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 行动改变中国
2015-04-20李菡丹
李菡丹
作为著名公益记者,邓飞用真相形成压力,用新闻实现改变。他始终不甘做一名记录者,而是选择做一名观察者、评论者
作为记者,10年间,他始终不甘做一名记录者,而是选择做一名观察者、评论者,写下160余篇调查报道,《沈阳蚂蚁梦》《杀死阳宗海》《狗日的普九造》《湘西州长的北京一夜》《南中国贩童链》《周庄肺病》《南中国男童贩卖链条》《伍皓同志》……他用真相形成压力,用新闻实现改变。他是中国调查记者的领军人。
作为公益人,他在4年里先后发起免费午餐、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暖流计划、女童保护、让候鸟飞、中国水安全计划等多个大型公益项目,并创建“e农计划”,在乡村儿童、乡村环保和乡村经济三个方面帮助中国乡村儿童获取基本公平和保障,支持乡村有尊严成长。
他,就是著名公益记者邓飞。在他的倡导和实践下,“透明公益”、“人人公益”等理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转型,自下而上助力社会成长,并联合政府、企业持续有效解决一个又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初春的一个阳光午后,在位于北京朝阳门外的悠唐国际9层,略显疲惫的邓飞穿着白衬衣、牛仔裤、白色帆布鞋,忧郁的目光中透着深邃和坚韧,在与实际年龄不太相衬的沧桑下,掩盖不住的是骨血里的青春与阳光。他以一口湖南普通话向记者讲述这14年的心路历程,“温爱与良善、微小而自由的力量合聚,改变发生。我是邓飞,大爱温润人心,行动改变中国。”
以微博推动变革
“我们用报道的方法,帮助国家。”——邓飞
今年37岁的邓飞出生于湖南沅江的一个小乡村,毕业于湖南大学新闻专业。大学三年级,他进入湖南《今日女报》实习,毕业后留下做了一名调查记者,倔强正直,信奉真相的力量,试图用笔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他的QQ签名一度是“写出这个国家的幽暗秘密”。
短短时间内,他就写下《常德火车站内部有黄牛》《寻妻》等多篇调查报道,从而迅速成为该报首席记者,并于2002年在《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发稿10余篇,内容多为监督公权力、关注妇女儿童等弱势人群权益问题。“我曾在一年里为《南方周末》写了3篇调查报道,是迄今为止在《南方周末》发稿最多的外报作者。”
2003年,邓飞在一次香港旅行后决定加入《凤凰周刊》,寻求自我突破。在这个新的平台上,他写下一系列重磅调查报道,使得《凤凰周刊》在业界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当然,做调查记者的10年间,邓飞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过很多惊险,在玉树差点被十几条藏獒吃掉,在拉萨差点被车撞死,在广西包一台车连夜赶到贵州瓮安现场……但是,他对工作的热情依旧不减。
然而,真正让邓飞这个名字广为人知的是2010年的一篇微博。2010年9月16日清晨,一个叫钟如九的江西女孩和其姐姐,在南昌昌北机场遭遇县委书记等官员截访。之前,她们家遭遇强拆,三名亲属激烈自焚。
上午8点57分,邓飞接到其他记者的求援电话后,发布第一条微博:“昌北机场直播一:被县委书记带队的40多名官员围住,自焚家属们插翅难飞,航班耽搁,钟九妹心力交瘁刚才晕倒,幸而医生现场抢救,已无大碍。”
之后,事情戏剧化突进,姐妹俩情急之下躲进女卫生间,通过现场记者的消息传递,上午9点04分,邓飞发布第二条微博——昌北机场直播二:两女躲在卫生间和中国保持通话……
很快,邓飞连续发出的10余条微博迅速被转发评论,引爆民意狂澜,并受到了媒体和中央高层的关注,最后导致该县县委书记、县长、副县长等一干官员落马,史称“宜黄事件”,成为新浪微博史上第一起公共事件。
当得知自焚的钟家母女面临重度烧伤并发症的死亡威胁时,9月26日,邓飞再次利用微博推动一场“南昌大驰援”,就如何紧急救治钟家母女,不断抛出救助方案,在微博上讨论,钟家母女在无数网友帮助下,被送进中国最好的烧伤科医院接受治疗,令她们转危为安。
邓飞被认为极大拓展了舆论监督的权力边界,利用每一个人都有的微博,而不是利用其供职的公共媒体,迅速表达和传播意见,并有力实现变革。
邓飞开始有了海量粉丝,他在微博上对新闻事件近乎现场直播式的描述,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也让无数人记住了他。有网友说:“邓飞是一位敢说、敢干、正直、仗义、可爱的记者。”
2010年9月27日21点14分,受学者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解救流浪乞讨儿童”的启发,邓飞将自己曾接触到的被拐孩子彭文乐的照片,配上文字发到了微博上。
“早在2008年3月,湖北籍男子彭高峰的3岁儿子彭文乐被人拐走,我写下《中国男童贩卖链条》等三篇文章,并鼓励彭高峰不要放弃希望,继续寻找。”邓飞介绍说。
令邓飞没想到的是,奇迹真的发生了。2011年2月1日,江苏邳州八义镇某村庄,一位回乡探亲的网友,发现了彭文乐。其时正是大年初四,得知消息的邓飞和彭父彭高峰第一时间赶到徐州。当孩子被解救时,邓飞兴奋地瘫坐在地。
有了这次经历,邓飞发起了微博打拐,并号召与公安部中国警察网官方微博合作,建立微博打拐志愿团,呼吁整合媒体和民间资源,支持和帮助公安系统打击儿童拐卖。他认为,“微博为警民合力打击犯罪提供了一种最好的工具,可以帮助任何一个网友轻易而快速收集、传递和分享儿童拐卖信息,并无障碍流向公安部门,形成一张遍布城乡的天罗地网。”
微博打拐感染无数国人,而这场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打拐行动,也引起了公安部门的关注,最终促成了一系列打拐专项行动。2010年,邓飞获腾讯网华语传媒盛典2010年度记者,新浪微博年度记者,天涯社区2010年度记者。2011年,邓飞获中央电视台“年度法治人物”。
邓飞用微博诠释了什么是网络时代的新闻进行时。而微博的力量也让他体会到了“平时不可想象的快乐和感动”。“微博有一个磁场、有一个气场,能够不停地吸引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资源,让每一个人的善良和爱心像小溪汩汩流出,最终汇成大河,奔腾向前。”
他还创建了“小刀”记者群,团结了200名调查记者,后再建“蓝衣”,团结500名全国调查记者和编辑有力报道中国。
“是什么力量使你坚持做调查记者10年?”邓飞毫不犹豫地回答:“理想,激情,责任,还有成就感。”
创公益慈善奇迹
“我们用公益的方式,帮助中国。”——邓飞
2011年2月25日晚,南海上,一艘游轮安静游弋。在庞大游轮上的小剧场内,天涯社区年度颁奖晚会热火朝天,邓飞荣膺“天涯社区2010年度记者”奖。与邓飞比邻而坐的,是一个曾在贵州做小学支教的女青年,她被天涯网友评选为“中国最美支教教师”“铅笔芯”微公益活动发起人,她叫蔡加芹。她看见邓飞的名字,表情惊讶,她说,自己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听课时,常听到邓飞的名字。
交谈时,蔡加芹表情黯然,支教的经历,让她回城后放不下乡村的孩子们。邓飞问:“是什么让你忘不了?”她说:“是他们眼巴巴的眼神,太可怜。”记者的职业习惯让邓飞心中一紧,他追问:“可怜,可怜什么?”蔡加芹回答:“每一次教师小食堂开饭,我端起饭盒,孩子们闻到香味,总是眼巴巴地看着我,我只能把饭盒端回宿舍,关起门偷偷吃完。”
小学没有食堂,邓飞能理解,但是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回家吃午饭?邓飞惊讶并警觉起来。他依稀记得,20多年前,自己在老家村子里读小学,午饭都能回家吃。虽然吃得不怎么样,但还不至于饿肚子。
蔡加芹看见邓飞一脸惊讶和茫然,解释说:“现在山区撤点并校,孩子们都被集中在一个学校,上学路途太远,不能回家。他们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上学,下午四点半放学回家,到了家,已经天黑,才能吃上一顿像样的晚饭。”
那孩子们怎么能熬过中午的饥饿?蔡加芹说:“他们一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实在顶不住,就去找水龙头喝口凉水。”
这令另一位邻座——《南方周末》评论员鄢烈山极为震惊。他一脸伤感,叹息说,三十年前他在湖北的乡村里忍饥挨饿,酸楚求学,怎么发展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
一股热血腾地冲上头。邓飞说:“这样,我们去蔡老师的那个学校,给孩子们建一个食堂,让他们中午有饭吃。”有食堂,没钱做饭怎么办?邓飞建议:“我们几个人一起筹钱,每年筹两三万元,给孩子们吃饭。”
晚会继续热闹欢乐,没有人注意这三个人短暂的交头接耳,也不会知道这三只“蝴蝶”扇动翅膀,竟会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
随后,邓飞带着一群记者赶赴贵州调研,他发现中国各省乡村儿童普遍深陷困境——被集中在一个学校的很多孩子,中午无法回家吃饭,面临校园饥饿。而孩子们喝凉水、烧土豆玉米红薯或者买伪劣小食品充饥的各类情形令他心碎。他决心帮助这些乡村孩子。
邓飞注意到,印度政府为解决小学生吃饭问题,多年前推出免费校园午餐制度,已让1.2亿小学生午餐吃饱,且增加了教育普及率。日本在战后困难时期推广午餐配给制度,美国也有此类制由政府补贴午餐免费制度惠及3000万学生,但中国还尚无该项计划。于是,邓飞在微博持续呼吁实现乡村贫困儿童的免费午餐。
4月2日,黔西县沙坝小学免费午餐启动,成为全国第一所享受免费午餐的学校,169名学生吃到免费午餐。一份米饭、一个煮鸡蛋、一勺酸菜炒肉、一勺烧土豆,一勺白菜汤把学生们发的双层饭盒塞得满满的。附近的村民也凑过来围观,他们说,孩子们家里穷,住得远,午餐问题困扰了好几代人。
一群记者、大学生等志愿者开始滚起巨大雪球,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相继跟进,实现免费午餐全国大接力,如火如荼,令儿童饥饿困境进入社会和国家的视野。2011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支付160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699个试点地区26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2011年11月,原民政部司长、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免费午餐项目是一个由民间组织发起的慈善行动,短短半年时间就改变了国家政策的走向,并惠及到千千万万乡村儿童。时间之短,效果之大,在欧美等国也找不到这样的先例。无论是民间与政府的良性互动,还是开启政策倡导,以及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免费午餐都是中国慈善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动。这对于世界公益慈善事业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截至2014年,免费午餐筹款约1亿元,每天在20个省市区360多个学校为约8万名乡村孩子持续提供午餐。三年,免费午餐没有发现一次食品安全或资金安全事故,被认为是具影响力、最值得信任的中国民间慈善行动之一。
邓飞将几年来自己在微博上写的关于免费午餐的文章集结,出了一本书《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而免费午餐也促使邓飞转身公益,“这一切都是顺势而为。”
促公益可持续化
“过去我做了10年舆论监督,现在我要做建设。”——邓飞
“在贵州山区里,当我看见一群和我女儿一样大小的孩子,他们的饥饿让我感觉心痛,让我本能跳起来要去帮助他们。我才惊觉抱怨不能直接解决问题,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幸运的是,我们有了移动互联网的多种工具,没有知名度,我们用新浪微博展示传播。没有人,我们用微信召集组织志愿者。没有钱,我们用天猫店、微信支付等召集小额捐款,直接联合了人财物,获得潮水一般的力量。”邓飞感叹,“原来,我们可以自己改变。原来,变革没有这么难。”
邓飞接连发起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帮助孩子病有所医;暖流计划,给孩子们送去衣服鞋帽和文具物品,让他们上学不那么心酸……在中国最偏远贫困的地区,邓飞尝试解决乡村孩子一个又一个问题。
4年来,邓飞和他发起的公益项目声誉日隆,拿到中国几乎所有公益奖项,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两次亲自为他颁奖。邓飞称,人们对公益或慈善的认知往往是“达则兼济天下”,但“微公益”改变了局面。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邓飞代表的是微公益的兴起。这个“微”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微博的公益传播,二是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人可参与的公益模式。
为根本改善乡村困境,如今,邓飞又联合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校友们发起“e农计划”,尝试使用移动互联网发展旅游和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增长收入,让父母回家,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帮助乡村有尊严成长。邓飞希望,以此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城市化制度性抽空乡村人财物的问题。
“e农计划”最早的受益者是云南大山中一位名叫四宏的孩子,他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在11岁时体重仅相当于5岁儿童,却面临着父亲出走、母亲改嫁的境遇,只剩爷爷和家中一棵核桃树可以依靠。
2013年,大病医保团队救助了四宏,通过“e农计划”销售出去的核桃所得也让祖孙有了稳定的生活。后来成为“e农计划”发起人的消费者汤浩意外地发现,核桃让他和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有了情谊。
与免费午餐等靠捐款为继的公益项目不同,“e农计划”倡导“购买就是做公益,消费也能帮孩子”的理念,孩子家庭收入增加了,孩子的困境就可以缓解,逐渐实现公益资金募集的可持续化。
在未来几年,作为“e农计划”理事长的邓飞将更专注做一件事,想方设法扩大农产品销售,千方百计帮农民创收。媒体、公益出身的他模仿起了淘宝,依托电商平台及其产生的大数据分析,每个月集中力量主打一款贴牌“e农春天”的农产品。“我们只能够去打这种突袭,我们不能打阵地战,创新才能活下去。”
在邓飞的设想中,“e农计划”将来会形成一个生态圈,不仅有旅游、食品、养老院,还可以推动传统文化项目。公益组织也将被邀请驻村培训农民如何决策开会、选举带头人,形成一套模式后再复制推广,最终完成战略包抄——乡村再造。
去年年底,邓飞被达沃斯经济论坛评为2014年全球青年领袖。“公益让我找到一种新的力量,微博让我们变成一个号召者,我们可以发起一场社会运动,团结很多人一起去改变。它也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柔软的力量使我变得更加强大。”文字之外,邓飞找到了一种改变社会的新方法。
从记者转身做公益,邓飞始终在诠释一名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原来,我是揭开别人的不幸;现在,我是构建别人的幸福。”尽管已经全身投入到公益事业之中,但他依然称自己是媒体人。他筹划时机成熟之后,自己做一个媒体,传播公益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中来,让做慈善的人变得快乐起来。
邓飞坚定地说:“我以骑士之名呼唤我们行动,而不止于抱怨;我们融合,而不止于分裂;我们建设,而不止于破坏;我们创造,而不止于对抗。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合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社会问题,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