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教学的情趣与理趣“比翼双飞”

2015-04-20周晓丹

学子·上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趣情趣语文课

周晓丹

情理交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学求“感悟”。感,即“情趣”,是让学生走到文本中去,进入作者的情境,与其情感进行交流,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悟,即“理趣”,是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入自身,是一种豁然开朗、自我重生。能让情趣与理趣在课堂教学中“比翼双飞”,让学生感而能悟,悟而能省,那便使课文更“丰富”了。

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情趣化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学习情景的创设与再造,得到了教师的热切关注,情趣化教学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语文课的这种变化值得我们肯定。

但同时也有人说:语文课是感性的。那么,感性是不是阅读教学的全部?理性要不要彻底淡出课堂?

首先,阅读教学要注重情趣性。情趣性是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认为“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如果没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就只能停留在空洞的认识上,失去宝贵的精神家园。教师万不可培养一些英国作家杜丽丝莱辛笔下的“高学历的野蛮人”。

其次,阅读教学也要注重理趣。语文课重在阅读教学,它不能与一般的艺术欣赏等同。学生阅读课文,“感”不同于“身受”,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是好事,但必须得记得走出来,能冷静并细致地对课文作一番思考与评价并得出自己的见解。“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情感的共鸣固然重要,然而自身修为也不可忽视。没有理性支撑的情感将是脱缰的野马,是一种失去了指向茫无目的的感受。教者应在课堂教学中多加引导,让学生被课文中的理趣所吸引。

有情趣,就能让学生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会有深刻的领悟。感动与领悟双管齐下,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升。语文课有情趣,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净化了心灵,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语文课有理趣,学生受到智慧的启迪,净化了头脑,才能在生活中历练提升。缺乏理性的情感显得盲目空洞,毫无意义;缺乏情感的理性则会陷入生硬的沼泽,机械呆板。由此可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与理两个方面不可或缺。

因此,语文课在呼唤感性的同时,切不可忘却理性的协作而做了语文的“拐子”。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做到“情趣”与“理趣”比翼双飞、并驾齐驱呢?

一、读中酿情,导学案“投石问路”

有的放矢的阅读才能迸发出情感与思想的共鸣,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份有质感的导学案必不可少。要在导学案中设置学习“障碍”,激发学生好奇心,投石问路,引导其向文本深层次探究,增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与怀疑意识。比如诗歌教学板块,为什么学生对此颇为困扰?时代因素是硬伤,自身领悟是另一块绊脚石。怎么把这块石头挪走?在阅读中细嚼慢咽,“号”准诗词的“脉”很重要。而导学案的应用能帮助学生较为清晰地号准脉络。导学案的引导作用,正如在绊脚石下放一根杠杆,能使学生更容易撬开顽石。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一例,在导学案中设置以下三问:①这首词对比由哪两个词领起?②词中描绘了哪些“风尘恶”现象?③从全词看,词人情感发生哪些变化。通过三个问题巧设悬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激发理性思考,由浅入深,进而悟懂文本。

二、读中悟理,真情擦出思想火花

悟理与情感相交融,但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落实“情理交融”却并非易事。因此,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只有创设愉快和谐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振奋精神,丰富想象,集中注意力,参与情感体验,进而攀登理性的高峰。为此,教师要把自己的思想与真情渗透到课堂语言中去,以或热情,或含蓄,或诚恳或幽默的语言,带着激励性和启发性,使理趣在不断的情感兴奋中层层深入,让学生在真情的互动里擦出思想的火花。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强烈渗透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应着重启发学生感悟“真情”之美的地方。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感的熏陶渐染是语文课培养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领学生融入文本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这样,情与理才会因境而生。如在曹文轩《前方》教学过程中,首先紧扣文中“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等句,结合同一专题内老舍先生《想北平》一文,体味蕴含在其中的复杂情感并交流阅读体会。其次,教师从旁点拨,进而使学生感悟“家”“故乡”“精神家园”以及“前方”等词在文本中的深刻含义。

三、读中得法,情理交融自我反馈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文的学习感悟最终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阅读感受之后,反思作者情感思想的缘由,领会作者观察、提炼生活之法,以理性的思维结合自身实际,情理交融,读写结合,感馈自我。一个人的思想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其能否独立思考与怀疑,能否自我发现与反思,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才能充实精神世界。以《我与地坛》为例,在研读文本之后,学生对作者笔下的母爱能渐渐感悟,教师下一步应该做的,是让学生跳出文本,走入自身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对母爱的感受不尽相同,笔下的情与理自然包罗万象,不妨让学生多“感”多“悟”多“写”,将情感与思维交融的成果化无形为有形,互动相传,源源不息。

猜你喜欢

理趣情趣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理趣课堂:有意思与有意义
“理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理趣理念的提出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