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主一代的背影

2015-04-22

博客天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替人张国立年头

在26年之后,要触摸到《顽主》上映的1988年一那个活色生香的年头,似乎多少还会有些恍惚。对这部电影在那个时代的开创性与标志性,我的同事陈雨在封面主稿中写的这段话很准确:

“这部北京人王朔原著、四川省电影厂投资、祖籍山西的成都人米家山、天津人张国立和北京人葛优、梁天、上海人马晓晴拍摄的五湖四海京味片,已经成了许多北京年轻人寻找昔日北京的一座纪念碑和活化石。

“在那里有着北京最后的古典美,有葛优和张国立最初的青涩,有一堆老是老点但绝对听懂的人喊过瘾的经典段子,以及一群大胆开放、敢于自嘲、无忧无虑、渴望一切可能性的有趣青年,这些人即将迎来的那个高歌猛进的大时代以及未来即将达到的成就,当年自己都还没有想到。”

在此之后的1990年代初期,接连上映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家庭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以及冯氏贺岁片处女作《甲方乙方》,至今仍然是这些类型片里我印象最深的片子,也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最好的片子。这些同样打着大大小小的王朔烙印的片子风格骤然一变,一如那个跌宕起伏的年头,既有对时事不动声色的辛辣嘲讽,也有对世道人心的精妙摹肖。

它们从顽主时代延续下来的操作共性依然那么夺目,一方面是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另一方面是价值观上的暗度陈仓。

对王朔个人来说,他最为华彩的“顽主”事迹应该是1999年底,策划和老侠的文学对谈《美人赠我蒙汗药》。这个大胆又浪漫的举动,给那个时代画上了尾声。大抵此后不久,王朔远赴异域。他的顽主伙伴冯小刚、张国立、谢园、梁天们留在国内,或者延续着王朔话语模式影响下的商业模式,或者寻找着自己的掘金之路,或者渐行渐远,消失在水面之下。

他们的思想资源已经停滞在那个时代里,剩下的只有可怕的重复与日复一日的商业攫取。

在《私人订制》里,冯小刚将主人公再度命名为杨重。这种向顽主致敬的方式,未必收获到了怀旧和尊敬。

从《顽主》里三T公司的“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到《甲方乙方》的“成全别人,陶冶自己”,再到《私人订制》公司的“成全别人,恶心自己”。讽刺完全无力,调侃已然无趣,温和善良劲儿也荡然无存,只剩下作践劲儿和冯小刚脖子上越来越怒涨的青筋。

想起一次在纽约,家住法拉盛的女诗人王艾曾经和我描述王朔旅美时的情形。“他就这么坐在我家沙发上,抱着膀子左摇右晃地对我说,王姐,你说我是回去呢?还是不回去呢?”

那时王朔到美国应该已经有些年头了。回国与否,显然成为了他一个痛苦抉择。

他到底还是回去了。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其实已经永不可能再回到那个时代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替人张国立年头
团结奋斗
老百姓赶上了好年头
饿的感觉
备战双十一
赠别
路以奇葩惊天下,名以怪诞动世人
礼貌
礼貌
张国立反“台独艺人”遭“围堵”
作担保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