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土机齿轮常见裂纹分析与预防
2015-04-23冯显磊李炎胡良波王忠王孟谢玲珍
■ 冯显磊,李炎,胡良波,王忠,王孟,谢玲珍
推土机齿轮裂纹形态各异,既有原材料裂纹、锻造过程中裂纹、热处理过程裂纹,又有齿轮加工过程裂纹、服役过程中失效裂纹。这些裂纹形态各异,宏观上很难区分裂纹的产生根源,对于每一种裂纹的分析必须综合考虑锻造、原材料、热处理工艺、加工工艺及服役条件,并结合金相组织、电镜扫描图像科学分析,才能正确地找出产生某类型裂纹的根源,从而反馈到生产过程并合理地调整工艺、加工过程。
1. 淬火裂纹
该齿轮材质为S48C,采用中频感应集中淬火,淬火后齿轮掉齿。图1金相照片显示,该裂纹两侧无脱碳层,裂纹周围无明显氧化物,裂纹末端呈尖角形;图2金相淬火组织为中碳马氏体,级别2级,呈粗大针状;材料合金计算DI值36~37;晶粒度6级。现场调查,该件生产采用感应加热功率过高、时间过长是导致产生裂纹的直接原因。但是诱发淬火裂纹的要因往往不止一种,从以上检查分析材料合金的DI值达到37,过高DI值也是诱发淬火裂纹的又一要因。
分析建议:
(1)对于每批投入工厂生产的齿圈,在不知材料具体成分的情况下,应用光谱仪检测其化学成分,并进行首件参数试验。
(2)合理配比材料的合金含量,合金DI值应控制在24~36,并根据现场齿轮的模数、齿厚等参数按现场的实际试验情况详细划分区间段,并采用不同的淬火参数,比如对于DI值在高限的可适当降低加热功率、减少加热时间,提高淬火冷却介质浓度等参数。对于DI值在低限的可适当提高加热功率、延长加热时间,降低淬火冷却介质浓度等参数。
(3)坯料的存放不当易混料,对齿轮材料管理,应严格做到材料浇注、锻造、正火、调质、感应淬火等每道工序都应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并有材料标识卡管理。锻造后应严格做到无带状组织、魏氏组织及严重的偏析组织;锻造比≥6;正火后,要保证正火充分,奥氏体晶粒度≥5级。
2. 锻造折叠
锻造折叠是齿轮锻造过程中的一大危害质量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正确地分析产生根源,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图1 裂纹尾端(100×)
图2 淬火部组织(500×)
就我厂发现的齿轮锻造折叠问题主要集中在齿轮的轮辐折叠、齿顶折叠、齿根折叠等。如图3所示,该齿轮经车间调质粗滚齿后,在齿面发现裂纹,剖检后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裂纹的形态及走向,如图4所示。裂纹的周边具有明显的氧化脱碳现象,裂纹末端呈树杈形(见图4b),放大裂纹的末端呈圆角形,可判定该齿轮在锻造过程形成的锻造折叠。
锻造折叠的形成有各种原因,一种是由于相邻金属充填速度不均形成折叠空腔,高温下在空腔的边沿发生氧化脱碳;另一种是由于毛坯表面不清洁,存在毛刺、氧化皮等污物,锻造时就易包裹在钢件中, 形成折叠。还有一种常见形式,即在设计锻造毛坯料时形状不均,过大或过小,在锻造过程中极易形成折叠。
分析建议:
(1)锻造前要将毛坯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毛刺、污物,可抛丸处理。
(2)要合理设计锻造毛坯的尺寸。
(3)严格控制现场操作流程,加强锻造后的超声波无损检测,避免宏观观察不到裂纹的质量问题件流入下道工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过热引起淬火裂纹
该齿轮淬火后沿齿顶产生横裂纹(见图5a),剖检裂纹观察裂纹形态圆钝,裂纹两侧晶粒粗大,图5b显示晶粒较为粗大,且裂纹中填充氧化物夹杂。主要原因是始锻温度接近熔点,炉气中氧化性气氛进入晶界,造成氧化,晶粒粗大,在后续淬火过程中材料的淬透性也越高,淬火应力越大,加上氧化物夹杂,故产生了淬火裂纹。
分析建议:在锻造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
4. 齿轮服役过程中失效裂纹
该齿轮为某机型推土机在恶劣工况下,服役2500h后发生失效断齿,断齿宏观断口如图6所示,从宏观断口看具有明显的疲劳源、疲劳区及瞬断区,为典型的疲劳断裂。图7扫面电镜具有明显的河流花样、舌状花样,判定该齿轮断裂为脆性断裂。从宏观断口看,齿轮的齿面具有明显的点蚀,且集中于疲劳源区,齿轮在啮合服役时裂纹亚稳扩展过程中断面处不断摩擦挤压,显示光亮平滑。疲劳区是判断齿轮疲劳断裂的重要特征,从该齿轮断口看,断口比较光滑且分布有贝纹线,主要是由于齿轮啮合服役时,偶然过载引起载荷变动,使裂纹前沿线留下的弧状台阶痕迹。从瞬断区看,瞬断区较大,说明材料的韧性较差,脆性大。
图3
图4 裂纹(100×)
图5
图6 齿轮断口宏观照片
从图8来看,齿轮在断裂前齿面发生了明显的点蚀,在齿轮啮合过程中,由于接触面最大综合切应力反复作用,在齿轮的接触面若材料的抗剪屈服强度较低,则将在该处产生塑性变形。推土机在作业过程中,尤其是在矿山、沼泽等环境中,齿轮啮合时受到较大的冲击,由于损伤逐步积累,直到齿轮表面最大综合切应力超过材料的抗剪强度时(该齿轮材料的抗剪强度在450MPa),在齿轮啮合的表面形成裂纹,裂纹的主受力侧与齿面形成<45°的倾斜角,如图9所示。随着液压油的压入,在齿轮再次啮合时,液压油被密封在裂纹内,并形成高压,迫使裂纹延伸扩展,裂纹扩展到一定长度后,裂纹的尖端受到啮合齿轮的重复摩擦、冲击造成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就会产生二次裂纹,二次裂纹方向与原裂纹方向垂直,最终造成裂纹尖端脱落,形成点蚀坑,如图10所示。
图11为断齿齿块局部放大图,可看出齿轮的倒角不规则,并存在毛刺,齿面的加工精度不高,也易造成麻点剥落。图12为剖检断齿后淬硬层分布,从图上可以看出齿轮的齿部已完全淬透,且淬火后回火温度较低(160℃),造成齿部脆性较大,冲击性能较差。
综上所述,造成推土机终传动齿轮断齿的主要原因有:
(1)推土机服役工况恶劣,操作者使用该设备移动超负荷物体时,反复撞击,造成推土机终传动齿轮受到超过材料本身抗剪强度的切应力,长期累积会在某一瞬间造成齿轮断齿失效。
(2)装配时,两啮合齿轮装配不良,造成在啮合过程中齿轮偏载,长期使用过程中局部受力不均而失效。
图7 断口形貌
图8 齿轮断口侧面照片
图9 齿部主受力侧齿面裂纹状况(100×)
图10 断齿部形成的麻点剥落状况(100×)
图11 断齿齿块倒角
(3)齿轮表面加工精度不高,降低了接触疲劳寿命。
(4)淬火过程中,齿部淬透,而齿部心部没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增加了脆性,而回火又不够充分,造成齿部冲击性能较差。
(5)齿部麻点是裂纹的起源点,接触应力大、摩擦力较大或表面质量较差(烧伤、淬火不足、夹杂物)时,尤其是经过中频感应淬火后的齿轮,因淬火冷却介质搅拌时产生泡沫附着于淬火工件表面,淬火时易产生软点(淬火部表面硬度低点),都易产生麻点。
5. 渗碳齿轮磨削裂纹
该裂纹齿轮为某机型推土机一级渗碳齿轮轴,材质如附表所示。其生产流程为:锻造→车加工→粗、精滚齿→渗碳→高温回火→精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齿加工→成品,裂纹产生在最后一步磨齿加工工序。
从宏观照片图13看出,齿表一侧有一条长约50mm的裂纹。通过图14取样看出裂纹为距表面2mm;在硬化层与基体交界处垂直于表面有一条10~15mm的裂纹。从微观照片图15看出裂纹处表面有一条白亮带(0.10~0.15mm),通过显微硬度测量,白亮带硬度为618HV0.3,白亮带以里硬度为396HV0.3。从硬度看:表面白亮带表面为磨削过程的二次淬火组织,裂纹再次产生,并且产生裂纹一侧均有白亮带出现,金相组织判断分析该齿轮轴渗碳层的残留奥氏体量达到5级(JB/T 5944—1991),判定此裂纹为磨削淬火裂纹。
图12 齿轮剖检淬硬层分布
20CrMnMo渗碳齿轮轴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图16齿轮表面磨削裂纹为常见磨削裂纹,裂纹呈龟裂状,裂纹方向与磨削方向垂直,且裂纹深度较浅在0.3mm左右,该类裂纹多为磨削应力性裂纹。由于渗碳工件在渗碳淬火后回火不够充分,应力没有完全释放,再加上磨削加工时进给量过大,以及磨削热等因素造成工件在磨削后表面产生拉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纹。
图17为渗碳齿轮沿晶界产生的裂纹,该种裂纹也比较常见,主要是渗碳过程中保温温度过高造成晶粒长大,淬火时沿晶界产生裂纹。该类裂纹比较明显,往往淬火后宏观检查时就能发现。
综上3类渗碳齿轮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残留奥氏体过多(30%以上)、磨削进给量过大、磨削热过高、砂轮选用不合理等因素造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为:
(1)渗碳时采用多用渗碳炉,严格控制炉内碳势(根据不同材质的合金系数计算而得,如20CrMnTi最高控制在1.0左右),避免使用老式井式渗碳炉(即使采用也要增加碳势自动控制系统)。
(2)降低磨削时的进给量(最后一步工序精磨控制在0.03~0.04mm)。
(3)确保磨削冷却效果,时刻检查磨削液喷洒位置,避免磨削液与磨削位置滞后现象。
图13 裂纹齿轮表面
图14 裂纹显微照片(50×)
图15
图16
(4)合理选择砂轮,在保证加工精度要求下,尽量选用粒度较大、硬度较软的砂轮。
(5)渗碳淬火后,回火温度不宜过低,在保证硬度要求下可适当提高回火温度,回火时间上确保在4~6h。
(6)渗碳过程中保温温度应严格控制,温度过高会造成晶粒长大,增加淬火裂纹的风险,一般多用炉渗碳保温温度控制在900~920℃,淬火温度控制在830~840℃。
图17 渗碳齿轮晶界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