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
2015-04-20李文书
李文书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实现生活教育的理论学习,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努力拓展初中语文学习的时空,彰显初中语文教学的活力和魅力。
我们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源泉,我们欣赏到的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和草草叶叶都蕴藏着无尽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的美好的环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山水田园的优美的资源环境,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才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这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农村孩子受到教育的独特而鲜明的优势。教师应该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带领学生到公园去、到田野去、到果园去,欣赏农景,干干农民的活儿,记录一些活动的作文和日记,描写这些环境美化和社会实践中接触到的人群,这样,初中语文教师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知识的芬芳,感受到语文学习泥土和花草的芳华,就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好地生长,个性也能逐渐被熏染到山川水源和田园风光里的浪漫的气质和气息。
一、多参加社会实践,品尝农民劳作的艰辛
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教学中提出这样的见解,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师的教与学都是按照“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初中生或多或少地参加一些农业的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做农活,也可以自己承担一些农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学生周末和家长一起干活,并把干活时候看到的、听到的和怎么做的都详细地记录下来、描摹下来。这样,学生就能够拓展语文学习的思路,对劳动的认识就能够深化和内化。初中生如果能够对农村生活产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产生独特的体验,写起来的时候就能够更加顺手。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和充实,才能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才能学会抒发出真实的情感。
二、重视欣赏农景,学会亲近自然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按照季节的变化将学生带到自然的怀抱中,带领学生观赏化冻的泥土、柳树抽出的嫩芽、泛出青绿色的小草、回归的燕子、空中飘来飘去的白云等。教师应该增强生活教育的意识,带领学生有意识地去欣赏去思考去记录,带领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美感。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睁大眼睛去生活中欣赏农景,寻找美点,世界就像一个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
三、记录农事,培养生活的情趣
村庄之间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每家每户都有很多生活的乐章。学生看到什么事情,听到什么事情,做了什么事情,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收集起来,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都值得学生写下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记录亲身经历的事情,更鼓励学生学习尝试写捉知了、下河洗澡摸河蚌等,这些都可以写得充满趣味。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事情,还可以写生活中的充满趣味的事情,例如写公鸡斗架、燕子筑巢、稻子大丰收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拓展写作的渠道,收集写作的素材,村口人的闲聊的话题也可以写成文章,村里人的争吵的文章也可以写成文章,捕捉到有意义有情趣的写作素材,就可以将农村的风情充分展现出来,展示出充满人间真善美的生活篇章。
四、描摹农民,感受农民的淳朴
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就有农村生活的天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丰富的学生写作的素材,让农村的景物、事物、生活成为学生丰富的生活源泉,自然让学生找到心中最可爱的人。教师为了让学生多角度来表达这些观点,多种形式地进行发散式思维,进行各种类型的联想,拓展学生写作的天地,教师应该重视教育学生重视表现出这些事物的美点。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写作形式不单一,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定要抒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摆脱学生心头的束缚,努力将自己采集的千百朵花酿出花蜜来。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文学社,举办文学社的报纸的活动,教师要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抒发学生的个性化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文学社团开展好各种活动,并将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报刊杂志,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