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研究——以辽宁鞍山为例
2015-04-23于清峰李晓东
于清峰,李晓东,韩 刚,张 昕
(1.辽宁省鞍山市国土资源勘测设计院,辽宁鞍山114002;2.辽宁省鞍山市土地征用整理事务处,辽宁鞍山114002)
1 引言
地质资料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1],但是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存在资料信息分散、综合研究不够、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渠道不畅、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2],使地质资料信息的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探索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
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内涵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从不同应用行业部门需求出发,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充分运用信息化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海量地质资料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整合,建立高度集中、相互关联的数据库,搭建共享平台,开发专题产品,延伸产品链,将传统的分散、单向流动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成为分布式、多层次互动的信息流服务,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3-6]。
3 鞍山试点工作概况
2009年1月,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研究专项,上海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模式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7]。2010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国土资发[2010]113号),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作为重要抓手,促进地质资料管理职能的全面到位。作为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共和国钢都”,2012年,鞍山市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列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试点工作城市之一。主要工作目标是开发鞍山市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收集铁矿勘查、开发、补充勘探、储量核实等相关地质资料,建立地质资料试点数据库;研究形成地质资料管理市级延伸方案,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多元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2014年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评审鉴定其为优秀项目,取得主要成果包括系统收集了与铁矿相关的地质资料392种(套),对各类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数字化入库,建成了地质资料一体化集中式存储数据库;开发了鞍山地区铁矿勘查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为整装勘查区铁矿勘查提供了服务;探索并总结了一套地质资料产品加工方法,对地方地质资料利用和产品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出了从原始数据到应用的多层次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框架模型、方法及工作流程,开发了鞍山市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多元、异构地质资料信息的一站式管理,为地方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奠定了基础。基于鞍山地区实际情况,探索了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级延伸机制,研究了市级地质资料管理的职责与义务,并提出推广建议。
4 关键技术环节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一项由若干既独立又关联的子项组成的系统工程,涉及地质、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等多个领域,需要统筹技术、时间、成本、人力、财力、软硬件设施等资源条件,可以从资料汇聚、信息数字化、共享服务、专题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环节入手,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一体化地质工作服务新机制,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资源保障、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等工作的需求[4]。
4.1 收集、梳理地质资料信息
从全国地质资料馆、辽宁省地质资料馆、勘查设计单位、矿山企业、科研院所、国土部门等途径收集1953年以来鞍山铁矿地质资料信息,经梳理与分析,筛选出以首批整装勘查区、“五大矿山”、典型矿山为重点的数据信息392种(套),主要包括矿业权登记库、矿业权核查、储量动态监测、储量年报、储量核查、基础地质、航磁、遥感、铁矿勘查报告、整装勘查等数据信息。
4.2 加工、整合地质资料信息
地质资料信息种类繁多,不同的应用领域中所需要的数据类型内容不尽相同,存在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应使用技术软件消除数据存储瓶颈,实现地质资料数字化存储与管理。使用MapGIS地理信息编辑软件,通过不同图层的加载、组合、编辑、符号化、注释等方法对收集到的鞍山市铁矿相关的MapGIS格式的空间数据进行坐标系、投影参数标准化处理;使用空间数据处理软件(MapGIS、ArcGIS、ERDAS等)对空间数据进行打开、浏览、编辑、保存等操作;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Access、SQL Server、Oracle等)打开备份的数据库,并对其中数据表的结构、数据类型等进行调整,对记录中的数据项内容进行查看、修改等。对矿业权核查、储量利用现状调查、潜力评价等成果数据中的MapGIS格式数据进行了格式转换,转换成ArcGIS格式数据;对收集不符合标准的地质资料(不是标准格式,如一页一页扫描的PDF或图片,或者是Word、Excel等格式)使用PDF合成转换工具生成标准格式的文件。
4.3 建立、更新地质资料数据库
把各种分散的多源异构的资料数据进行集成整合,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各种数据间的关联性和动态模型,从而提取出隐藏在现有数据之中的新信息。充分发挥大型数据库“关系-面向对象”特性,设计了地质资料试点数据模型,在Oracle数据库中建立了相应的对象表。结构化属性数据以“对象-关系表”进行存储,矢量格式的空间数据采用Spatial进行管理,而Word、JPG等多种格式的异构非结构化数据则采用大对象技术进行管理,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一映射,建立一致性的关联,实现了地质资料数据的集中式一体化存储和数据及时更新。
4.4 开发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
以产业化思维推动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利用与服务,结合鞍山市矿政管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矿山管理信息业务和社会公众的需要,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图件、数据库等内容进行分析,采用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主开发语言,基于ArcGIS Engine、MVC(模型 -视图 -控制器)软件开发模式,开发了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制定元数据标准格式,描述、组织和管理海量数据,提高查询检索效率。系统不但可以实现各类地质资料(Word、Excel、MapGIS、ArcGIS、JPG、TXT 等)的入库、查询等管理,还可以将地质资料与空间要素进行挂接,可以通过空间数据查询进行地质资料定位与查询(例如可以进行拟设矿业权的空间分析等),为政府决策、专题研究等提供准确、便捷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4.5 研发专题地质资料产品
围绕重要成矿区带、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矿业权管理和国土资源规划等,对地质资料信息深度挖掘,把地质数据转化为服务产品。从试点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中提取基础地理、矿业权、重点矿床、航磁等数据,建立各种数据间的关联分析、分类聚类、预测分析,开发出《鞍山地区铁矿勘查地质资料分析报告》和1∶50 000鞍山地区矿业权分布图、矿产资源分布图、铁矿整装勘查综合图等10套矿产资源专题图,为鞍山铁矿整装勘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延长了地质工作产业链,拓展了地质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4.6 探索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机制和工作模式
采用“地质资料管理延伸评价模型”,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得出“将地质资料管理延伸至条件好的市级相对可行,延伸到各种条件成熟的县级也是可能的,但全国绝大多数县级单位目前尚未具备相应条件”的结论。确定由具备资料数据加工处理、综合编研和专题服务能力的市级国土技术部门负责鞍山地区地质资料汇交与管理工作,强化基层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工程勘查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与服务职责,向上为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部服务,向下对各县(市)、地勘单位、个人等提供服务,促进多单位、多部门、多专业、多领域、多层次分布的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推进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建设,为鞍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4.7 构建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框架和方法体系
在详细分析各层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地质资料原始数据一体化、地质资料数据一体化、地质资料产品一体化、地质资料服务一体化、地质资料应用一体化等五个层次的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框架(图1),使原本需要跨部门、跨领域得到的地质资料信息能够实现一体化服务。
5 政策建议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鞍山)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建议加强基层数据中心建设、开展常态化管理,加强公共服务产品研发、开展多元化服务;加强技术资金保障、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进程的持续和稳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5.1 加强基层数据中心建设,开展常态化管理
全面清理地质资料信息,提高数据质量,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库,按照元数据目录数据库、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三大类进行建设。数据库建设中,要遵循相关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技术标准规范和地质矿产行业信息化标准,采用标准规范接口的组件技术及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简单实用,易于维护,利于扩展的软件。另外,从勘探调查现场源头出发,利用数据信息平台把第一手资料按标准格式和存储媒体直接数字化,汇入数据库中,及时开展数据更新,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的集群。服务国土资源行政监管和政务管理的部分地质资料数据应满足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及其核心数据库建设要求,能够纳入“一张图”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数据的安全高效管理,为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提供数据资源支撑。
图1 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框架
5.2 加强公共服务产品研发,开展多元化服务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根本目的是为政府管理工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要建设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和互联互通的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多元化。要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丰富数字产品,定制相应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探索地质资料再开发,地质图件专业化处理、加工、咨询等,及时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要科学划分出服务对象的类别和层次,探索多元服务模式。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矿业权管理、国土资源规划、科普教育等公益性地质资料服务;探索通过利益共享机制,支持中介组织和公司开展有偿性地质资料服务,发挥地质资料服务经济社会的主要载体作用。
5.3 加强技术资金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需要经费、人才、技术、装备等相关保障。基层要站在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完善管理体制、理顺运行机制,强化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工程勘查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与服务职责。实实在在地谋划、对接好地质找矿、重大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和信贷资金投资。培养地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管理、维护和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6 结语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核心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地质资料服务。以鞍山为试点,探索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构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地质工作服务新机制,有力地促进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高 兵,王永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问题探讨[J].资源与产业,2010,12(S1):67 ~70.
[2]吴小平,王黔驹,颜世强,等.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关键技术体系框架研究[J].中国矿业,2013,22(9):58 ~62.
[3]姚华军,贺冰清,曹献珍.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9):4~7.
[4]王黔驹,颜世强,丁克永,等.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初步思路与构想[J].中国矿业,2011,20(12):20 ~23.
[5]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关于上海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探索与实践[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1):67~71.
[6]刘忠明,韩培光,李 红,等.黄石市城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试点工作的初步探索[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2,28(5):84~90.
[7]王永生.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上海模式”评述[J].国土资源,201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