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2015-04-20吴春生
吴春生
中学数学新课标指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高中数学课程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课程要求为本,以追求教与学的最优化为目标,改革课堂模式,优化课堂效果。以下是几点关于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教学思想,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放眼未来,探究长远发展之路。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而是着力构建高效课堂。那种应试教育的捷径仅仅是用一个短期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长期的问题,的确有点不切实际。课程改革,看似一个简单的想法,也是一个难以付诸实践的想法。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充电,提高充实自己,为新课程改革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有效奉献力量。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成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追求。教师要学会倾听,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消除疲劳,促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让他们真正地在快乐中学习,更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教师要有合理的情感导入
教师合理的情感导入,恰当的语言表达和动作、手势,平等探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也会使学生不觉得有一种外界的力量去强迫他们接受教育。这样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感情投资,创设数学课堂教学的情感效应。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学会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新型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教育学生用激情去燃烧青春,用汗水去浇灌人生。
3.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们要通过兴趣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因而一直在使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那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授课方式,体现的只是教师的主体性。这种课堂看似容量大,其实效果甚微。而新课程要求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师只能是引导学生学习,起的是主导作用。教师要发动学生,依靠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凸显出来。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应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问题设计要体现丰富而科学的层次性。在注重学科本质问题认知的同时,强调基础性与针对性训练。
三、重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作用
我们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才会增加。
四、培养学生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除了教师的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外,学生自己也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及时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有机联系。让学生带着一些“为什么、怎么样”去对自己的阶段学习、学期学习做合理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清自己的实际,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勤奋。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让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继续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在优化环节、提高效率这一方面做出更为有效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做“四心人”,即静心、专心、耐心、细心。我们要根据教材,并结合现学生实际,积极引导他们悟方法、悟技巧,悟规律,悟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互动。让课堂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以求取得师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