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能力,还需从幼儿时期抓起
2015-04-20刘海琴
刘海琴
《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力求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地相处。这样,幼儿才会具有自尊、自信与自主的表现,进而学会关心与尊重他人。社会,对于幼儿来说充满未知与迷茫,而良好的交往能力有助于幼儿拓展视野开掘未来。那么,我们怎样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一、创设交往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由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和平等的交往环境,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在这一点上,我们班通过让幼儿自由分组的方法给其充分的自由,即老师每组先指定一名小组长,然后让小组长挑选出他的五名组员,当然,小组长每天都进行变更。刚开始,小组长都喜欢挑选自己比较熟悉的小伙伴,渐渐地,他们会选择不同的小伙伴。位置的不断变化,增加了幼儿与不同同伴的交流机会。除此之外,我们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可以专门辟出一部分时间用来给幼儿自由地与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谈。比如互相讲讲自己听到的小故事和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以此来相互培养感情,提高交往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把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拓展到了班级外,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让幼儿做小接待员,以便在入园时其他幼儿可以得到热情的招待以及问候;做游戏时让他们自由组合两两配对来合作完成等。
二、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教师在幼儿交往中往往充当“秩序的维持者”,这一做法极不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只会养成幼儿一遇上问题就找老师的坏习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幼儿自主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例如在开展《皇帝的新装》游戏时,一组幼儿发现人数比角色多一名,这可愁坏了他们。于是就启发他们:“小朋友多,而角色少,这时候我们该怎么解决呢?多余的一个小朋友该怎么分配呢?”幼儿听了我的话立即讨论起来。有的说:“我们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就放弃不演角色,当观众。”有的说:“组长可以当导演,不参与表演。”大家纷纷附和,教师也赞同的说道:“这样大家每个人都有角色饰演了,真好!”幼儿得到老师的表扬,表演欲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又比如进行其他表演时,幼儿发现角色比人数多,经过讨论交流很快提出解决措施:让一个小朋友饰演两个角色,甚至三个以上的角色。由此可见,角色游戏的开展提高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创设交往机会,鼓励幼儿主动交往
幼儿在上幼儿园前,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为了让幼儿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从小班上学期开始,每星期专门空出一段时间来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喜爱的图书。在活动中,教师认真观察,看看幼儿是否能够大胆与同伴交流,对胆小的幼儿适当进行鼓励。如:有的幼儿想欣赏别人的图书,但是觉得难为情不敢去交换,这时,作为老师,要走到幼儿的身边,悄悄地跟他说:“你的图书多么好看啊,我相信别的小朋友也会喜欢的。”幼儿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就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等到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交往的过程:和谁交换图书的?如何交换的?你认为那一本书最好看?为什么呢?幼儿在回顾自己的交往过程中更能体验酸甜苦辣,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为以后参加类似的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把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贯穿一日活动中。如:教师要教育幼儿早上入园和晚上离园时都应该大方地与老师和家长打招呼;晨练或者下午锻炼时碰到别的老师要主动问好。
四、刺激正确行为,强化幼儿交往技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合作能让儿童进行真正的交流。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同伴影响法”。就是以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来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各种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需要合作的情况下并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此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出击,通过小声提示和暗示,刺激幼儿做出正确的反应,能够主动地与他人交往进行合作。不仅如此,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给幼儿创造与同伴进行交流的机会,利用不同手段刺激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在与同伴不断探讨交流中寻求结果,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人际交往能力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自己是否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有助于自己与他人顺利交往。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从幼儿抓起,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对人际交往的兴趣,从而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