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台湾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其变革*

2015-04-19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

海峡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专业

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 齐 斌

21世纪台湾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其变革*

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齐斌

21世纪以来,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的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多方面影响,推动了台湾职业教育的动态调整与变革。在专业结构方面,服务类专业快速发展,具有产业融合特征的新兴专业与特色专业出现;在层次结构方面,在职业教育层次高移的同时,高职教育也在进行着定位调整;课程结构方面,一贯课程,跨领域整合学程和通识教育成为改革的重点。这些调整和变革所积淀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大陆的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台湾

产业结构升级与职业技术教育有着密切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经济在经历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以往的经济发展路径受到两次政党轮替、全球经济不景气、金融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影响,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而在这一调整与升级的进程中,台湾经济也逐步形成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并对台湾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 21世纪台湾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1后工业化社会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影响

后工业化社会的概念,首先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1999年以后,台湾农业发展进一步萎缩,受外需减少影响,工业产值增长相对缓慢,三次产业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拉大,导致服务业在台湾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2000年台湾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32.5:65.4,到了2010年台湾三次产业的比重则变为1.5:31.5:67,服务业成为带动台湾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部门。台湾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各产业就业人数指标的变化,21世纪以来,台湾就业人数不断地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台湾第一、二、三产业就业结构的比重从2000年的7.8:37.2:55,变为2009年的5.3:35.8:58.9,服务业成为台湾最主要的劳动就业部门,就业结构的这一变化必然极大地影响到台湾技职教育的专业结构。

1.2技术创新对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影响

21世纪以来,台湾进行的产业升级是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以台湾高度发达的信息电子业为例,传统台湾信息电子业以代工为主要特征,处于低端环节,在台湾出口产值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产业升级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着它在进行。自2001年开始,台湾多家信息电子领军企业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企业的步伐,那些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经过升级后,仍然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在台湾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无论是高新技术发展所产生的人力需求,还是服务业振兴而增加的岗位,其技术含量和智能水平的要求都较高,传统高职技术人才已难以胜任,职业教育需加以改革才能应对。

1.3新兴产业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影响

台湾当局一直强调通过对新兴产业的引导来推动产业升级,从2000年至2008年,主要通过培育个别产业带动整体产业转型和升级,政策上最重要的是发展“两兆双星”领军产业,即推动半导体产业与影像显示产业在2007年达到兆元。从2008年至今,主要施政思路有所转变,不单纯培育个别产业,而是强调产业融合和衍生,重视岛内产业的相互配套,且向服务业倾斜。政策上陆续确定了“六大新兴产业”和“四大智慧产业”①,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10年,台湾出台“产业创新条例”作为这一施政思路的配套方案,进一步推动了产业融合和再造。在新旧产业变迁的背景下,不断有职业消亡,也不断有新兴职业产生,社会职业变迁加速,行业转换成为就业常态,这就必然对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2 台湾职业教育应对产业升级的变革

2.1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变革

2.1.1以休闲、旅游、健康护理等专业为代表的服务类专业快速发展

以旅游专业(台湾称为观光专业)为例,在台湾,对于旅游的看法,更偏重“休闲”的概念,与旅游管理相对应和类似的就是“休闲事业管理系”。台湾观光相关科系20世纪末期仅有19所左右,而到2007年,台湾163所大专院校中设有休闲相关系、所者高达101校、490所(将不同学制分别累计),其中观光相关科系有363所。再以其中的休闲运动专业,截止2009年,在台湾的150余所大学中,已有47所开设了运动与休闲方向的院系,涵盖了与休闲密切相关的运动、管理、观光、康复保健等领域,形成了职技、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培养规格。

2.1.2具有产业融合特征的新兴专业出现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其交叉渗透性越来越明显,产业融合成为一种国际性的产业发展趋势,催生了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针对这一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台湾职业教育迅速做出反应,以台湾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许多台湾的职业学院将过去传统的电子、通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进行整合,建立电子信息类专业(目前可见到的这类院、系、部基本都在2002年左右成立的)。该专业类似于大陆所设的电子、通信、信息类专业的综合,通过整合后的台湾电子信息类重点专业有:嵌入式晶片与微晶片应用、无线宽频传输与光纤通信技术、网络应用与多媒体制作技术、光机电平台开发与应用、集成电路设计布局与测试、数字信号处理与影像处理技术、影像显示与平面显示技术、太阳能发电模组检测技术等,主要培养中、高级信息与光电科技人才。这些专业与大陆电子类专业相比,较零散且学科区分度不清,而这正是台湾电子信息类专业紧密结合台湾地区高科技发展方向的特色所在,体现了台湾电子制造业对最高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迫切需要。

为鼓励各技专院校在既有的条件和优势基础下,结合地区产业的资源,建立具有技职特色的技专院校,从而达到服务产业布局的目的,台“教育部”建立了包括范围和内容非常广泛的各项经费补助计划,内容涵盖了师资强化、教学资源、重点特色、国际交流、通识教育和语文应用能力等众多方面。这一方法,为台湾职业教育建设特色专业、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2.2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变革

2.2.1职业教育层次高移趋势加剧

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台湾原有职教层次培养的劳动者难以胜任技术日趋复杂的工作岗位,人才供求的不平衡直接推动了台湾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调整与变革。自20世纪以来,台湾教育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扩充本科层次的职教招生规模,把办学绩优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把部分技术学院改为科技大学;让普通大学附设二技,以衔接专科学校的课程。通过十余年来的改革,台湾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已经逐渐高移,截至2010年底,台湾技职教育体系,中等高级职业学校共156所(简称高职),占整体中等教育学校数的32.1%;专科(15所)、技术学院(31所)、科技大学(46所)共92所,占总体高等教育(163所)的56.43%。由此可见,台湾技职教育已整体朝向高等教育化发展,并已转型以科技大学及技术学院为主体,且这一发展有加速的趋势(1996~2003学年度,台湾科技大学由0所增为15所,至2009年增为37所,2014年增加到57所,其中公办科技大学14所,私立科技大学43所,平均每五年增加20所科技大学)。

2.2.2高职教育定位调整

在台湾职业教育层次高移潮流中,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基石的高级职业学校(高职)首当其冲,在办学规模上逐步萎缩,但是2003年开始实施的“高中职社区化”政策,使职业教育成为了学习社区构建的重要环节,在事实上转变了以往对于高职教育的定位,2008年开始的“高中职均质化”则是前者实施成果的延续。此外,2008年开始实施的十二年“国教”计划则包括了多项提升高职教育品质的内容,其中以“高职优质化辅助方案”、“高职校务评鉴实施方案”两项内容对高职办学的影响最大。上述政策的实施,巩固了高职在台湾中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定位,涌现出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高职学校。

2.3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变革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职业学校特色发展的集中体现。在制度层面为职业教育学生开辟一条升学的“国道”是20世纪末期台湾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侧重点。进入21世纪,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提高,高层次职业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在职业教育内容、实质方面,如有关课程的沟通与衔接,终身教育课程的改革则成为重点。

2.3.1职业教育一贯课程改革开展

职业教育一贯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是将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视为一个系统,一改传统分层设计课程的模式,而按职业群规划、设计各类各级职业学校、有序衔接的一贯课程。一贯课程改革的首要工作就是分群规划,工作从上个世纪末一直延续至本世纪,主要按职业生涯发展或职业群的内涵,将传统的300多个专业科系汇整为17个群②。专业科类规划完成后,再按群进行各群三级五类学校一贯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新课程方案于2007学年度起全面实施,大大减少了过去课程不连贯、重复学习、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

2.3.2跨领域整合学程的开设

传统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专才教育面临着就业调试转换的问题,21世纪以来,台湾职业教育日益强调加强跨领域技能人才的培育,认为岛内人力需求已非“T”型专一人才,而是“π”型双技能人才甚至是多技能人才,鼓励学生修读各类跨领域整合学程,使之在未来升学和就业时具有多方向延伸的能力。跨领域整合学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系科整合相关资源开设学程,如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相关系科在考虑产业人力市场趋势并分析产业人力需求后开设“工程信息科技跨领域”和“文教行政领导”学程,前者开设科系包括土木系、机械系、模具系、化学材料系、资工系、电子系、电机系,后者包括应外系、文法系、人资系、国企系及通识教育中心;另一类由单一科系开设,如台北科技大学电资学院为提升学生软件工程能力开设“软件工程”学程。学生修完相应课程可获得学分或学位。

2.3.3加强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通识教育

为适应全球竞争而进行的产业创新是21世纪台湾产业升级的重要特征,这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工业技术基础从生产过程创新转向产品创新技术的特征是相吻合的,劳动者的教育素养、人文知识和专业技能因与其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紧密相关,从而成为大受企业推崇的重要能力。这一需求特点推动了台湾职业教育功能和目标的重新定位,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在强调技术教育为核心的前提下,开始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学生基础与通识能力的培养,以达成养成既具有实务经验和专业水准,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国际分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与兴趣的社会人力资源。2004年,台湾“教育部”发布的《技职教育白皮书》,特别强调指出要加强学生基本通识教育,2007年以来,台湾“教育部”进一步推出“(民国)96-99年通识教育中程纲要计划”、“人文教育革新中程纲要计划书”、“通识教育资源平台建构与永续发展计划”等,经过发展,台湾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岛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网络。

3 台湾职教政策对大陆中职改革的启示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制造业大国,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更加需要职业教育体系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的创造性发展,21世纪以来台湾职业教育在产业升级背景下对职业教育的调整和变革,其积淀的经验与教训对大陆的职业教育发展,无疑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1职教政策应成为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水平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保障。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关政策的出台,大多将能源、土地、税收、交通等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配套资源写入发展规划中,人力这一重要配套资源却大都缺失,很少提及,这往往使得技能型人才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反观近年来的台湾职教改革,台湾当局往往将职教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配套部分,在产业政策发布伊始就加以实施,如2004年开始,为填补台湾领军产业如电资(含电子、电机、电控、电信、资工、光电等)、材料、物理及相关跨科领域发展所需人力的缺口,“教育部”推动设置产业研发硕士专班,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中出台推动导游、领队人员提升的配套政策,在2010年“产业有家,家有产业”计划中,台“教育部”特设“区域技术教学中心设备及区域产业教学特色发展设备经费”部分作为配套。可以说,21世纪台湾职业教育的产业适应性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例,2008年证照考试制度的施行,直接推动了台湾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的建设,各旅游企业以其为主要人力资源发展重心,使得台湾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加强了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了旅游产业的整体升级。

3.2职业教育应建立整体前瞻机制

职业教育本身根据产业需求进行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职业院校自发性质的行为,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作为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产业需求的相关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路径和运行机制来传递,而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完全可能发生扭曲,从而导致职业教育发展调整和变革的结果并不如意。考察台湾职业教育,出于招生等功利性的需要,许多台湾职教院校设立了针对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的专业,放弃了一些基础性专业、传统专业的建设,招生专业调整这一自发性行为导致台湾职业教育出现了专业分布不均的情况,一些弱势专业如农业的培育将面临断层。即使是政府层面的行为,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台湾教育部门对高职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演变来说,存在着摇摆不定的情况,从最初的综合高中改革弱化高职,到高职优质化、均质化活动提升高职水平,再到2010年“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对技专和高职“厚此薄彼”(仅有2项与高职直接相关),高职的再造被忽视,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因此,职业教育应建立整体前瞻机制。一方面,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应设立相应的研究机构,追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强产业发展调研,专业发展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及时发现社会生活中的新行业、新岗位,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明确职业教育在区域产业结构与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效确定本地区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与学校定位,推动中、高职职业技术教育有序发展。

3.3职业教育应建立资金投入的创新机制

资金一直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其中传统财政资金的“洒胡椒面”式的投入方式一直为学界诟病。台湾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虽然问题多多,但值得一提的是,其在资金投放方式方面近年来创新多多。例如,台“教育部”针对各校对设备的要求,在“充实职业学校实习设备改善计划”中,特设“区域技术教学中心设备及区域产业教学特色发展设备经费”部分。其补助方式一改传统的依据群、科、课程计算经费额度的方式,引入竞争型资金计划方式,由各校提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计划申请,经审查后核定经费额度,极大地激发了各校专业建设的积极性。

注释:

① “六大新兴产业”为绿色能源、生物技术、文化创意、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精致农业,“四大智慧产业”为云端计算、智慧电动车、发明专利产业化、智慧绿建筑。

②如机械群就包括了职业学校的机械科、模具科、机电科、制图科等16个类科,专科学校的机械工程科、模具工程科、自动化工程科、纺织工程科等16个科类,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的机械工程系、机械材料工程系、造船工程系、纺织科学系等18个科系。

[1]曾繁相.台湾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探究:以1953年至1989年为中心[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15-18.

[2]徐昊杲,林清南,廖兴国.台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特色产业人才培育规划之研究[C].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ETT 2010).

[3]尹刚.台湾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09(9):45-46.

[4]丁龙刚.我国台湾地区电子资讯类专业建设的特点和启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69-72.

[5]张国保、杨淑涵、张馨萍.台湾技职教育再造及其发展愿景[C].首都教育论坛暨学校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6]袁泽.21世纪以来台湾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政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2.

[7]朱凤萍.台湾地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2(5):76-78.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世纪台湾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经验及其启示研究》(FJB130524)。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