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消费需求拉动力
2015-04-21商焱明
商焱明
消费在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增速持续回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做好商务领域促进消费工作,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消费市场结构变化明显
以武汉为例,据预测,“十二五”期间武汉将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45.56亿元,年均增长12.89%。其中,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可达4806.2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90.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在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位列第七。
从纵向看,2005年、2009年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2006年到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2012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后,增速开始呈下滑趋势;2014年达到4000亿元新高,增速仅为12.7%。这反映了高基数制约高增长,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不断攀升和基数的不断抬高,新规模量级下很难再实现自然高速发展。
当前,消费市场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新型消费模式正在扩张,传统业态增长乏力。受需求减弱、新型业态挤压、经营成本上升等影响,百货店、大型超市等传统业态增长放缓,商业模式亟待转型。反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消费方式由模仿型、排浪式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二是服务消费备受青睐。家政服务、休闲旅游、娱乐健身、职业教育等消费受到青睐。三是大众消费成新常态,具有特色、口碑较好的中端住宿餐饮需求成为亮点。四是热点消费不断涌现。在科学消费、保护环境等理念推动下,绿色、循环、低碳消费备受追捧。新科技革命加快通信设备等产品更新换代,智能产品、信息服务成为消费新亮点,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持续高增长。
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
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当前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区域不平衡、产能过剩、房地产调整等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凸显。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驱动将发挥基础性作用。图/CFP
二是在美国经济向好的情况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趋缓,地缘政治不断升级,导致国际经济不及预期,外部需求疲软,据IMF最新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3.3%与上年持平。
三是受市场需求减弱、商品供应充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行及翘尾因素等影响,PPI不断下行,CPI涨幅不断收窄。四是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质量、市场秩序、基础设施等有待改善,以吸引境外消费。此外,地震、雾霾、疫情疫病等突发性事件增多,也不利于市场平稳运行。
同时,一些积极因素也在促进消费市场发展。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比GDP高0.8%,比财政收入增速高0.1%,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的占比提高以及就业稳定,将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简政放权、减税等政策措施的实施,将减轻企业负担,提振企业活力,鼓励新能源汽车、养老、信息等消费政策逐步落实,将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将引导市场回归常态,带动相关商品消费。“十三五”期间,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驱动将发挥基础性作用。
完善现代商贸政策体系
促进消费工作涉及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在商务领域,重点要完善现代商贸政策体系,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和增长点,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环境,推进消费升级,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
首先,发展现代流通,促进农产品消费。一是推进城乡商贸服务一体化建设,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水平,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直供直销等新型流通业态。三是引导社区商业发展,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支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在社区建便利店,加快标准化菜市场、直销菜店等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推动发展集商业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社区商业中心。
其次,组织策划促销活动,促进商贸旅游消费,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方式由模仿型、排浪式向多样化、专业性发展的趋势,推进“扩销增效”活动,提振消费信心。一是利用节日旺销时段,依托大型商圈、特色商业街等商贸体,组织开展促销活动,优化商品结构。二是利用旅游资源,营造旅游集散地功能,打造品牌和特色旅游产品。三是举办大型商贸会展活动和农超、农贸、产销对接活动。
再次,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络消费。一是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集中采购、产品分销和售后服务,支持百货商场等开展电子商务;引导网络零售企业开展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展销和线下商店体验取货的互动活动。二是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电商巨头,引导本土商贸企业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三是顺应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推进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网络消费。
最后,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健康消费。一是完善流通追溯体系,加强信用管理。二是实施“三绿工程”,倡导科学消费、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发展信用消费。三是营造宽松经营环境。四是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加强商贸特种行业监管,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