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宝鸡农业农村的变化与思考
2015-04-22贾筱文张娟丽索文敏
王 敏,贾筱文,张娟丽,索文敏
(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 宝鸡 721001)
改革开放以来,宝鸡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对当地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农业梦具有重要意义。
1 农业生产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宝鸡粮食总产量在百万吨以下徘徊。改革过程中,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迅速突破了百万吨大关。1987年达到126万t,社会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00 kg;1988年虽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但仍然获得较好收成,粮食产量达到118万t,属历史上第2个丰收年。
在农村改革中,全市积极贯彻城乡一体、城乡结合、“两下两进一建设”(即科技下乡、工业下乡、农副产品进城、农村劳务和资金进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农民群众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积极从事副业生产、建厂、办店、搞建筑、跑运输,农村产业发生大变革,农村经济得以活跃。剩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乡镇企业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靠山。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变,农业商品率由1985年的43.3%提高到1988年的49.4%[1]。这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满足了城镇居民副食品需求。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为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生产资料。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村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等进程加快。
2000年以来,宝鸡市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在宝鸡12个县区建立了30多个农业专家大院。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选派专家直接将新技术、新成果从实验室带到示范园区进行示范,为农民做出了样板。并通过咨询、培训、指导,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科技骨干和新型农民,带动了农户,促进了宝鸡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2]。如宝鸡市马江辣椒专家大院,育成线辣椒新品种的质量和产品质量及相配套的抗病、减灾、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均为国内同类领先水平,育成线辣椒品种8819、宝椒10号、宝椒11号等,促进了宝鸡市以及陕西全省辣椒产业的发展。
2 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衣着日趋新颖、美观、时尚,砖瓦房越盖越高,家庭耐用消费品由“实用型”向“享受型”转变(表1),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生活水平在迅速提高。2012年对12个村组840户农户(平均每户4人)的调查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 373元,人均住房面积33m2[3],12个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呈增长趋势,且增幅保持在16.0%~18.9%[4]。
表1 2012 年宝鸡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3 农村基础设施的变化
3.1 农村水利建设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宝鸡市围绕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组织实施了水资源配置、灌区续建改造、防洪保安等项目,加快了以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前期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了治水新思路的探索实践。初步建成了具有较高水利化程度的农田灌溉体系,为确保陕西省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宝鸡峡加坝加闸工程的建成,改善了农村饮水困难的局面。农村集中供水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保证了饮水安全,还以典型示范工程为样板,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00多处,打破了过去1组或1村多处饮水工程的格局。宝鸡市农村饮水事业正逐步走向“水量充足、水质达标、效益显著”的良性发展轨道。
3.2 农业机械化
从1979年开始,我国农村开始进行经济体制重大改革,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了第2个发展阶段。1983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若干问题》,允许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小型拖拉机和小型机动船从事生产和运输,对大中型拖拉机和汽车,不必禁止私人购置。改革开放中期,陕西省农用拖拉机已有一定数量(表2)。1994年,国家全部取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台的农机化优惠政策,农机化进入了以市场为向导的发展阶段。
表2 改革开放中期陕西省农用拖拉机构成
4 扶贫开发
近年来,宝鸡市对扶贫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农村“三无户”开展住房工程、65岁以上残疾老人生活补贴、山区节能减柴“三个先试行”。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综合治理、整村推进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居环境的整治。组织贫困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开展了贫困大学生助学项目,实施了全市第2轮突破西山战略。从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移民搬迁、人口素质、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6个方面着手,建立特有的扶贫开发、社会帮扶等机制。
5 启示与建议
当前,宝鸡全面深化改革,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建设“六基地一中心”。农业园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如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逐渐发展壮大。县镇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网络逐步健全,科技服务农业的力度加大。同时,巩固和发展农业试验站,使其成为促进研究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纽带,成为新的农业生产系统示范基地,推动农民素质提升,使推广与科研处于良性互动的关系中[5]。
现代农业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在有限的耕地资源条件下,确保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6]。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多到农村走一走,多与农民交流,真正了解农民的诉求;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担负起服务“三农”的责任,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要与时俱进,多学习中央有关农业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法令,提高推广技能,能让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顺利地转化为生产力。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若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往往会作茧自缚。两汉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为中国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由于当时对生态环境规律认识不够,战争、垦殖、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的过度参与加大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容量,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历史的遗留而不断影响着后世[7]。因而,要大力研究和推广农作物绿色增产等技术,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
[1] 李 勤,尹领生. 发展中的宝鸡[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6-7.
[2] 王立祥,罗志成. 增进农业发展能力 再创陕西农业辉煌[M].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27-128.
[3] 宝鸡年鉴编纂委员会. 宝鸡年鉴2013 卷[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468.
[4] 李亚荣. 2013 宝鸡市农业信息汇编[M]. 宝鸡:宝鸡市农业局,2013:64-65.
[5] 杨思忠,李海燕,陈秀萍. 试论农业试验站的作用[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5-04-11].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504-54.
[6] 王冀川. 现代农业概论[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13.
[7] 刘俊霞. 从生态足迹看两汉河西走廊农业开发[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08-29]. 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70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