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10年:中国需再造贸易新优势
2015-04-20周密
周密
人民币升值与外贸发展同步,
说明外贸企业已逐步调整和适应了汇改带来的环境变化,
并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转型升级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则翻开了新的一页。1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确立了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然而,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仍未扭转颓势,继续发挥贸易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需要不断推进汇改,努力探索和创造贸易新优势。
10年相伴:外贸与人民币升值同步
汇改十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4。在此期间,我国对外贸易额平稳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更为显著的位置。
人民币升值呈现阶段性特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呈现持续升值态势(见图)。尽管按日计算升值和贬值同时存在且发生的频率相仿,但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更大,累加效应明显。按月计算,在116个月中,人民币升值的有93个月,贬值的有23个月(月度数据为该月交易日汇率均值);按日计算,升值的天数占到总天数的53.7%,贬值的天数占45.8%,汇率不变的天数占0.5%。2015年3月1日,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已经从827.65降至615.88,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5.6%。
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呈现3个阶段:金融危机之前的阶段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金融危机后在释放升值能量后汇率波动渐趋平稳。
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
10年来,我国逐渐成长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较快。我国10年间的货物贸易出口和进口都呈现增长态势,均先后突破1000亿美元、1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大关。我国贸易进出口额在全球贸易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百余类商品全球最重要的出口国和进口国。我国进出口额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增长较快,受危机冲击在2008年底回落至谷底后继续反弹,且月度贸易额的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
总的来讲,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定,月度贸易顺差在20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区间徘徊,仅在2014年增长至600亿美元。
外贸企业尽心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被削弱
从数据来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汇率变化的显性关联度并不高。但实际上,人民币升值与外贸发展同步,说明我国对外贸易已经逐步调整和适应了汇改带来的环境变化,并在压力下迅速进化、升级,二者具有较强的隐性关联性。
一般而言,本币升值会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因以外汇计价的提升而降低出口商品竞争力。同时因进口商品折算至本币价格的降低而增强该国购买力,有利于进口。但是,10年来人民币汇率与贸易间并未出现这种变化模式,人民币升值并未导致出口的下降。相反地,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与人民币的升值均呈现同向变化趋势。
按照月度数据测算,人民币兑美元和中国当月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7,相关性并不太强。如果考虑变化率,美元汇率的月度变化率和我国进出口的变化率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强。
而事实上,我国对外贸易受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巨大。不过,与广场协议导致的日本出口受挫不同,我国渐进、可控的汇率变化给对外贸易预留了调整空间。与此同时,外贸企业在人民币汇率波动下积极求变,也减缓升值对于出口的冲击力。
规模经济使得我国制造的商品以价格优势畅销全球,但简单依靠价格竞争无法保持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地位。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企业失去价格优势,为继续保持市场份额,出口企业采取多项措施。
首先,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促使企业在签订商务合同确定价格条款时加入涨价考量,减少了损失。在短期内需求方难以找到替代品时,出口商品价格得以提高。其次,在较长周期中,需求方找到其他替代商品,加之经济危机导致的需求萎缩,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着力提高商品技术含量,调整出口结构,满足差异化需求,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最后,企业积极规避汇率风险,学习使用金融衍生品,使用人民币结算意愿加强,增强了对外贸易的实力。
提升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再造贸易竞争新优势
要成为全球大国,货币影响力不可或缺。可在谨慎处理好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关系的同时,发挥人民币汇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支持外贸良性发展。
增加人民币离岸中心数量
要从贸易大国向金融大国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拓展我国经济的全球空间。随着相继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支付货币,人民币的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受现有外汇管理模式所限,人民币的跨境流动相对较弱。需要做好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网络布局,扩大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为人民币拓展全球空间,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方面要增加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数量,尽量覆盖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并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增加各中心的辐射范围;另一方面,要促进离岸中心间的规则协调和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网络联结并发挥巨大的乘数效应,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有效支撑。
满足人民币全球需求
改进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更充分地反映全球市场货币供需关系,减少价格扭曲。人民币离岸中心可以满足所在地企业、自然人乃至政府的人民币资金结算需求,为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提供与人民币相关的更好服务。尽管全球各地的货币市场汇率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现代通信技术已经使得跨境交易更为便捷,各国外汇市场的连续交易并不存在技术障碍,外汇投资者的交易降低了各个外汇市场间的汇率差异。即便不开放资本项目,如果中国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汇率出现较大差异,境内外投资者依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汇差利润,反过来对人民币的全球口碑和货币监管机构都会造成较大的冲击。
加快贸易可持续升级
美国经济的不稳定复苏和欧洲经济的疲弱,使得外需市场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不振,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均面临较大挑战。要调整、适应我国经济的“新常态”,需要在全球经济大背景下,顺应时势,加快贸易转型升级,降低对传统低附加值商品大量出口的依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美元强势周期,应扩大进口,满足国内消费市场升级需求,服务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服务我国企业全球化发展趋势,鼓励我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引导和促进内部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促进人民币在其跨境投融资中的应用范围。结合外资管理模式向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转变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制造业相关及新兴服务领域获得新优势。
创新人民币使用渠道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增强各方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意愿。除了以货币互换机制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和对冲汇率风险的重要资产外,发挥人民币在日常贸易和投资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机遇,适当调整外汇储备的规模,减少外汇占款,创新渠道以提高外汇使用效率、改善收益。在境外人民币总量不能满足贸易投资需求的情况下,可以探索发行人民币债券、建立人民币主权财富基金、人民币境提供人民币金融衍生品、推动线上线下人民币支付网络建设等方式,积极鼓励和提高全球政府、企业和个人使用人民币的兴趣,推动包括旅游购物、市场采购贸易在内的贸易发展,拓展新的贸易空间。
设立汇率风险防火墙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汇率的管理浮动方式在市场投机力量减弱时可能约束力下降,供需对汇率的作用力更强。必须认识到,汇改不仅是汇率水平的波动,更是我国金融市场管理方式和理念的改革。我国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获益的同时,也会受到外部更大的影响。而虚拟经济层面的冲击往往比实体经济更为直接,强度也更高,需要设立特别的风险防火墙,过滤有害波动,使得我国经济避免受到过大冲击。风险防范机制可以在我国对外签署的协议中予以确立,通过金融审慎例外条款等方式明确货币机构拥有对剧烈汇率冲击熔断能力,从而在保证正常的资金使用需求的同时形成威慑力,避免投机者对人民币发起冲击。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