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28例临床观察

2015-04-21潘燕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障碍性会阴盆底

潘燕芳

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300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28例临床观察

潘燕芳

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300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6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28例。治疗期间,对照组28例患者接受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28例患者在常规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助以护理干预。根据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尿失禁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会阴肌力恢复到三级及以上的患者有16例,占57.1%;观察组会阴肌力恢复到三级及以上的患者有25例,占89.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ICIQ-SF评分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盆底功能尽早恢复,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

因盆底结构缺损、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即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等。该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过去,临床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盆腔康复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有研究证实,护理干预在盆底康复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笔者选取5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接诊的5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就诊后作常规检查,均已确诊为FPFD。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8例,年龄范围为22~41岁,平均年龄(31.5±5.4)岁;其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17例;轻度盆底脱垂患者16例,单纯尿失禁患者12例。观察组28例,年龄范围为21~43岁,平均年龄(32.0±4.8)岁;其中初产妇10例,经产妇18例;轻度盆底脱垂患者15例,单纯尿失禁患者13例。两组患者均知晓本次实验详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正式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盆底生物反馈以及阴道垂体训练。康复训练详细内容包括:指导患者收缩肛门、尿道与会阴,保持收缩状态7s后放松,重复做15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两个月后,使用盆底生物反馈仪,将探头置入患者阴道内,两侧髂前上棘与下腹部处贴表面电极片,进行生物反馈治疗,30~45min/次,每周2次,连续治疗8~12次[3]。最后,将最轻阴道垂体置入患者阴道内,并循序渐进,延长留置时间,确保患者咳嗽、运动时不会脱出。可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酌情增加重量,促进阴道收缩力尽早康复[4]。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盆底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包容患者个人情绪,保护患者个人隐私,给予患者诚挚的关怀,耐心讲解治疗流程与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疑虑,获得患者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②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盆底肌肉、排尿反射等相关常识的宣教,使患者对疾病与治疗有全面的认知,使患者愿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③基础干预:监督患者定期排尿,提醒患者咳嗽、运动前收缩盆底肌肉,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同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6]。

1.3 疗效评估标准 疗效评估标准:按照会阴肌力测试法,对患者盆底肌力进行评估。会阴肌力评估分1~ 5级,级别越高代表盆底肌力康复情况越佳[7]。会阴肌力达到3级或以上代表治疗有效,3级以下为无效。另使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化版(ICIQ-SF),对患者尿失禁情况进行评分[8]。该量表满分21分,条目内容包括漏尿频率、漏尿量等内容,分数越高代表尿失禁情况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对比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会阴肌力恢复到三级及以上的患者有16例,占57.1%;观察组会阴肌力恢复到三级及以上的患者有25例,占89.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ICIQ-SF评分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尿失禁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结论

盆底支撑组织主要包括肛提肌及其筋膜等,尤其是肛提肌在维持盆底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娩产伤易引起肛提肌周围神经受损,且随年龄增长,女性肌肉组织会出现良性改变,进而导致盆底肌力减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9]。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已生育女性,会引起尿频、尿急、尿失禁,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很有必要。现阶段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采用盆底肌肉训练、阴道垂体训练等康复训练进行治疗[10]。有研究发现,单纯的康复训练虽能有效改善病情,考虑到该疾病的治疗部位较为私密,多数患者会产生抵触、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对该疾病认知不全,因此治疗依从性普遍不高[11-13]。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心态与认知看待疾病很有必要。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关键,同时也对预后产生深远影响。

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会阴肌力恢复到三级及以上的患者有16例,占57.1%;观察组会阴肌力恢复到三级及以上的患者有25例,占89.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ICIQ-SF评分明显更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观察不难发现,比单纯接受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使用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会阴肌力恢复情况以及尿失禁改善情况明显更为理想。本研究结果提示,与单纯的盆底康复训练比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更具优势,与孙岚等人报道基本一致[14-15]。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理想,有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朱小玲,陈琳.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5(11):1539,1549.

[2]杨晓梅,王敏,刘宏宇.盆底康复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18(06):68-69.

[3]王艳,金春香,冯丽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对女性生活质量的诠释[J].中国妇幼保健,2012,33(06):5412-5414.

[4]尤洁芳,钟慧卿.物理疗法结合护理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2,36(10):3368-3369.

[5]刘荣军,刘素云,郭小玲,等.盆底康复配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36(12):1917-1918.

[6]冼海燕,袁瑷芹,陈丽琼,等.产后妇女500例盆底肌力情况统计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1,21(04):2810-2812.

[7]陈鑫,倪观太.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08:1435-1437.

[8]程凤英.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25(07):1153-1155.

[9]禤晓岚.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18(08):168-169.

[10]陈玉清,裴慧慧,陈蓓,等.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16(03):234-237,257.

[11]韩丽琼.心理护理在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21(04):159-160.

[12]吴月莲,林海燕,赵仁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18(09):920-924.

[13]寇金玲,党丽君,冯秀清.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5(11):55-57.

[14]白士玲,多玉华,吴云,等.产后盆底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5(02):2053-2054.

[15]孙岚,文勇,张源,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断及康复治疗效果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22(10):121-126.

R711.59

A

1007-8517(2015)07-0073-02

2015.01.07)

猜你喜欢

障碍性会阴盆底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夕阳红难以启齿的元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