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英雄 清明游人民英雄纪念碑

2015-04-21陆杨

时尚北京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碑文

陆杨

每到清明节,总能看到很多学校组织学生来到纪念碑或革命公墓去扫墓或敬献花圈,想想孩童时代,老师都会利用清明节给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来表达对烈士们的怀念和哀思。确实,听了先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他们奋斗一生,却没有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自己更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天安门以南,毛主席纪念堂以北,矗立着一块人民英雄纪念碑。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决定,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虽然无数次路过天安门广场,却从没在意过广场中央的这座纪念碑,刚好利用清明节这个契机,好好的感悟一下纪念碑的意义,了解一下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初春的北京,微风习习中夹杂着丝丝暖意,路边的迎春花早早地举起了黄色的花骨朵热烈地迎接着春天的到来。去天安门广场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了,从天安门东站下,往西走不远便能看见天安门广场中央那座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走近纪念碑,能看到纪念碑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整个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碑文。

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着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然而为什么要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它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纪念碑建造之初

在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研究》杂志副主编殷双喜编写的《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一书中,作者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象征,它该是什么样子呢?一座塔还是一座亭子?”当时的设计者梁思成认为,它应当“像一座中国到处都能找到的石头纪念碑”,这个建议最终被设计小组接受。于是1949年9月30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做出决议,要在首都北京兴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1840年以来在中国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

最初关于纪念碑的建造地点曾有过多种意见,委员们讨论时曾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也有人主张建在八宝山,最终是由周恩来根据多数委员的意见,决定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上。周恩来认为天安门广场有“五四”以来的革命传统,天安门广场将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敬仰的地方。

1949年9月30日下午,毛泽东与全体政协委员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址奠基典礼,毛泽东在典礼上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纪念碑成为共和国在天安门广场打造的第一座历史性建筑。

这篇雕刻在碑石背面耳熟能详的碑文,是由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周恩来亲笔书写的。那时,周恩来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前后共写了40多遍,最后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碑文写好后,雕刻碑文的任务也非常艰巨。篆刻师陈志敬就是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碑刻碑文的人。1949年9月23日,有几位政协的同志到他家,要求在9月30日前把154字的碑文刻好。接到任务后,陈志敬开始准备碑的石料。按照常规的方法找石料,肯定来不及,只能在家里的旧碑中找了一块合适的,但必须先把旧碑上的碑文磨平磨光。9月30日上午,陈志敬雇了一辆人力车把雕刻有碑文的奠基石碑送到天安门广场,因为担心车来回颠簸会把石碑弄坏,所以特地拿一床被子垫着。

坐南朝北的纪念碑

随着奠基典礼的举行,北京市人民政府曾向全国各地征集纪念碑的设计方案,当时征集到140多件方案。周恩来在审定设计方案时曾提出,为了将来能让更多人非常醒目地从长安街看到纪念碑的正面,建议将传统的纪念碑坐北朝南的形式改变为坐南朝北。

1952年5月1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主任由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担任,副主任为著名建筑家梁思成。1953年后,委员会的工作就是对既定方案的颜色、高矮等情况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修改,边设计边施工,直到1957年设计工作才全部完成。在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亲自为纪念碑的碑石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题词。

这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词毛泽东共写了3幅,他还捎口信说,要多请专家提意见,问哪一幅可以用,也可以选取一些字重新编排。如果认为写得不够好,还可重写。现在纪念碑上的8个大字,就是征求专家意见后,从3幅字中选取8个字重新编排而成的。

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形设计主要参照了中国的唐代石碑与清代石碑,但碑顶的设计在当时是最为困难、争论最多的一个部分。最终选取的碑顶方案是由梁思成制定下来的。他在结合了多处古建筑外形的基础上,设计形成了纪念碑的雏形,并在碑顶上破天荒地加了个“小屋顶”的装饰,这个极具特色的“小屋顶”后来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新建筑物之上。

此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花圈纹饰也十分重要,不仅是纪念碑建筑装饰的组成,也生动地表达了人民对英雄的崇高敬意,浮雕花圈表示对英雄的永久纪念。林徽因与梁思成是纪念碑上花圈纹饰的主要参与设计者。他们采用百花和卷草作为碑座装饰纹样的主题,而在不同的位置上用不同的方式以求变化,以取得建筑物本身各部分所要求的装饰效果。

凝结艺术家心血的浮雕

纪念碑碑体设计确定后,下部装饰的浮雕创作也随之开展。1953年成立了纪念碑美术创作组,著名作家、时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有两位,一位是雕刻家刘开渠,另一位是画家彦涵。刘开渠负责雕刻方面的组织工作,彦涵负责画稿设计的组织与协调。”

彦涵画过渡长江的油画,因此《胜利渡长江》的画稿便由他来设计。稿子画了三遍,第一遍画的是战士头戴美式钢盔冲锋的场景,这虽然真实地反映了渡江战斗的情形,但考虑到群众对解放军的普遍印象,于是第二稿将战士们改为头戴布军帽,并且突出了指挥员以及划船民工的形象。后来,纪念碑建设时采用了此稿。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包括来自河北曲阳和苏州的石工,他们的祖辈都从事石匠工作,这些人的功劳不能忘记。

这批石工有28位,他们传统雕刻技艺很高,但对西方雕刻技术并不了解,也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于是,在刘开渠的领导下,这些石工接受了很长时间的培训。雕塑家们拿出自己的人像雕塑作品,让石工练习,由于浮雕所采用的汉白玉开采于北京房山,完整的大料不容易取得,为确保石料不被损毁,石工在练习人像雕塑的基础上,再进行纪念碑人物试刻。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5月1日。艺术家们的心血都凝聚在纪念碑下层四面镶嵌着的8幅汉白玉大型浮雕上了。

因为是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就这样,一座为了纪念他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了全中国最显眼的天安门广场中央,他们的精神也深深地被中华儿女们铭记在心中。

Tips

交通

乘车路线:乘坐地铁1号线或公交1路、99路、52路、等天安门广场东下。

自驾路线:长安街天安门正对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碑文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李剑晨《晨 —人民英雄纪念碑》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人民英雄纪念碑
吉林一号视频07星天安门广场影像图
工布江达县“万善同归”碑文考释
胜利日大阅兵
陈志德与人民英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