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增 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
2015-04-20
中华儿女 2015年7期
“受害人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日本谢罪,对他们是莫大的安慰。其实金钱的补偿对他们个人来说并无实际意义,他们要讨的,是个人与民族的尊严。”
童增的头衔颇多——中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会长,还有最广为人知的“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
杨虎城将军的后代、全国政协委员杨翰在一份“把民间对日索赔纳入对日斗争大战略的建议”提案中,首次透露童增获得今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消息。
童增获提名的原因是他“多年来推动二战中国受害者权益的伸张,为促进这一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不懈努力,因此也得到世界上一些国际人士与组织的认可和肯定”。这说明童增25年来历经艰辛、持之以恒地从事民间对日索赔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
1990年他撰写《中国要求日本受害赔偿刻不容缓》的“万言书”,受到“两会”代表高度重视,并于1991年形成“两会”多个提案,1992年贵州和安徽共计70名人大代表又提出了两个议案。此事经媒体报道,在民间引起巨大反响,掀起大陆民间对日索赔浪潮,他因此被称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随后,童增收到全国各地受害者及其亲属的来信达1万余封,有受害者称他为“恩人”和“民族英雄”。
童增曾说:“不向日本诉讼索赔,就是纵容其篡改历史。”他先后支持中国受害者在日本提起诉讼近30件。虽然在日本政府的阻挠下,至今无一胜诉,但至少使日本政府在法庭上承认了对被掳劳工、慰安妇的虐待,以及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图:童增接受“慰安妇援助行动”活动负责人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