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空对望的“色”伦敦
2015-04-22冯伟杰
冯伟杰
2014年11月上旬,就在国内举办APEC峰会的那几天,我临时接到任务,要去伦敦出差一周。
接下来就是匆匆忙忙的去办签证。之前好歹也去过几个国家,但从未有一个国家的签证中心令我印象如此之深。首先要网上预约,填写一页页的护照信息,然后缴纳888元的预约费。其次,到了预约那天,要去英国签证中心办理签证。而英国签证中心偏偏不在英国驻华使馆内部,而是在另外一栋写字楼里办公。进去之后,清一色的中国工作人员,毫无语言障碍,但却有服务障碍,没有一个人是客客气气,都是板着面孔,让你规规矩矩的办事。
虽然如此,但人在屋檐下,只好恭恭敬敬的递上去资料,说要办理加急签证,结果服务台的姑娘朱唇轻启,让先缴纳约7000元的签证费。陪我前去办理签证的,是英国女孩伊娜,见状,她便跟我讨论这里的服务态度和签证价格太贵的问题,并且反复跟我保证,英国人和英国都不是这样的。
与时空对望的城市
到得出发那天,总算上了飞机,一切不快也就抛在了脑后。因为我一直以来,旅行中的一件赏心乐事,就是从飞机荧幕上去看路过的每一个地方:从北京向着西北方向起飞,穿过内蒙草原,进入蒙古乌兰巴托,然后穿越西伯利亚、俄罗斯、柏林,然后经阿姆斯特丹,飞跃英吉利海峡,就到达了目的地,也就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在这段长达11个小时的旅程中,随意打开遮光板,望着1万多米的高空,窗外是云与蓝的世界,窗户上则是冰花点点。
到了夜晚,当飞机在伦敦希斯罗机场缓缓降落的时候,向外看去,整个城市灯火通明,一排排建筑整齐而又古老。不过这种好感只维持了不到一个小时,从希斯罗机场出来坐上车,就觉得不妙:堵车!那状况不比北京差,开车的黑人司机多少有些不耐烦,不时低声骂着前面超车的人,一个多小时后才到了泰晤士河岸边的Park Plaza酒店,说是四星级,但却和国内的快捷酒店差不多。但里面的装修,设施比国内商务要好很多,有浴缸、熨斗、液晶电视、吹风机等,卫生间除了没有牙膏牙刷和拖鞋外,其他设备齐全,与国内相同。电插头要用国内带来的转换头,有烧开水的水杯。总算服务员都很认真,连门卫都是帅到没朋友的贝克汉姆式的帅哥,西装革履,人高马大。
入住酒店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倒时差,而是四处走走。首先,虽然伦敦和北京差了8个时区,但你根本感觉不出来,伦敦带来的新鲜感和兴奋感占据了整个大脑。其次,虽然坐了11个小时飞机,但你并不会觉得累,而是想出去走走,也不必管走到哪里,只要随便走走,你就会得到惊喜。
不过,虽然入住的是敦伦市中心,满以为大街上会人来人往,但临近午夜,我眼前却是冷冷清清,行人和车辆都很稀少,许多店铺都已经关门了。向酒店门口英俊的“贝克汉姆”打听,才知道英国人极其懂得生活与工作的区别。比如英国很多商店都要到中午10点才开门,等到下午下班后,即便有再大的生意过来,店员也会按时关门回家。因此简单走了几条街,我就折回酒店休息。
等到白天再去看周围建筑时,已经和晚上大不相同。泰晤士河远没想象中的宏伟壮观,看上去只不过是一条普通至极的河流,但河流两岸的众多建筑却不容小觑。有着150余年历史的大本钟魏然耸立,无论远观是近看,它都足够宏伟壮观。
顺着泰晤士河举目望去,但见各栋建筑都是旧的,却也正是因为旧,而使得伦敦整个城市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英国人喜欢修缮,远胜于喜欢重建。比如一座旧建筑,已经几百年了,重新修缮的话,要花费上百万英镑。即便如此,建筑的主人也绝对不会将之拆掉重建。因此,漫步伦敦街头,你必然会对时光肃然起敬,传承数百年的建筑带着无数的故事默默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当你身处其中时,神圣感油然而生,在这里,你身处历史之中,与时光对望。
原来,伦敦很“色”
伦敦是个很“色”的城市,建筑的深冷、天空透彻的蓝、植物葱郁的绿、巴士和邮筒明亮的红……各种颜色,看上去十分舒适。
伦敦的“色”,还体现在高速上。英国的高速着实值得一提,首先,这里没有高速费,一路畅通,看不到一个个的收费站。其次,高速两旁与国内完全不同。国内高速两边基本都是农田和破旧的村落,但在这里,在伦敦,在英国,高速两边都是葱绿的树林和草原,再加上那蓝的如同宝石一样的天空,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呈现在你的面前。
不过,伦敦的咖啡和茶,却委实让人喝不习惯,喝了就觉得头晕目眩,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也许是咖啡浓度太重的原因。
机缘巧合,我赶上了有英国的将士阵亡纪念日,于是你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身着旧式军装的老兵,身上挂满了勋章,教堂中也都在举行阵亡将士纪念仪式。伦敦塔前更是铺满了血红色的罂粟花,前来观光驻足的游人络绎不绝,颇为壮观。
每次出国,总少不了到当地的唐人街去走一遭,在伦敦也不例外。伦敦的唐人街规模不大,入口处立着一座牌楼,挂着红色的灯笼,刻着“伦敦华埠”四个大字。这里林立着中国餐馆、中国商品店和纪念品店。如果你对伦敦的饮食不习惯,大可到这里来解解馋。
与帕丁顿熊相遇唐宁街
再来说说伦敦的地铁,第一次乘坐伦敦地铁,你会觉得很好笑:狭窄陈旧的车厢与人高马大的欧洲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过再怎么说,伦敦的地铁线路也有着一个半世纪的历史积累,十几条地铁加上一些地上快速铁路系统,多数线路都很长,平均每条线在30-40个站点之间。所以总体站点规模还是很大的。加上各条线之间换乘站点很多,不少线路还不是一线到底,同一条线路中途往往还有往不同方向去的支线车次。因此,伦敦地铁还是很方便的,只要是你想去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地铁站点。不过空气却比较闷,如果不怕堵车,你可以去乘坐英国特有的红色巴士,造型十分漂亮,大多为两层。上车之后,车尾门旁就是通往二层的旋梯,大多数人会偏爱二层,特别是前排的座位,因为可以饱览前方的街景。巴士内部并没有添加任何现代的仪器和装饰,两排双人座位还铺着老式的红黄方格的包布。坐下不久便会有检票员礼貌地请你出示车票。他们身穿制服,腰挎小包,举止融洽地配合着老式的巴士和窗外古典的建筑,让人感觉自己是在一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里。 对,伦敦给你的感觉,就像是一部电影,无论是人,还是建筑。
在唐宁街附近,我看到街边站着一只身穿连帽厚呢大衣、头戴旧帽子、身穿一双威灵顿长筒靴、随身带着装有私人物品的旧皮箱的小熊雕塑,模样可爱至极。
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熊,而是大名鼎鼎的帕丁顿熊,一共50只,被安放在伦敦各处,在2014年12月30日之后,它们就被慈善拍卖,为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协会NSPCC筹款。
在帕丁熊的背后,有一个十分美丽的故事。
1956年12月24日,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迈克尔·邦德在伦敦帕丁顿车站附近的一家店内看到一只玩具熊。当时货架上仅剩这最后一只,孤零零的样子很可怜。所以邦德就买了下来送给妻子作为礼物。同时,这只小熊激发了邦德的灵感。他用10天时间创作了一本故事书《一只叫帕丁顿的熊》,并于1958年10月13日出版。
邦德说他曾经在新闻纪录片中看到过很多战争时期离开伦敦的孩子,他们在车站时脖子上挂着牌子,随身物品放在小行李箱中。所以他把这样的形象用在了帕丁顿熊身上。在此之后,邦德陆续创作了一系列故事书,被翻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总销量达3000多万本。另外,帕丁顿熊的故事还被改编成电视、电影,深受大家的喜爱。
英国王室一直是英国文化的重要标志,那么,英国人是如何看待英国王室的呢?
我问了几个新认识的英国朋友,他们告诉我,英国人很喜欢王室成员,因为他们“人好、有修养、令我们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