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小说与电影版的语料库文体学分析
2015-04-23宋宗
宋宗
【摘要】《追风筝的人》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之作,自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奖无数。这部小说以现代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背叛与救赎。本文借助有效的语料库研究方法和工具,通过对比分析《追风筝的人》小说文本和电影字幕的文本,以求验证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是否能为文体学研究提供新的发现,并探索电影改编中词汇、语法和衔接等这些文体特征上的变化。
【关键词】语料库 《追风筝的人》 文体学
【Abstract】The Kite Runner is the first well-known book of Khaled Hosseini,which obtained many award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moment it was published.The novel is grounded in modern Afghanistan,telling us a story of betrayal and redemption between two men.This paper uses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tools of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novel text and film text of The Kite Runner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corpus can offer stylistic study new findings,and also to explore the variation in stylistic features such as vocabulary,grammar and cohesion,etc.in film adaptation.
【Keywords】corpus; The Kite Runner; stylistics
《追风筝的人》 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作为现今唯一一位用英文写作的阿富汗作家,胡赛尼给我们展现出一个此前未被世人所认知和了解的,一个不同于新闻里的阿富汗。小说于 2003 年 6 月在美国出版后,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小说主人公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位富家少爷,12 岁那年,他和仆人的儿子哈桑参加了斗风筝比赛,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为了赢得最终的胜利,哈桑承诺去帮阿米尔追回风筝。然而,追到风筝的哈桑却惨遭横祸,目睹一切的阿米尔却袖手旁观。之后,阿米尔和他的父亲因苏联入侵阿富汗而背井离乡来到美国,但是,多年后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将他平静的异国梦彻底扰乱,真相、责任、愧疚充斥着他的内心,让他踏上了回阿富汗找哈桑的孩子拉博尔的自我救赎之路。
一、语料库文体学分析
1.研究方法与工具。本文收集《追风筝的人》小说文本及电影字幕,其中电影字幕从http://www.opensubtitles.org 网站上下载得到。首先运用UltraEdit对两个文本进行处理,然后再运用WordSmith 4.0及GOTagger赋码工具对两个文本进行分析解读。
2. 对小说及同名电影《追风筝的人》的具体分析。
(1)词汇。形符数(token)指文本一共有多少个词,类符(types)指文本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词形,类符/形符比(type/token ratio,TTR)主要表明文章所用词汇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类符/形符比越大,说明文章所用词汇的种类越多,相同词汇的使用比例低。首先,从文本大小可以看出,小说文本为583797,远大于电影字幕文本的10401。再比较形符数和类符数。小说文本的形符数为108006,类符数为9072,电影字幕的形符数为1934,类符数为572,一般超过1000字以上,就会采用标准类符/形符比(standardised TTR),鉴于两个文本均为1000字以上,在此采用的是标准类符/形符比,即小说文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为44.90,电影文本为37。从标准类符/形符比这个数值可以看出,小说文本的词汇使用要比电影文本的词汇使用更加丰富多样,这也说明了小说中语言的变化较之电影语言更为多样,语言表达方式更加丰富,文学性色彩更强。
平均词长(mean word length)是指文本中词的平均长度,以字母数为单位。平均词长反映了文本用词的复杂程度。词长标准差(word length std.dev.)反映了文本中每个单词长度与文本平均词长的差异,标准差越大,说明文本中各单词词长之间的差异就越大。通过软件分析,小说文本中平均词长为4.16,电影字幕文本中为3.94,小说文本的平均词长比电影字幕文本中的平均词长要长,但两者相差不多,小说文本中词长标准差为2.09,电影字幕中为1.93,说明两个文本中使用的单词词长大致相同,相差并不多。电影台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口语化程度较高,易于被受众所理解,故电影字幕文本的词长标准差比小说文本的要小,而小说文本的词长标准差与电影字幕的相差并不多则说明小说的用词也并不复杂,也很容易被受众所理解。小说《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出版以来就受到全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小说一经发行,立即受到了文学评论界的好评,并雄踞 《纽约时报》 等权威畅销书排行榜长达101周,这与其自身通俗易懂有很大关系,小说的行文使用受众更易接受的更易懂的词汇,使受众能够感同身受,更能理解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感情世界。
(2)衔接。将小说文本和电影字幕文本分别用GOTagger软件进行赋码,然后分别查找出其中所用连接词的数目,其中小说文本用了3691次,而电影文本用了45次,相对于其整体的文本大小而言,即小说为583797,电影字幕为10401,小说中连接词使用的程度也要大于其在电影中的使用程度。这表明小说中的语言更加连贯流畅,小说要将故事情节描述得更加有连贯性才能使读者更好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脉络以及情节发展,电影中则画面感更为突出,更多使用画面来为故事情节做连接。
(3)句子。小说文本中共有9791个句子,平均每句中有11.03个单词,电影字幕中有381句,平均每句有5.08个单词,虽然句子的长度与句子的复杂程度并不是一回事,但就整个语料库而言,句子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句子的复杂程度,电影字幕中的句子较短,因而电影中的语言较小说中语言而言更为简单容易理解,因电影中多为人物对话,故句子较简短,信息比较集中,要让受众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电影所要传达的内容信息及情感。小说中则会有许多描述性的语言,描述性语言有渲染气氛的效果,也增加了文学性,而这些描述性语言在电影中有时仅仅只会以画面的形式出现。
二、结语
本文借助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本文对比分析了《追风筝的人》小说和同名电影的文体特征,探索了语料库在文体分析领域的有效性,并用真实的数据证实了电影改编过程中文体特征的变化。上述研究结果同时也可证明小说这一种书面文本转化为一种具有口语化特征的电影语言后,其文体特征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在电影改编中是不容忽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影改编的成与败。
参考文献:
[1]Khaled Hosseini.The Kite Runner[M].New York: Riverhead Trade.2004.
[2]夏云文.《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成长与救赎之路[J].芒种, 2013(18):177-178.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校园英语·中旬的其它文章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Social Linguistic Perspective
- Has the emergence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been an entirely beneficial phenomenon for both native and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 概念整合理论下言语幽默分析
- A Brief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Influence of behaviorism to American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 Language: a social mi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