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诞节的中西方庆祝方式谈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2015-04-23王怡
王怡
【摘要】本文以圣诞节为例,通过比较东西方圣诞节庆祝方式的不同,探讨西方文化的本土化改造问题,对如何更理性地借鉴西方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本土化改造 西方文化意识 扭曲 圣诞节
一、圣诞节的中国现象
英语学科中渗透了大量的西方文化意识,使得现在的年青人对西方节日更了解与崇尚,忘却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颠覆了中国人学英语的本质。
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盛行,以比较突出的圣诞节为例,每到平安夜前夕,到处都能听到圣诞歌声,也能看到圣诞老人的画像,还有很多人到商场购物。实质上圣诞节是基督教为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基督教在西方很多国家处于国教或者等同于国教的地位,对西方文化影响很大,圣诞节就是一种属于世界的宗教文化。现在的圣诞节,不仅成为了基督徒喜欢的节日,也是所有人喜欢的节日。
当下,西方节日圣诞节已经全面走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西方文化开始融合,同时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消费,也使中国人不断学习国外先进之处,走向国际化。
从圣诞节的庆祝方式来看,完全是中国式圣诞节。全球化的浪潮使圣诞节落地中国,但国人对圣诞节除了新鲜和好奇,也不可避免地带着些许盲目。于是,圣诞节就成了年轻人的狂欢节;商家的销售节;单位的公关节。
二、透过现象看本质,圣诞节的本土化改造是一种异化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对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内涵并没有随着时代得更迭而注入新的内容,不能满足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文化审美需求。而圣诞节则是全新的节日形式,自然能引起和满足人们的求新、求变的心理。喜过洋节既是时尚,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着中西文化交融下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追求。此外,崇洋心里是年轻人选择圣诞节的原因。
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并没有大型的派对和舞会,因为在西方传统里,圣诞节是一个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就像中国的春节。一家人会聚在一起,享用一顿大餐,然后在圣诞树下拆开礼物,然后一起去教堂。
中国的节日遵循的是自然节气,以家庭为准形成闭合空间;西方节日就属于大社会的东西,超出家庭范围。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这种以“洋节”作为人际聚合方式的交际应越来越流行。究其本质:以圣诞节为借口的文化盛宴。国人在西方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上的载体,确切地说是赋予文化意义的载体,圣诞节正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圣诞节是西方文化元素的集合体。当国人以圣诞节作为趋向西方生活方式的载体时,圣诞节的宗教意味(内容)被抽离,此外的各种文化元素(形式)被留取,并被无限放大。也就是说,圣诞节完成了一次本土化的改造——异化。圣诞节不再是圣诞节,而是国人以圣诞之名所拥享的文化盛宴。
换个角度来说,中国人过圣诞节也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改造和丰富,外国人是“圣诞树下吃火鸡,平安夜里开舞会”,中国人则是“圣诞树下吃饺子,平安夜里逛大街”。传统文化中的春节炮竹声中吃饺子的生活方式在圣诞节的影响下,又增加了在圣诞树下吃饺子的异域风味。
三、交流与融通:从形式化改造走向文化交融
在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动过程中,中国人逐渐地培育出了对待外来文化的一种相当开放的民族文化心理。对西方文化采取一种相当开放的立场,是获得本土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权利的一个必要条件。逐渐学会把西方文化中那些具有全人类共享性、继承性、融合性的先进文明成果与西方文化中的消极面加以区分,分别对待,而不是一概排斥。
西方节日、西方文化的介入,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新变化。促进了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人们频繁地与外国企业、三资企业打交道,大量接触外国人士和外国的精神产品,因此不断地受到外来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强化了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商品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
在文化媒介化所产生的远距作用下,中国的本土文化显然也已被深深地打上了全球化的印记,并出现前现代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多元、异质文化并存的格局。西方现代思潮对中国文学,尤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与渗透是全方位、多层次、无处不在的。伴随引进发达国家的设备、科技和管理方法的同时,西方文化也涌进中国来,首先接受它的便是当代中国青年。其他,在各种习俗方面,西方文化也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礼仪习俗,消费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婚丧习俗等都产生了根本改变。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既要吸收外来文化中一切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健康发展并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元素,洋为中用,也要保持头脑清醒,尽量限制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节日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文化只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方面。西方圣诞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慢慢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的中青年人群在接受圣诞节的同时,将其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中国人在接受西方节日的同时,也没有遗忘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中西方的节日文化互相渗透、相互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也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的必需之路。
参考文献:
[1]华哲.引进洋节莫异化[N].江苏经济报.2006(12).
[2]王丹.圣诞节,是一种什么情结?[N].金昌日报.2005(1).
[3]李士生.中国传统文化散论[M].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
[4]孙瑞梅,郭晓宁,高德新,崔杜琴.中西方节日文化渊源[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杂志排行
校园英语·中旬的其它文章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Social Linguistic Perspective
- Has the emergence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been an entirely beneficial phenomenon for both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 概念整合理论下言语幽默分析
- A Brief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Influence of behaviorism to American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 Language: a social mi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