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多与非西方国家智库交往

2015-04-21王文

对外传播 2014年7期
关键词:非西方经济带智库

王文

6月27日-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中国等国的40多名智库学者就丝绸之路经济带诸多议题进行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约有1000多家(次)媒体报道了此次会议,各大网站均在首页位置刊登了相关内容,国家不少部委省市均派人旁听,多国驻华大使赴会演讲或派代表听会。俄罗斯杜马议员助理、中亚五国及阿富汗总统办公厅代表也出席了论坛。

不少媒体报道,“此次会议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后,中国智库首次召集沿途国家智库参与的务实研讨会,也是中国召开的首次12国智库丝绸之路经济带会议”。论坛结尾发布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也被视为是“中国智库首份关于丝路经济带的研究报告”。

应该说,这次智库论坛开得很圆满,但作为承办者,虽有欣喜之感,却也有很大的感叹:中国太缺少与非西方国家的智库交往了,尤其是中亚、阿富汗、伊朗等区域重要国家的智库。中国要真正走向全球,需要补上与非西方智库交往、交流甚至交心这一课。

相当陌生的智库交流领域

从邀请嘉宾那一刻开始,笔者与所在单位的同事就感觉到出奇的困难。去年我们曾举办过G20国家的智库论坛,几乎所有的G20国家智库人员都很容易在谷歌上搜到相关的英文信息及联系方式。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国家的官方语言大多是非英语,英语的介绍也相当少,为最初邀请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除了公开资料的稀少,联络的另一大困难还在于语言与文化的相对陌生。在中国,俄语人才很少,对以持俄语为官方语言的中亚国家,更是缺少足够的了解与把握。这为后来这些智库代表来京造成的各类交流困难埋下了伏笔。幸好这些智库代表大多层次比较高,相互之间尚且还能用英语交流,但类似现象却让笔者不得不感慨万千:彼此智囊机构都不能畅通地交流,又怎么能更好地促成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个可能改善欧亚国家30亿人命运的大倡议呢?

相互认同感不足,也是一个陌生感的来源。一位乌兹别克斯坦的智库学者直接就问道:“什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如此基本的问题都很难达共识,足可说明后来在发布报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中提及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长期过程”的重要性。现在我们提到“西方”,会很容易想到欧、美、日那30多个国家的具体地理方位、价值特征、联盟关系和经济、文化、社会特征,但提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却是相对宏大、缺少具体国家支撑的抽象概念。要把抽象的概念做实,就必须要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各大智库精英的联络。

为什么需要强化与非西方智库的交往

强化与非西方智库的交往,首先是目前国际格局变迁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以“西方”概念统合而成的欧、美、日等30多个发达国家在全球秩序的整体地位虽仍然占据优势,但重要性却不断在下降。2000年发达国家包括欧洲、北美以及一些发达的亚太国家占全球GDP约60%,现在这个比重已下降至50%。2000年美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30.6%,目前已降到20%以下。与此同时,新兴国家如巴西、俄罗斯、印度等的重要性在上升,部分区域强国的潜力不容小视,如伊朗、委内瑞拉等,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对这些新兴国家、区域强国的重视,很重要的路径就在于加强与其智库的联系。

强化与非西方智库的交往,是中国目前逐渐形成和推行全球战略的必要条件。目前中国企业、中国人留学、中国产品货物贸易往来都呈现了全球趋势,尤其走向非西方国家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在非西方国家的不适应乃至摩擦、冲突。中国要了解这些非西方国家的具体情况,加大与非西方国家的精英层沟通与交流,智库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平台。做好非西方国家的智库工作,将大大有助于保障中国走出去、走得远、走得广。

强化与非西方智库的交往,是中国推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必备因素。从历史、战略的高度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决不是20世纪末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简单升级版,也不是单靠中国一个国家就能建成的。虽然中国不少舆论都声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开放的、包容的,任何想参与的国家都可以加入,但从地理上看,经济带沿途的国家大多数都是非西方国家。经济带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疑惑、误解、排挤,都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专业知识生产者坐下来,理性、客观和积极地探讨解决之道。这正是与非西方智库交往的重要性体现。

强化与非西方智库的交往,是了解各国想法、推动相互认知的必需方法。某位伊朗智库学者对笔者说,伊朗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都是两千多年的文明古国,且是世界上仅剩的两个文明在原地没有中断过的民族,伊朗与中国都曾经遭受过来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外敌入侵,都是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些说法都相当新颖,是任何欧美智库所无法提供与分享的新观点。笔者经验表明,多与非西方智库交往,会突破欧美国家的强大软实力带给中国人的思想窠臼,感受到更多的新想法与新观点。

怎样加大与非西方国家智库的交往

自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来,中国各地的智库建设异常火热地开展起来。但通常情况下,许多中国智库建设者都愿意把欧美国家的智库经验挂在嘴边,忽视了非西方国家智库与中国社会更相近的特点。

其实,欧美国家的智库通常被视为“第五权”,是继政府、法院、议会、媒体之后的国内政治博弈力量,这种定位设计与中国智库的发展目标是相当不一致的。相比之下,非西方国家大多面临发展的难题与转型的困境,智库的任务不是充当国内政治博弈的主角,而是如何真正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这样的境遇是非西方国家智库与中国智库能够惺惺相惜的地方。因此,笔者建议,中国智库不妨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设立对非西方国家智库的研究项目,对那些国家的智库数量、特点及各种内部情况进行调查与摸底。目前中国学术界关于欧美国家智库的介绍汗牛充栋,关于中亚、西亚、非洲、拉美等地智库的研究却廖廖无几。加大了解,是推动合作的第一步,中国相关研究管理部门理应加大对这方面研究的投入。

二是多邀请一些非西方国家智库学者尤其是中亚、西亚、非洲、拉美等地的智库到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各类研讨会,也可更多地设立访问学者等项目,激励他们与中国智库展开一些与他们密切相关议题的研究合作,如能源、农业、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项目。中国智库不一定把目光只盯在欧美智库的身上。

三是多聘请非西方国家智库学者为荣誉研究员或其他教职,进而融洽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为中国被西方围击的困局进一步解困,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崛起。2014年6月人大重阳邀聘了担任伊朗外长17年的韦拉亚提为高级研究员,这将对推动中国与伊朗关系起到一定作用,国内其他智库也不妨做这样的尝试。

责编:吴奇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西方经济带智库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非西方”话语分析的新途径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G20的中国之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当心被历史虚无主义洗脑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中国知名官方智库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