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语文研究性学习浅探
2015-04-20李莹
李 莹
洛阳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地上、地下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自古就有“文史不分家”之说,语文与历史筋脉相连。我校学生开展以洛阳文化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有优势的,他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与故事、方言与传统、景物与古迹等,都是洛阳文化的载体。因此,基于洛阳文化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洛阳的高中学生更有着独特的意义。
一、高中生开展洛阳文化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让学生参与实践,在探究、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洛阳市第二中学开发了一本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洛阳的文化足迹》。这本书介绍了洛阳古城的城门、洛阳八大景、八小景和洛阳城周围文化气息浓郁的名山。每一节后都附有几个思考题,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这本教材可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些素材和研究思路。
研究性学习能力应该从中学时代开始培养,这是新课改的方向,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求知欲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一般的研究性学习似乎在课堂上或图书馆中就可以完成了,但以洛阳文化为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应该在课堂、书斋之外的广阔天地中。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实地调研、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二、洛阳文化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洛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无穷的魅力,会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探索的目光。有鉴于此,我校在开设洛阳文化的校本课程之后,组建了多个洛阳文化研究性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做课题,去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
1.选题与分组。洛阳文化覆盖面极为广阔,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选取了洛阳书法、洛阳诗词、洛阳古村落和洛阳街道名四个研究方向,组建了“洛阳的书法艺术”、“探访洛阳古村落”、“洛阳街道名研究”和“洛阳诗词研究”四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每组有一位语文老师全程指导。
2.阶段性推进。小组建成后,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调查问卷、专家讲座、材料归纳和整理,撰写研究日志和考察报告等。洛阳书法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参观洛阳书法家王铎的故居和千唐志斋,查阅大量资料写出了相关论文,大致梳理出了洛阳书法的发展脉络。洛阳古村落组和街道组调查走访了偃师的几个古村落和著名街道,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洛阳诗词组邀请了洛阳文化著名学者、洛阳八中的王恺老师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的洛阳密码。同学们自己着手编辑洛阳诗词鉴赏的文集。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小组的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同时推进的,而是先开展一组来带动其他三组,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我们首先开展了“洛阳的书法艺术”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初期学生畏难情绪严重,不知如何入手,老师的指导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的思路打不开等。在成果展示阶段,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鉴于此,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和提升,并把成果用在其余三组的活动过程中。这样,有效地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效率。
3.展示与评价。洛阳书法小组按照各自分工查阅资料,撰写初步研究报告,形成了《龙门二十品书法艺术研究》 《武则天飞白体》 《伊阙佛龛碑》 《故居忆故人》 等多篇研究报告。洛阳古村落组和街道组用PPT的形式对成果进行了汇报展示,由指导老师打分并提出修改意见。洛阳诗词组筛选了近百首洛阳诗词,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类,并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同学们对这些诗词的鉴赏文章并评选出奖项。
在整个活动中,同学们焕发出了强烈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是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所鲜见的。原因正是由于遵循了由行到知的教育规律,在做中学,在实践中丰富知识。许多原本作文写不好的学生为了撰写成果报告,翻阅大量资料,向老师求教,一遍又一遍地改稿子,直到成功。这对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学校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的条件
多数研究性学习无法得以更有效的开展和更大范围的推广,就是因为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将研究性学习看作是某个学科老师单个的教学行为。而我们此次的尝试正是站在学校的层面上,开展这一活动,学校有着丰富的资源,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阶段,我们由学校出面组织学生、安排车辆,联系相关单位。比起学生自发参观和个别带领,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例如王铎故居就专门安排了解说员针对高中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答了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提出的许多问题。
2.开发校外资源。我们常说教育要家校结合,但除了家长会,很少有与家长合力教育孩子的机会。此次研究性学习借助洛阳二中家长委员会,挖掘出了家长资源。例如我们进行实地考察的车辆就是一位家长安排的。我们在举办诵读比赛、征文比赛和书法比赛时,都邀请了有相关特长的家长做评委,有些还对学生进行了赛前指导。这大大促进了家长与学校的交流,对相关学生起到了非常大的鼓励作用。同时,我们还邀请了洛阳文化的相关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亲自到校给学生开设讲座。让他们在中学时代就领略大师的风采,受到人文气息的熏陶。弥补了本校教师对具体问题专业性不强的缺憾。
3.提高评价的层次。以往,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仅仅局限于某学科老师对研究成果的打分。洛阳诗词组在全校范围内召开了一次洛阳诗词诵读比赛。每位选手朗诵完后,都有一名老师给予有针对性的点评。再由几位老师一起打出分数,最终评出奖项。同时,在会后,同学们对他的表现也会做出大量的、多维度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层次更高,学生的印象极为深刻。更加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我们深知,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够进行这样大力的支持。然而,我们希望自己的经验有助于相关语文老师打开思路。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打开思路,提供多样的平台。尽可能地借助家长、社团等课堂之外的力量。
四、洛阳文化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突出表现。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让学生参与实践其中,在探究、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研究洛阳文化的专家学者不计其数,相关书籍浩如烟海。然而洛阳文化的传播面并不广。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身边事物的历史内涵。洛阳文化的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发现家乡之美,体悟洛阳厚重文化的积淀。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而研究性学习正是适应这项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将洛阳文化的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语文教学相配合。可以把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出来。把知识、能力的学习与过程和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精神,改进学生仅仅从课堂和书本获取知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