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
2015-04-20张云龙陈建东叶东升
张云龙 陈建东 叶东升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本校并带动本地区教师大力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工作,大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效率,总结成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经验,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的进程,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这个科研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条件
1.教育理念更新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地针对实际应用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开始逐渐出现,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育界目前的热门话题之一,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注重进行课程之间的整合性研究。
2.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
本地区一直重视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自全国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主持人所在学校把课程整合作为校本教研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同时增加了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陆续为学生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本课题实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设施基础,又提供了极佳的实验研究氛围。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和范围
由于科学课中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和原理,本身就容易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一些危险的实验、微观的现象、抽象的原理、漫长的周期等科学课中的难题,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因此,在课程整合的研究中,本人选择了对信息技术和科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研究,希望通过在这两门课程的整合研究中总结出的意义和方法,能够为学科整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2.研究价值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在学科教学中可以帮助或代替教师进行各种和教学相关的活动,如果在学科教学中得到合理地运用,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理化实验过程等,教师就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索和发现的大千世界。
二者的成功整合将开创一个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新纪元,有利于推动当前对于课程整合研究工作的进展。同时,由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通过针对性的特例学科对象的研究,也有利于总结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
(三)研究目标
促进本校并带动本地区教师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工作,大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效率,总结成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经验,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工作的进程。
(四)研究内容
研究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的了解和利用状况;研究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的途径、模式。
二、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
(一)基本观点
对现代教育技术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观点:信息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体现实效性、工具性、全面性。
1.实效性
从实效性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中的整合应以课件辅助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通过演示过程、变化,展示资料、现象,阐述原理,讲解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工具性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同时认识到,课件的运用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一定总是最佳的方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学效果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日常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根据实际需要,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
3.全面性
教学不要局限于课堂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命题评价和小结性检测作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还应认识到,命题评价和小结性检测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因此,这方面不应该成为教育技术运用的死角。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检测评价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工具的全面应用包含在教师、学生两个运用主体及课前、课堂、课后的三个阶段。这也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二)主要结论
我们根据课题研究提出的创新观点及其意义概括起来就是:颠覆、扩容。
1.颠覆了以前对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整合教学严格区分的惯常做法
认为从某种意义来说,辅助教学也是整合教学中的一部分表现形式,只不过辅助教学是整合教学研究和发展中较低层次的初级阶段,整合程度较浅。这样的意义在于:以往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整合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避免将二者混淆一谈,杜绝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与整合教学的等同的现象。
2.把学科教学整合的外延拓展到课外,把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学以致用
由于经济发展等差异,各地的教育信息技术设施建设不一而同,课堂中的教学局限太多,而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表示注重课前的预习和自身能力培养,教学成果的检测、考核都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而,我们要放宽视野,除却课堂教学中那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以外,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巩固拓展,以及自我评价之中亦可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就能够利用家中的电脑完成部分任务。
让学生把课余在家中玩电脑的时间利用起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使学生和家长走出电脑和网络是洪水猛兽的认识误区,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的工具性,并加以运行,这样不仅缓解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的压力,也使家长和孩子们对于信息技术有了一个全新认识,发现它在工作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可大大提高家庭电脑在工作、学习中的利用率,极大地推动整合研究进程。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中的具体做法及其意义作用整理如下。
1.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打破条件限制,突破教学难点
⑴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将抽象的现象或原理形象化。
2.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资源,扩充课堂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⑵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资源,并对其加工利用,有效延伸学习成果。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及突破性进展(理论上的新观点、实践中的新举措)
(一)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多个学校的教师分组合作研究
课题组以校为单位分成数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实验教师各负其责,通过研讨交流共享成果,有利于增加实验密度,提高研究效率,并可通过对比研究反复论证成果。
2.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别
考虑城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在客观上存在一定差距,调研范围涵盖了城乡4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校,有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和普遍意义。
3.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实验、交流成果
课题又一创新之处在于:运用E-mail、QQ群等现代化手段增强各实验小组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主要体现在:部分调研活动主持人实地考察有一定难度,就由课题组相关实验教师将调研资料和个人意见通过E-mail发到主持人的邮箱,然后由主持人组织有关研究人员进行研讨;同时由于是以校为单位分组进行不同任务的实验研究工作,各组负责教师随时可以在组建的QQ群中进行汇报、交流,使得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交流和解决反馈及时、畅通无阻,确保课题实验研究的实效性。
4.实验研究不拘泥于课堂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评价和考核等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所以课题组在整合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并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之中,而是力求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科整合教学体系。
(二)理论上的新观点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科教学的主渠道,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亲历每一件事物,所以我们强调资源整合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在保障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一系列调研活动和对调研成果的分析、研讨,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途径。首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既减轻了教师“教”的负担,又促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结果就是学生不但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资料丰富翔实,图形(图案)、文字、声音、影像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或者让学生自主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教学活动中的某个任务,而且,这个过程应该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这个范围内,也包括完成课前的预习性作业或是课后的巩固、拓展性作业的过程。这样一来,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育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拓展了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据此可知,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外乎两点: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一些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客观条件限制,或对某个原理进行形象化的比喻说明,将抽象的现象或原理形象化,可以轻松突破教学难点;二是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的技能。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
学科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在学科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让他们尝试运用收集到的资料。比如学习了植物千奇百怪的叶子的知识以后,可以让学生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收集一些资料,然后做电子报、出手抄报,写倡议书等,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成果。
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中小学校进行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实践中,应该把信息技术看作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把它融入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各个层面。这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从这个角度出发,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体现在教师、学生课前的准备,以及学生在课后的深化、拓展和教师的命题评价、检测等方面。这样一来,也减轻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运用以上策略收到了实效,同时在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上最终形成以下观点。
1.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应以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辅助的方式为主
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方式,是最容易实现的。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对现代教育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不高,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工作难度,选择的内容更适合教学内容,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容易驾驭课堂活动的方向,教学目标更容易达成。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课件。
演示型课件的作用主要是演示某些过程、变化,展示资料、现象,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文字、图案、声音、光影、视频、动画等阐述原理,讲解方法,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式课件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一步一步验证方法、原理的学习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过对于大多教师来说,制作难度稍大,消耗的备课时间也比较多。
2.从课程整合的意义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应无处不在
教师必须同时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课件的运用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一定总是最佳的方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学效果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而这个工具性体现在教师、学生两个运用主体及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阶段上。
教师的运用主要是在课前和课中(课堂)。课前的运用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主,如查找适合教学内容的资料、制作课件等。课中(课堂)的整合以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为主,运用课件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亦可运用信息技术即时解决一些相关难题,同时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的运用应是全方位的。课前主要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找需要的资料,为学习做好预习性的准备工作。课中(课堂)主要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或是在条件具备前提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即时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或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或加以运用。
3.评价和检测也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不能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死角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和检测也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课程的整合研究也应该把这部分包含其中。
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从作业、练习和测验中得到评价,通过及时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反馈间隔时间越短,学生越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强化所学知识。
(三)实践中的新举措
由于是多校间合作研究,而且实验计划时间较短,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资源,发挥多校区合作的优势,我们以校为单位将之分为数个研究小组,把实验任务进行细化,同时做到责任到人,采用分组实验、各负其责,阶段研讨、共同汇总等办法,提高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效率,保障课题实验目标能够在计划时间内顺利达成。
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优势地位,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平台,加强实验学校之间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边研究边总结,对各种研究经验和成果进行交叉论证,以检验其实效性,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四、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经过课题组参与实验的各校教师一年来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得益于上级教研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其他学校实验教师所在单位相关领导、部门的帮助,特别是在本校主要领导、教研科室、部分教师的鼎力支持下,课题组的实验研究进展得非常顺利,虽然研究时间较短,但依然取得了一批令人欣慰的成果: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相关论文陆续获奖或发表;课题组成员设计的教学课例陆续获奖或做经验推广;部分实验教师运用实验成果指导学生或制作课件获奖;部分参与实验的教师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
五、存在问题与研究设想
通过一系列相关实验和研讨活动,课题组对本地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现状得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本地区目前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基本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向整合,实质就是课程信息化,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只能有限地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课程整合以及如何提高整合效率,我们准备采用下面的对应策略。
1.转变观点,彻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工具化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观点,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同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学效果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课件以外,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当堂搜索教学资源,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使其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彻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工具化。
2.从课程整合的意义来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进行课程之间的整合性研究,主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各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课程整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大学科教学的信息量,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使教学内容和活动更贴近生活,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具有实际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