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2015-04-20季莹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年6期
关键词:RFID技术智能化

季莹

摘 要 物联网不仅能够实现人与物体的信息交换,更可以在物与物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在图书管理中能够广泛应用的技术有自动识别技术、自动感知技术、智能网络等,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中的深入应用,必定会全面实现图书管理模式的自动化,实现管理的高效性,服务的人性化。

【关键词】智能化 RFID技术 传感技术 EPC编码识别

1 物联网的概念与地位

物联网这一新兴概念正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使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范围变得更广泛。人们通过安装在物体上的RFID等信息传感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所有的物体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它的完成过程可以分为三步:感知、连接、智能管控,这三步分别对应其技术架构的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物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应用在物品管理领域必将带动又一次变革,它将从本质上改变对物品的管理手段。

2 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规划

2.1 图书管理领域现状

图书馆的工作越来越繁重,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图书馆的运营水平,促进图书馆管理现代化、智能化,满足图书流通要求,协调现代化技术和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刻不容缓。

2.2 图书管理发展远景

图书馆最终的发展愿景是实现智能化、便捷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2.1 不限时的快速自助式服务

借书者可以借助设备以自助的方式完成多本书籍的外借与归还操作,告别排队的等待。还可通过配备的类似于银行“ATM”机式的RFID设备24小时还书,将传统的按时服务提升为及时服务。管理员则解放劳动力,将职责从管理转向其它增值服务。

2.2.2 便利的查询通道

借书者可以通过自助设备进行图书信息与状态检索操作,并能够查询到每一本书籍的具体存放位置;管理员则大大缩短了书籍分类、归架时间,还能对特殊预约做到提醒提示。

2.2.3 对图书的典藏管理、分配盘点工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通过网络进行联机编目,对图书流通的各个环节实现监控,根据需要对有关信息进行核对处理,自动生成数据的比对与查询表(包含错架清单、借还人数、借还状态等数据)。

3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管理领域的关键技术

3.1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自助图书馆,借书和还书都是自助的。借书时把身份证或借书卡插进渎卡器里,将借的书在扫描器上扫描即可。还书把书投进还书口,传送设备自动将书送到书库,通过扫描装置,管理员能迅速知道书的类别、位置以进行分拣。

物联网在图书管理中应用的最大优点是:

(1)可以实现非接触、无视觉识别。

(2)实现远距离监测图书快速进入馆藏。

(3) 可进行多目标同时读取,便于监测大量图书同时进入馆藏。

(4)电子标签来实时获取图书资源的信息。

(5)可以实现图书馆各个环节信息共享。

3.2 关键物联网技术工作原理

3.2.1 编码标识技术

使用编码标识技术来实现藏书的识别与检索。目前,编码体系分为EPC体系(欧美国家广泛使用)和UID体系(日本广泛使用)。 产品电子码为每一个物品都单独建立了全球性的开放性的标识标准,不同的物品种类的编码能够实现兼容,同时也兼顾到了在空中接口上与ISO国际标准相兼容。在物联网技术框架中,扫描标有EPC标签的藏书,即使数量再多,层级再复杂EPC标签信息也能够被准确的传送给读写器,并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信息的交换、识别。

3.2.2 信息自动感知获取技术

这类技术主要是用来获取和感知各种信息,涉及的技术领域为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这类技术主要位于物联网下层,是感知层的核心技术,用来实现物品与网络的连接。

(1)自动识别技术。它能够实现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它是一个集成条码技术、磁条磁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RFID技术、声音视频识别以及计算机通迅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先进技术结合。在物联网技术框架下,图书馆中的物品的识别主要采用RFID技术。在射频识别的标签中存储着该本藏书的图书信息与存放位置信息,这些信息分别与书架的射频标签、借书证上的射频标签相对应,当使用RFID读写器对标签进行扫描时,通过RFID管理系统和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这两个平台就能够完成对书籍的典藏、书架的归架、借阅者的借还的全方位同步管理。

(2)传感网技术。传感网技术主要依托于传感器这一硬件来实现,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节点构成一个巨大的传感网,每个节点将采集到的周围的真实环境的信息,如温度、湿度、声音、压力等等大量的信号存储于传感网中。当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新书上架、藏书典藏等工作时,只需要使用读写器(固定与手持均可)就能够调用这些信息来辅助工作的完成,并将变化的新信息通过读写器同步反馈到管理系统平台中,方便下一次的准确的管理与传递。

3.3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主要用来实现数据传送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可分为传统的有线连接与新型的无线连接。在物联网技术框架下,图书管理在以大量基础性的有线网络布线完成后,在应用层主要使用的是无线传输技术。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连接技术有蓝牙技术、Zigbee技术、红外线技术等等,以Zigbee技术为例,系统管理平台使用该协议进行对传感节点的信息交换,能够实现低传输速率下的多种物联网设备的无线通信,具有低能耗、高能效的特点。

4 云计算技术

在物联网技术框架下,读者需求、文献资料、数据资源以及图书馆的运行状态等这些原本分散的信息整合到了一个管理平台中,要对这些宏大繁杂的数据实现快速而准确的分析、计算、整合就要使用云计算技术,以满足对管理的需求,才能够真正去实现对图书馆发展的愿景。

参考文献

[1]陆虹;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浅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04).

[2]杨翠红;射频识别技术催生“智慧图书馆”[J].中国教育网络,2011(08).

[3]胡美香;浅谈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J].新课程(教研),2011(06).

[4]陈小琳;图书馆管理创新探析[J].华章,2011(20).

作者单位

七台河职业学院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154600

猜你喜欢

RFID技术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智能化的“世界观”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浅谈在电力企业计量资产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