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网络逆袭
2015-04-20郎为民
◎郎为民
奥巴马网络逆袭
◎郎为民
2006年,Google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预言:“能够发挥互联网全部潜力的候选人,将会在下一次总统大选中脱颖而出。”两年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非裔参议员证实了施密特的说法,他就是被誉为“网络总统”的奥巴马。
奥巴马是个不折不扣的草根,一没钱二没势,连助学贷款都是40多岁时才还清的。奥巴马的两位主要竞争对手,一位是美国政坛老将希拉里,一位是亿万富豪罗姆尼。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权衡后决定选择廉价的网络媒体作为竞选主战场。
其实,奥巴马选择网络逆袭并非全因资金不足,而是因为美国网民占总人口的2/3。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意识到,上网的人大多数年纪比较轻,而这些年轻人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他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谁赢得了网民的支持,谁就能赢得大选的最后胜利。
奥巴马因此招揽了大批互联网巨头,Google公司董事长施密特、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Ebay创始人史蒂夫·卫斯理、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等都曾为其出谋划策。同时,网络短片、个人网站、电子邮件、电子游戏广告……各种招式层出不穷。
2007年2月,奥巴马竞选团队率先建立了奥巴马个人官网,选民们可以通过网站查看奥巴马的所有主张和新闻,足不出户就可以洞察大选态势,还可以直接在网站上进行捐款,捐款流程被大大简化了。
在奥巴马的个人官方网站上,“我的奥巴马”版块发挥了巨大的功效。这是一个可以为年轻选民提供自由发言功能的在线社区。它将奥巴马的支持者从线上到线下联系起来,选民们可以加入喜欢的政治团体,参与团体活动,并动员身边的人一起进行筹款。这样一来奥巴马的支持者相互间都有着某种联系与默契,他们比麦凯恩的支持者更有激情,还主动地去帮助奥巴马拉选票。
除了网站的建设,奥巴马还在几乎所有的SNS网站上都注册了自己的个人主页,Facebook、YouTube、Twitter、MySpace和Digg等,甚至连小众社交网络Pinterst都成为奥巴马拉选票、找资金的渠道。
奥巴马团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病毒营销,通过电子邮件与SNS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用户向他们的好友发邮件。在搜索引擎上,奥巴马的团队购买了关键字广告。当选民用Google搜索“Barak Obama”的时候,网站右方就会出现他的宣传视频。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奥巴马的团队还将宣传广告植入到游戏当中。在著名的系列游戏《劲爆NFL橄榄球》中,游戏的最后是奥巴马与夺冠球队在白宫里庆祝的场景。此外,在《俄罗斯方块》《战舰》《拼字》等手机游戏中也都植入了奥巴马的竞选广告。
奥巴马在网上非常活跃,他经常更新个人主页内容,还时常回复网民们提出的问题。
在不辞辛劳的网上耕耘后,奥巴马得到了无数网民的鼎力支持。2008年,美国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奥巴马,评价他像“大众情人”,高达81%的消息都是正面的。
借助互联网,奥巴马成功地实现了草根的逆袭,漂亮地打败了有钱又有名的希拉里、罗姆尼、麦凯恩,两次赢得了美国大选。《纽约时报》如此评论:“如果没有互联网,奥巴马不会成为美国总统。”
(摘自《大话社交网络》人民邮电出版社 图/Ni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