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要修“三个心”
2015-04-20梁凡姜晓刚
梁凡 姜晓刚
师德乃师之魂也,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之上所表现出来的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念、情操和行为品质等。秉行师德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每个教师自觉的实践修养,那么师德修养需要从何做起呢?当然从“修心”入手,因为只有“道德立于心”,才能“工作成于手”。笔者以为修心当以修养“三心”为要,即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
一、爱心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包含两种爱,一个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另一个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一个相似相容、和谐统一的整体。忠于并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对每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甘做蚕烛、不慕名利、无私奉献。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热爱学生,才能尊重他们的人格,关心他们的成长。师爱的对象是学生,那么对学生的“爱心”应当从何“修”起,又当“修”在何处呢?归纳来讲,热爱学生,需过“三关”,即关心学生学习、关怀学生生活和关爱学生心灵。
1.关心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还是师生之间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双边交流的互动过程。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谆谆教诲,以情育人;在辅导中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在批改中孜孜不倦、以言导行。对于“潜能生”给予赏识和鼓励,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严慈相济。如此这般,才可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才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师和楷模。
2.关怀学生生活
一个敬业爱生的老师还要关怀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会有某些因素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具体看来,有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社会境况等因素,可能由自身个性、身体欠佳、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等原因造成。我们要学会关心这些学生,解决他们的一些生活困难和问题,解除他们的一些心理压力和阴影。
3.关心学生心灵
当发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教师首先要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偏激、不歧视、不情绪化,情真意切地针对学生的各自特点,适时介入关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形成心灵磁场去感染学生,去引导学生,用无限的师爱,开启孩子心灵,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快乐成长。
二、责任心是师德的要务
责任心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该“修”哪些责任心呢?
1.要“修”对全体学生负责之心
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对学生负责,莫要喜优厌差,近亲远疏、厚此薄彼,感情用事。我们应该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而不死,严而不厉,批评而不侮辱,正视而不歧视,坚持而不放弃,耐心而不急躁。如此,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负责。
2.要“修”对所教知识负责之心
“传道、授业、解惑”是重大而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马虎和敷衍,绝对不允许有含糊不清的知识甚至是错误的概念在教学中出现,否则误人子弟,贻害后人。教师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才会完全驾驭教学,纲举目张,游刃有余。
3.要“修”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负责之心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命运之路,是我们为人之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教师如何修德?韩愈说的好:“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三、进取心是师德的动力
进取心是指不满足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因此进取心是一个人干好工作的外在动力,是成功的基础,是从事教师行业必备的品格之一。有进取心,才会产生工作的热情,务实的激情和创新的豪情。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我国教育“课改”依然在不断探索、完善。其新理念不断更新,新思潮也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紧跟课改的步伐,敢于承担重任,不断去发现、探索、创造,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充分吸纳新领域的新思想、新文化,从而筛滤旧有,活化新知,丰富师识本领,提高师艺技能。
当然,师德修养何止“三心”,它还需要具备自信心,诚心、虚心和恒心等等,但笔者以为,此“三心”才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丰富多彩,在此不能逐一道尽。“三心”既各具特点和作用,又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可以说,爱心是师德动力的源泉,进取心是师德动力的外在表现,责任心则是师德的本质要求。修养“三心”,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标准,只有在“三心”上有所修为的人,才可以堪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才可以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