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公共外交是我的使命
2015-04-20丁晓陈晰
丁晓 陈晰
在北京侨办邀请回国参加建国65周年国庆招待会的代表中,记者采访了欧洲杭州联谊总会会长、挪威浙江华人华侨联谊会创会会长、挪威弗莱德公司董事长马列。从西子湖畔到千岛之国挪威,虽然已经在异国他乡生活了二十多年,但仍未改一口浓浓的乡音和对祖国、对家乡的眷恋。
现在的马列,在挪威有餐饮和酒店管理事业,在杭州有文化产业公司,经常往返于挪威和国内。而作为侨领,在民间公共外交外面,他更有很多独到的心得和理念。
华人华侨是公共外交的“车马炮”
在一次侨团大会上,马列代表欧洲杭州联谊总会做了《“公共外交”是实现中国梦的引擎》的报告。
他在发言中说,“用民间交流的途径,真实地传输中国的资讯,讲述中国的故事,传递民族的情感,我们海外华人华侨每一个人都是国家文化有利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以我们自己的体会,还原本质,帮助我们所在国的外国友人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他还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今天中国为何重谈‘公共外交’一词?中国的象棋文化,能给我们答案:将士象坚守九宫格,穿梭棋盘的通常是车马炮,因为特定条件下分工不同,效果不一样。我们海外的华人华侨飘洋过海,常年身居异国,就是我们民族的车马炮!”
马列的这番话赢得了现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马列是挪威浙江联谊会和欧洲杭州联谊总会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
在挪威创业成功后,他萌发了牵头创建海外社团组织、加强与祖国联系、为旅欧广大侨胞谋福祉的心愿。
为此,他奔走于在欧洲创业生活的浙籍华人华侨之间,想方设法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先后筹建了挪威浙江联谊会和欧洲杭州联谊总会,架起海外游子自己的家。
社团组织成立后,马列与其他联谊总会的负责人一起,确立了“团结、做事、奉献”的服务宗旨,为促进家乡杭州与欧洲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架起了鹊桥。
为进一步加强欧洲杭州联谊总会与浙江省及杭州市工商界的友好合作与交流,马列利用以浙江省政协海外特邀委员的身份参加政协会议的短暂机会,促成了欧杭联谊总会与浙江省工商联结成友好商会。
经省“两会”牵线搭桥,马列又促成挪威伏隆和杭州桐庐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在庆祝中挪建交50周年文化周活动中,桐庐县以友好城市使者的名义把中国书画、民间剪纸工艺品等礼品带到挪威,使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异国他乡闪耀。
心系家乡,关注教育
虽然已经在挪威生活20多年了,但是马列时刻关注着祖国和家乡的变化。
近些年,他经常受到相关单位邀请回国参加侨团的活动,每到一个地方,他到酒店安排好入住,就一个人坐着地铁、公交出去走一走转一转,考察当地的情况。
有一次参加侨团的考察活动,他来到杭州市淳安县汪宅乡,看到乡里小学的孩子们还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上课,马列感到十分心痛。在他的倡议下,在场的华侨华人当即捐资23万元。
此后,侨领们又陆续捐款集资125万余元,帮助汪宅乡小学建起了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食堂、操场、电化教室……
之后,他也一直关注汪宅乡小学的教育情况。他清楚落后地区的学校往往留不住老师,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因此,他又单独拿出一笔资金,每年根据教育质量的情况,为老师们发奖金。
过年的时候,他带领旅欧华人华侨们来到汪宅乡小学,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演出,旅欧华侨们也带来了精彩的节目。在马列的邀请下,两位旅欧艺术家还专门为汪宅乡小学制作了校歌。联欢会的最后,大家一起合唱校歌,场面热烈而温馨。
汪宅乡小学的一位美术老师找到马列说:马会长,您对孩子们的教育很关心,但在语文、数学之外,是不是也应该关心孩子们的美术教育?马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亲自组织汪宅乡办了一次汪宅乡小学画展。鼓励孩子们自己进行美术创作,还专门请来了中国美院设计系的教授和中国画院副院长担任评委。“这些画展的作品拿到省里,领导们看了很感动。没想到这么贫穷的学校,也能举办这么好的活动,有这么好的作品。”
架起“金桥”
有一次,马列作为浙江省政协海外特邀委员回到杭州参加“两会”,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浙江大学有一位残疾女孩沈俏,她希望有一台相机,能够给爸爸妈妈拍一张合影,但即使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对她来说也是奢望。
看到报道后,马列马上打电话联系了报社编辑部。当天下午冒着大雪,他去商场买了一台数码相机,并赶到浙大紫金港校区,将相机交到了沈俏的手上。
“我可以用这只相机拍下妈妈,拍下所有关心我的人。”沈俏很感动,她开心地用新相机为马列拍了照片。
“让我们共同营造一种文化的寄托,帮助她‘站’起来。”马列说。
开完“两会”离开杭州后,他依然继续着对沈俏的关注。“现在她已经大学毕业了”,马列告诉记者,“继续在浙大读研究生,每年的学习成绩都跟我汇报。我跟她讲,我们出国创业也都经过一个很艰苦的创业过程,你这么努力,也获得很多成绩,将来一定会拥有很好的生活。”
马列一直热心参与教育方面的公益事业。
2013年,他联络旅欧的杭州侨胞捐款20万,帮助浙江淳安山区的光昌小学修建了1500平方米塑胶跑道,并且向全校200多位小学生每人赠送两套新校服,作为欧洲杭州联谊总会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献给贫困山区学生的礼物。
在他的带动下,新一代年轻华侨们也积极参与这次公益事业。在中国侨联海外青年委员马俊的带动下,欧洲杭州联谊总会杭州青年之友会的志愿者也纷纷捐款,购买了大量的文化体育用品送到光昌小学。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马列在第一时间号召在挪威及整个欧洲的华人华侨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那段时间,每天不管工作多忙,他晚上都坚持写简报,把当天的捐款情况和感人的故事写成简报发送给每一位会员。
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带动下,挪威华人华侨共捐款300多万元,是北欧五个国家捐款最多的。此外,欧洲杭州联谊总会捐款100万元以上。
每当国内有重大事件发生时,马列就会与其他爱国侨领组织当地华人华侨召开座谈会,并先后在《欧洲时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统一论坛》、《金桥》等有关侨网发表文章25篇,反响很大。他以自己的拳拳赤子心架起了欧洲连接祖国的“金桥”。
侨领的使命感
2014年挪威驻华大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大使特别让马列带着五岁的双胞胎孙子一起出席。在招待会上,两个小朋友用稚嫩的童音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们一起唱起《五星红旗》,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平时一有时间,马列经常带孩子们回到中国,带他们看中国的书法、绘画、舞蹈等,告诉他们,你们的根在这里,要了解这里。
旅欧前的马列,曾是杭州一家国有企业的烹饪人员。他还在杭州市厨师培训中心从事烹饪培训工作,并编写出版了多本烹饪教材。现在,浙江很多五星级酒店的厨师长,都是他的学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旅欧的浙江老板要在家中设宴招待几位挪威政府的朋友。为了让他们品尝到地道的中国菜,这位老板邀请马列去他的家中亲自掌勺。这样,马列第一次来到挪威,并在晚宴那天准备了一席丰盛的中国菜,北京烤鸭、宫保鸡丁……让在座的挪威朋友赞不绝口。
之后,这位老板朋友问马列,愿不愿意留下来,在挪威自己的中国餐馆工作?经过一番慎重考虑,马列答应了老板的邀请。就这样,已逾不惑之年的他带着四个徒弟,开始在异乡闯荡的日子。
刚到挪威的那段时间,他度过了一段孤独而艰辛的日子。
餐厅中午上班,但马列一大早就到,开始准备食材、调味料。一天的忙碌工作后,餐厅于深夜12点打烊。接着,他还不能下班,还要收拾整理。结束一天工作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凌晨了。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慢慢地,马列从担任餐厅的厨师长;到买下店面,有了属于自己的餐厅;再到开第二家、第三家餐厅……事业趋于稳定后,他把家人接到了挪威。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圆了。
虽然离开多年,马列对故乡杭州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国外事业稳定后,他把事业的目光投注在如何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杭州。于是,他成立了一家创意设计公司,为百年老店设计有厚重历史感又新颖时尚的包装,把杭州的绿茶、丝绸、张小泉剪刀等品牌和产品推广到全世界。
他还多次协助杭帮菜的世界巡回表演,让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了解到美味的杭帮菜。在巡演的过程中,马列会向国外的观众介绍每一道菜背后的历史来历:东坡肉与苏东坡的典故、宋徽宗与宋嫂鱼羹的故事……让在场的观众既品尝到中国美食,又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在马列带动下,欧洲各国杭州侨胞在中国杭州等地投资贸易额超过10亿元。
因在侨团工作的出色成绩,他被评为“杭州市十大侨界杰出人物”;中国民政部,杭州市红十字会等单位也为他颁发了“奉献奖”。2014年的浙江华商大会上,欧洲杭州联谊总会荣获“优秀商会”。当地侨办一位领导也曾感慨地说:马会长是德高望重的侨领,也是一位难得的华人社团会长。
今年已逾花甲之年的马列,快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对于侨团的工作和公共外交事业,他仍然十分热心。
他说,作为侨领,一定要尽职尽责,要在当地带领华人华侨融入社会,把自己的事业搞起来,要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我们有这样的条件,用公共外交的途径来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要有这样的使命感,而不能只是挂个名。”
责任编辑 张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