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话士人

2015-04-19孙青瑜

小品文选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士士人诸侯

□孙青瑜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一篇微文,发现作者在文章中将“士”解释为“知识分子”,这种解释显然是不准确的。

“士”的含义很多,比如男士、壮士、军士、隐士、武士、贤士、志士、道士、学士、女士等等。《诗·匏有苦叶》中说:“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说的是小伙子迎亲要在寒冰融化之前。“士”一般多指男人,加上“女士”,便是指人,常常和定语联用,指特殊的人群,如术士、方士、谋士、战士等等。《诗·清庙》中说:“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战国,高级官吏泛称为“士大夫”。除此,它还能指“狱官”,以及地位不高的普通官吏。

《左传》中载:昭公七年,人有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士”作为其中一个阶层,自然有它特定的规范,比如衣食住行、婚丧娶嫁,都与其他阶级有明显的区别和规定。《庄子·天下》载: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荀子》中说:天子穿红色的龙袍,诸侯穿黑色,戴冕,大夫穿次一等的衣帽,士戴白鹿皮帽。而士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一是王、诸侯、卿大夫的庶出后裔,二是庶民中的优秀分子,三是士人的嫡出长子也可以继承为士。

历史上除了春秋时期的士人阶层雄壮之外,魏晋时期的士人也不简单,如何晏、稽康、张华、潘岳、陆机、陆云、郭璞、谢灵运、鲍照等,多为精通“三玄”的饱学之士,也是魏晋玄学的中流砥柱。如何晏、王弼、稽康、阮向秀、郭象等一大批玄学家。除了玄学一脉,魏晋士人还掀起了“隐逸之风”,其代表人物为谢灵运,后来又出了一个陶渊明,将中国士人的隐居热情推得高涨好多年。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隐士到底有多少,无法统计。

到了魏晋时期,文士的数量不但猛然增加,还出了很多饱学之士,这些学士不但饱学,还有很多都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角儿”,其影响力自然就盖过了其他士人。也正是文士人数的火速增加,以及他们在文化史上的显著成就,才造成后人单凭感觉而对“士人”二字断章取义。

我再查了“百度词条”,又看到易中天在博文中对士人的解释,发现都是不准确的答案。

士人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不但人员结构广博而杂乱,社会地位也参差不齐,绝不是单指知识分子。为了区分不同的士,当时的人便开始对士进行类分。根据“士”的特点、社会地位等情况,大体可分成三大部分:一是指武士、侠士和力士。二是指各种文士。三是指低级官吏。《孟子·梁惠王下》载:“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士师”为高级司法官,“士”则为较低级的属官。当然,还有一些难于归类的,如“勇士”、“国士”、“秀士”、“俊士”、“烈士”、“豪士”、“车士”、“都士”等等,士人结构之复杂,分布面之广,一直是春秋战国以来最为活跃的一个阶层。《荀子·王制》:“农农,士士,工工,商商。”《孟子·离娄下》:“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当然在诸子书中,也有在“士”中再分等级的记录。如《墨子·节葬下》载:“上士之操葬也。”所谓“上士”,显然是别于下士而讲的……这一系列的文献资料都在告诉我们,“士人”的团体结构一直都是很复杂的,“知识分子”四字岂能“括”之?

猜你喜欢

文士士人诸侯
肇庆地区古代书院与文学发展考论
五张羊皮
烽火戏诸侯
荆轲并非刺客:重读《荆轲刺秦王》
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
君子制义与两汉士人的政治际遇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唐语林》文学观念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