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
2015-04-18瞿文影
瞿文影
(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132102)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总体要求,通过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机床电气控制》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进行课程改革,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成绩评估。
一、传统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局限和高考制度等原因,报考高职院校的生源与普通本科的生源有所不同,所以要抓住高职课堂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不高、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目的千差万别,但普遍对理论课堂的兴趣不大,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情况比较普遍。
(二)教学方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90后”的大学生大多个性好动、表现欲强,如果教师一味讲授,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又不能与就业后的工作实践有效结合,课堂对他们就失去了吸引力,很难让他们信服。
(三)考核流于形式
在学生的考核方式上体现为重视识记性知识内容的考核,忽视对专业能力的考核;重视最终的期末考试,忽视了学生日常学习的具体情况;重视对学生统一规格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1],从而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习,在期末突击复习,考试过后容易遗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都存在缺陷,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会觉得“学与不学一个样”,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
二、以就业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
(一)充分认识学生的特点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职业院校中大多数学生家长希望子女通过学校培养获得“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自信心不足;这些学生大多数心理单纯,兴趣爱好广泛,导致学习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纠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够,而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2]。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实践能力。
(二)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为了顺应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将岗位需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内容,开发与岗位工作任务相近的教学项目。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降低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教学内容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精选学生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线”转变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在教学中,夯实必要的基础知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提高专业能力;结合相关行业的企业文化,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我们借鉴了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体现理论知识为技能服务的主导思想[3]。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等,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搬进实训室现场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动手实践、分组讨论,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以《机床电气控制》中的“CA6140型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项目为例,通过设置疑问、查阅资料、制定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过程,鼓励他们主动搜集资料、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完成整个工作任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实训车间,从而对机床电气控制的对象“CA6140车床”有明确的认识,熟悉它的基本构造及运动形式。通过现场参观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疑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面的教学过程。
参观前要布置引导问题,如车床的构造;电气控制中采用哪些低压电器;主轴电动机、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有哪些运动形式;分别由哪些电器进行控制等。
在现场让学生找出床身、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刀架、卡盘、尾架、光杠和丝杠等部件,电源开关、主轴电动机启停手柄、主轴电动机启停按钮、冷却泵电动机启停按钮、刀架移动手轮、照明灯开关等主要电器的位置。因为学生初次接触真实的生产机械,部件和电器都比较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有疑问,教师可以适时提示,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1.布置任务,查找资料
回到教室后,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学生们分组查阅资料、讨论相关知识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录像或多媒体演示车削过程,让学生观察机械与电器的联动部件的动作情况,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主体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4]。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2.完成资料准备,制定工作方案
展示CA6140车床的电器位置图和安装图,教师将电路图的绘制规则向学生做清楚、简明的介绍,各小组分别制定工作方案。首先对照电气元件明细表,识别各种低压电器的文字符号、图形符号及实物,确定元件选择和检测方法;其次确定电路的安装步骤,详细记录安装的每个细节和注意事项;再次讨论控制线路的工作过程,各种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无论怎样复杂,都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基本环节,如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时间控制等基本控制环节,这些环节学生都很熟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主轴电动机M1、冷却泵电动机M2、快速移动电动机M3和照明信号电路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难点,在此过程中出现质疑时,教师及时解答、纠正。
3.各组分别做出决策并展示成果
每组各派一名学生讲解安装方案及电路工作过程,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也使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各组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在工作中可能面对的生产机械不同,控制线路及其可能出现的故障更是千变万化,因此在学习中,要着重从读图方法、基本控制环节的原理及故障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从具体的控制线路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及特点。
(三)动手实践
有了前面的理论基础,就可以转入实践教学。首先清点工具、仪表和器材,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然后根据安装接线图使用工具安装电路。安装过程中注意两点:一是强调安全文明生产,必须在断电条件下安装和改接线路,未经教师检查不能通电,确保人身和设备仪器的安全;二是特别强调安装工艺,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要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通过实践提高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安装完成后,检查电路的连通性、检查安装是否牢固,并清理场地,将物品摆放好。经教师检查后,各组测试电路的实际控制功能,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需检查电路并排除故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精神[5]。
(四)评价反馈
完成安装和简单的排故后,教师做简单的点评,对完成较好的同学,教师再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设置疑问,比如:主轴电动机M1不能停车可能是什么原因?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M3不能启动应如何检查?从而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为专业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最后做好各组的自评与互评,加上教师点评,综合得出各组的实践成绩。
整个过程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穿插到实做中,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的引导式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职业素养
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在校发展和就业都有重要影响,所以考试的内容、方法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改革传统的期末考试,努力使考核内容多元化、综合化。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笔试试题主要体现平时教学中的重点和基础知识,占总成绩的40%;口试试题主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占总成绩的20%,平时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占20%,实践过程考核占20%,通过多元化考核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也使学生更注重日常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核心,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引线,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1] 张俊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改革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5):68.
[2] 毕筱妍.电力拖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6(14):20.
[3] 黄日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重要特征[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教育学报,2012(11):69-70.
[4] 张俊.有关高职教育中电气类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1):214-215.
[5] 陈昌松.浅谈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电路故障的检修[J].科学与财富,2013(9):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