与医疗器械产业

《中国制造2025》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一起列为10大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中国制造2025》将信息化、智能化嫁接到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将全面提升生产质量,从目前的中低端向高端迈进,最终达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器械的能力。《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在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技术领域要形成具体的产品;在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领域要实现突破和应用。

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属于中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保障,也为临床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平台,常用的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包括:X线机、磁共振成像(MRI)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超声成像设备(USG)以及核医学影像设备(NMI)等。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92%的全球市场份额被排名前十位的医疗影像公司所占据,前3位是西门子、通用电气和飞利浦。相对应的,我国75%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跨国企业占据,中高端市场鲜见国产企业的踪影。但是我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如上海联影公司生产的数字X射线、CT、MR、PET—CT,东软公司生产的CT、X线机、MRI,迈瑞公司生产的超声成像系统、数字X射线和核共振成像系统等。未来,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将沿着小型化、专门化、高分辨率和快速化方向发展。《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生产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生产企业要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产品研发能力,还要求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新服务,具体表现在多种终端设备信息的集成和分析,为疾病的终端提供多个层次和维度的信息。

机器人集成了现代制造、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是智能制造的代表性产品之一,其研发、制造、应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将机器人分为2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環境下的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属于服务机器人。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医疗机器人为主要代表的服务机器人将来迎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将来的市场规模很可能会超过工业机器人。根据用途医疗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为外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医疗服务类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盟发布的2013年机器人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医用机器人销量为1 308台,同比增长20%,市场规模约为60亿美元。其中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销量为1 053台,环比上升6%,总销售额达14.95亿,占医用机器人销售额的44%。

我国目前医用机器人整体水平技术低下,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医用机器人的人才和技术不足,医疗机器人产品均处于前期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医用机器人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低。《中国制造2025》规划了医疗机器人的长远发展目标,保证了行业政策推广的连续性,机器人产业有望获政策长期利好。

2013年8月9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为2.9亿,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支架植入是心血管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20世纪80年代开始,血管支架的结构和材料不断更新,产品也日新月异,从裸支架到药物涂膜支架,再到可吸收支架,使用效果日益显著。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血管支架总计出口约为766.89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6.78%。我国血管支架进口来源地中,欧洲占有绝对领导地位。2013年我国总计进口3.62亿美元心血管支架,其中欧洲占83.4%,爱尔兰是我国最重要的血管支架进口国。

目前,国际市场上血管支架产品已经由单一的动脉支架走向肾血管支架、胆管支架和脑血管支架等多种支架,同时注重在原有支架基础上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我国已经能够设计和生产血管支架,但是产品性能还不能与国外产品并驾齐驱。《中国制造2025》从政策层面保证和激励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的发展,有利于集聚疾病发生机理到支架产品设计的科技人才,推动相关产业的进步。

移动医疗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2014年度,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23个与数字健康相关的App和设备。2014年我国医疗类手机App发展也非常迅猛,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医疗设备商也开始推出移动医疗终端。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9.9亿元,比2013年增长26.8%。目前我国的移动医疗应用主要以医院内应用为主,体现在移动护理和移动查房等应用。但是手机端的App只是最简单的移动医疗模式,如果配上各种智能终端和可穿戴医疗设备,将会使得移动医疗更加智能和专业化,未来将会走向移动医院,甚至由简单的医院内部的医疗管理走向疾病治疗与健康管理相结合。

可穿戴设备是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注重通过软件支撑硬件,实现数据交互和。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有2大类:体外数据采集和体征数据(如心率、脉率、呼吸频率、体温、热消耗量等)监测。市场上最多见的可穿戴设备就是各类手环、手表、血压仪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4.2亿元。2014年底腾讯公司发布的《2014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指出,可穿戴设备在3个月内的流失率高达87%。目前健康可穿戴设备发展最大的瓶颈是用户黏性差、难以坚持使用。此外不同品牌采集的数据标准不一,样本量不足,难以有效的开展大数据分析。《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组织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和相关工具、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这将大力推动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的发展。

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指出,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达20亿人民币。生物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可以分为3个层次:人体外、靠近人体的医疗辅助工具、植入人体内(组织、支架、骨骼和器官)。对应的具体产品有医疗模型、假肢、齿科手术模板、颈椎人工椎体、人工关节以及3D打印人体器官等。2014年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增长很快,2014年医疗机构对3D打印技术的科研需求和临床运用大为增加,使得3D打印系统的招标频次较2013年增长近8倍。我国3D打印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3D打印机和材料均被外国掌握。此外生物3D打印有其特殊的要求,第一原材料特殊,要求材料具有较好的物理特性便于粉末化、液化、丝化,而且在打印后可以重新组装起来,因此材料的研制时间长;第二对于植入人体的器官而言,必须能够保持肌体活性和功能,需要开展严格的生物学安全评价;第三现有的监管体系难以满足要求。因此,生物3D打印规模小、合作少、产值低。但是作为一项未来的医疗器械领域的战略高新技术,必须前瞻布局、重点突破,抢占未来新型医疗器械市场的先机。《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先进成型、加工等关键制造工艺联合攻关,加大基础专用材料研发力度,提高专用材料自给保障能力和制备技术水平。这将大幅度提升生物3D打印材料、设备和工艺水平,降低成本,促进产业的有序发展。

四、结语

《中国制造2025》把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将促使我国由医疗器械制造转为医疗器械创造。医疗器械产业也将发生重大的转变,由简单的重视数量和产量逐步向提升质量和打造品牌迈进,整个产业的制造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研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改善,医疗器械产业即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参考文献

[1] 蔡天智.2014年中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放缓[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4):21-25.

[2] 陈洪忠,夏文龙,杨盛林.山东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J].药学研究,2015(4):235-237.

[3] 孙建伟.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分析[J].当代经济,2015(4):34-37.

[4] 赵俊.加快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的步伐[J].科技风,2015(5):214.

[5] 李俊.进口医疗器械垄断我国中高端市场的原因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5(3):62-63.

[6] 董默,韩婷.浅析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及监管[J].中国市场,2014(34):71-72.

[7] 蔡仲曦,干荣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之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12):1314-1318.

[8] 谭洋,余正.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出口贸易现状及风险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3-4.

[9] 郭艳,杨保新,杨永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7):36-38.

[10] 贾峰涛,杨星,任庆余.医学分子影像设备的发展与展望[J].医疗卫生装备,2014(9):113-115.

[11] 张彩.浅谈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2(32):178.

[12] 张红霞.医用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J].电子世界,2013(4):72-73.

[13] 皇甫强,袁思波,韩建业,等.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5(5):396-400.

[14] 李彬,洪浪,尹秋林.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21):3883-3886.[15] 李烨,马瑞青.健康管理系统和移动医疗的现状与前景[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5(4):61-65.

[16] 赵霞,周民伟,谢红珍,等.移动医疗在医院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3):260-261.[17] 赵霞,姚惠东,刘晓辉,等.移动医疗技术对临床服务的拓展和细化[J].中国数字医学,2014(4):10-12.

[18] 封顺天.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2014(3):52-57.

[19] 蒲亞川.可穿戴医疗开启大健康时代[J].互联网经济,2015(4):16-19.

[20] 徐铭恩.生物3D打印——打印生命的希望[J].杭州科技,2013(5):20-24.

[21] 武涛,张兴凯,范德增.3D生物打印技术及其外科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5):570-572.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医疗器械支架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力度加大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