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等院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探析

2015-04-21杨新慧

时代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效益财务管理

杨新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财务处,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在不断的深化改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整体位置发生了非常重大的改变。如今的高校已经不需要依赖政府,它也可以以独立法人的身份进行发展,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必须要具备更加强大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其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目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体制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完善

首先,高等院校办学经费基本上依靠国家财政包揽,财务预算管理观念淡薄。学校对资金使用长远性、科学性和连续性缺乏有效的分析,没有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对理财的积极性应发挥的基础作用,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其次预箅执行的控制力不够,当前,在学校预箅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和绩效评价机制,难以使预算管理部门对于预箅执行过程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变化进行及时的反映,执行力度不够,控制失控,必然影响学校事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规模。再次,长期以来,学校财务管理的各职能部门,申请预算经费只重视前期争项目、经费,缺乏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经费投入后项目的绩效评价,造成资源配置的和经费使用效率低下。

(二)高等院校的资产管理能力相对缺乏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院校的资金来源由过去单一的国家支出,改变为以政府拨款为主,学费、科研经费、捐款等多渠道筹资的新局面。实务中,有些高等院校还以科研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各种知识产权作为获取更多运营资金的方式。经费渠道的多元化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但是相对不足的管理经验使得学校资产流失严重,尤其是对上述知识产权所形成的无形资产的管理。除此以外,关于高等院校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或者指引性文件较少,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只能凭借以往经验,没有科学性的案例等作为管理过程中的指导。

(三)成本效益观念淡薄

因为受到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或者是部门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机制,所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很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自主意识并不是很强。高校投资决策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在分析的时候还没有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研究报告,这样就使得整个过程的科学性都不是很强。所以很多高校就出现了办学经费警长的现象。此外,在办学过程中,资金所产生的效益相对比较低,很多高校对自身的优势都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所以自身很多应该成为优势的内容都没有挖掘出来,高校的一些资源和特有的优势也得不到有关人员的重视,所以高校本来可以化为效益的智力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在高校的发展中,学校自身和校办企业的发展优势实际上并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本来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效益的途径又无法发挥其作用。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在高等院校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有的并未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又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合理,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是种制度。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对影响学院的基调及影响职工控制意识的控制环境缺乏深刻的认识,不能准确的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加上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没有进行实时监控,无法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1.更新财务预算管理观念。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关系整个学校各项资源的科学配置、优化整合的系统工程,在学院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合理的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源,对其资本进行总体规划与统筹安排,使预算管理在学院财务工作的指挥棒作用得到切实发挥。树立全院职工广泛参与的意识,共同监督,注重预算的事前控制作用以及预算向微观管理层延伸的效果。

2.加强财务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学校应对各个部门的预箅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资金流向,杜绝超预算和无预算用款现象,使各部门能够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控制,年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改进措施,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3.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高校绩效预箅管理模式应强调效益为宗旨,以目标管理和部门预算为支柱,构建起科学的效益分析框架和绩效预算管理运行模式。学校应将预算管理纳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考核,树立成本效益分析意识,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通过考核和奖惩的结合,优化预箅支出结构,提高预算支出效益,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高等院校资产管理能力建设

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和强有力的法规,给资产管理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和管理,明晰资产的权利与责任。另一方面,在上述基础上,大力整顿“重资金投入、轻经营管理”的风气,依法惩处滥用职权、做假账或者欺上瞒下的将院校资产予以价值分离的违法行为,对政府拨款进行严格的计划管控,避免出现由某项工作或者某个部门独享的现象(比如基建相关项目和部门),以免造成了资产的重复使用以及过度浪费。

(三)强化高校成本效益观念

很多高校财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成本核算、编制和上报成本报表。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必须要做出非常科学和全面的改革工作,建立一个权责清晰的制度,对高校活动中的成本范围也要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划定,这样才能使得高校活动过程中所有的资金支出和资源耗费都能准确可靠的体现出来,同时它也是实现高校科学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此外它还能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成本补偿机制,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满足学校发展中财务政策制定的各项要求。

(四)加强内部控制框架或制度执行力度

1.解决内部控制设计的制约机制。相互制约是内部控制设计的一种理念。是指在高校重要的风险环节形成对应关系,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使两者都无法单独决定业务的最终决策。从纯监督的方式转换成相互制约的方式,使整个业务过程符合控制标准,提高内部控制实施的可能性。

2.加强风险分析和应对的能力。学院在开展风险评估时,应当准确的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结合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形成内部控制文化。很多高校领导错误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对下属和普通员工的控制,同时员工也错误认为自己是内部控制的局外人。这些认识的存在就必然会降低各级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在设计之前要对各级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这样才能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思想基础。

(五)提高高等院校财务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高高等院校财务队伍的素质,当务之急是要转变“重视核算工作,轻视管理工作”的理念,促进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的更新,将教学、科研等工作同财务管理工作统一起来。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定期开展财务专业知识讲座,促进财务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管理手段,为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打好基础。某大学在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方面卓有成效。一方面,注意引进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较好的高素质人才,淘汰财务管理能力薄弱,知识陈旧的低学历、低素质人员。同时,注重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其沟通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促进其更好的执行财经纪律,大大的改善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面貌。

三、结语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在重视传统工作项目和工作流程的同时,也必须要做好各项重要指标的分析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其产生的效益水平,从而使得高校的各项工作都能得以正常的开展。

[1]盛捷.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02)

[2]段家菊,梁桂磊.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传承.2011(09)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效益财务管理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财务管理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