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香港春拍第一季 逆市中现当代艺术的拍卖之术
2015-04-22陈博
陈博
现当代艺术板块向来是香港拍卖的重头戏。在行情并非大好的光景中,香港苏富比、香港嘉德、保利香港相继推出了应对策略,短短3天里的8场拍卖中,日、韩艺术保持着强劲的上升态势;东南亚艺术创新纪录者仍旧最多。中国方面,很多老一辈的著名艺术家再现了自身艺术的能量,当代艺术则经历着拍场的瓶颈,青年一辈虽无“黑马”出现,却在整体上保持着平稳的态势……香港第一季春拍中,现当代艺术的表现总体略低于往年,显得相对“平”。
保利香港的“专场”策略及“纸上”奇兵
今年是保利拍卖成立十周年,将陈文希、陈荫罴、李曼峰3位艺术家的专场作为保利香港“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的起始,使得保利香港成为今春拍场买气最旺的一家。
这3位艺术家作品的估价大多数在20万-50万港元之间,起拍价格也相对保守。陈荫罴的17件作品悉数拍出,成交价均高出最高估价。陈文希、李曼峰的专场效果不及陈荫罴,陈文希9件拍品成交6件,李曼峰4件拍品成交3件,两人的落槌价多在估价以内。
吴冠中的油画《滨海城市(青岛)》以18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争后,以3300万港元落槌,另一件名为《长江三峡》的拍品也以1000万港元落槌;赵无极的《火鸟》以800万港元起拍,1500万港元落槌;林风眠的作品《宝莲灯》也取得了920万港元落槌价的好成绩。
老一辈当代艺术家因为没有顶级作品出现,未能赢得多少关注,那些相对普通的作品多因为估价过高,未能取得太好成绩,甚至出现流拍的现象。如6件叶永青创作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作品,有4件流拍,周春芽的两件90年代中后期作品也均流拍。
该拍场中,余友涵的小专场是宣传的重点。《毛主席和韶山农民谈话》、《毛主席和自由女神》、《焦裕禄》、《1991.1》4件不同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不仅在余友涵的创作主题与风格演变中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缩影,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好成绩和“高影响力”,分别以750万港元、780万港元、200万港元、140万港元落槌。其中拍品《1991.1》,竞价过程十分漫长,近半小时方才落槌,落槌价是最低估价的5倍。
今年,保利香港将拍品做了地域、时间及媒介上的划分,即首次推出了“中国现当代纸上作品专场”。对于这一做法,有藏家表示,它体现了保利拍卖充分利用自己对内地艺术家作品的征集优势。这一点是正确的,从上拍的艺术家作品看,不仅仅容纳了早期水墨的先驱,亦包含有大量的新文人画作品,近年来相对火热的观念水墨及新水墨、新工笔也大有人在。
表现较为稳定的是梁铨的作品,近一两年来,无论其早期的重彩表现拼贴,还是近期的抽象水墨拼贴,均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此场其4件拍品也以不错的价格拍出。可能此场的最大意义正如保利香港所说的,不仅仅希望把他们的作品卖给藏家,更是一个培养艺术家市场及各地藏家关注他们的平台。
嘉德的“少而精”与苏富比的“广而廉”
香港嘉德以其惯有的学术形象,打造了一个以东方美学贯穿全场,且“融贯中西,兼容并蓄”的精致专场。
香港嘉德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业务经理郭斯予介绍,这次在整个作品的规模上还是维持比较精致的局面,但在学术性、广度上比往年更扩充。比如这一次多了几幅日本名家的作品,但这都是在我们征集时设定的架构内,也就是“融贯东西”的创作路线和东方美学概念之下的延伸。这一次作品的质量非常平均,估价上也很平实。
在该拍场中,仅仅上拍了36件作品,也许因为作品太少的缘故,未能吸引太多藏家亲临现场。但这却丝毫不妨碍现场的竞拍气氛,近一个小时的竞拍,香港嘉德“中国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总成交额达0.39亿港元,成交率约为83%。
上拍作品虽少,却“五脏俱全”,36件作品被悉心规划为三大板块。20世纪华人艺术呈现了林风眠、关良、朱德群、刘国松、萧勤等艺术家的作品,整体表现与苏富比、保利相当,其中朱德群的《构图第十六号》以380万港元起拍,820万港元落槌,为本场第二。
华人当代艺术表现相对理性,王怀庆1999年的大尺幅明式家具系列作品《榻》,以该拍品的最低估价900万港元落槌,拔得本场头筹。其他如苏笑柏、徐累、郝亮的作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月5日下午开始的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日场,不同于嘉德的“少而精”,选择了建立在尤伦斯夫妇藏品之上的“广而廉”策略。
此专场尤伦斯夫妇带来的藏品上拍62件,占该场拍品总数量的近三分之一。拍场表现整体不错,流拍10件,专场成交率约为84%,略高于整场的水平。这些拍品的估价绝大部分在50万港元以内,且多为当代名家的早期作品,其中占多数的影像作品起拍价仅万余元。如此低的价位无异于为在场举牌的买家打了一针兴奋剂,竞价显得比晚场紧凑、激烈得多。
在尤伦斯专场之外,日、韩的艺术与保利、嘉德一样,均有着同样的好成绩。广受中国藏家喜爱的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有11件,全部成交,除最高成交价拍品《无线网(2BD)》以估价内224万港元成交外,其余成交价均超出最高估计。
至于中国“老”一辈的当代艺术家,他们在苏富比夜场时的表现本就令人惋惜,全场的12件流拍作品中,该板块就占了8件,流拍率高达40%。这一表现也延续至日场中,估价在400万-600万港元的张晓刚的《血缘系列-黄色婴儿》在竞价至380万港元时流拍,谷文达的3件上拍作品均流拍。
而较新的面孔普遍表现得稳中略微有升,如陈可的《一条名叫X的狗之一》,以略高于25万港元最高估价成交,张业星的《午后》,仇晓飞的《火车站》、《小凉亭》等艺术家的作品成交价也均超出最高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