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电工程的项目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建设

2015-04-18代昌标王晓昕

电力安全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危险点网格化网格

代昌标,王晓昕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21)

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同时开工建设致使项目安全管理技术难度及复杂程度日益增大,项目安全管理压力巨大,传统的安全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全面安全生产管理,“分散、单项”的事件处理方式也满足不了当前“系统、组合”的安全管理需求。因此,必须探求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升项目的安全监管水平,并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来解决现存的安全监管问题。构建基于危险点预控的核电工程项目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是实施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事前动态预警”和“过程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实现对施工现场进行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各方信息充分共享的有效方法。这可极大地提高安全监管效率,从根本上改善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

1 危险点预控与网格化安全监管

1.1 危险点预控

危险点预控,是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对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点进行预测和预防的方法。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危险点是可以辨识、预知的;通过有效地控制危险点,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实现对事故的超前防范,是危险点预控工作的根本目标;而在生产作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中,辨识、分析、评价危险点是基础,制定和落实控制措施是关键。

1.2 网格化安全监管

网格化安全监管是以突出“大安全”为目标,通过整合各方面资源,调动来自内外部各级的力量,依托统一的管理模式,借助数字化的平台,以“属地管理、分级管理”为原则来实现的。网格化安全监管一方面将生产经营单元作为单元网格,在单元网格之间建立一种监督和管理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相互弥补的形式,使各网格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构建经、纬线,形成涵盖各方面监管内容的立体网格,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红沿河核电工程的安全监管网格分为2层:一层是业务网格,它主要包括责任制、责任单位的组织和定位、危险点作业信息的存储和定位、作业班组的规模和定位、安全隐患信息的处置流程等;另一层是地理网格,其中委托管理区、行政后勤区、运行区域等6个区域为1级网格,厂房构筑物为2级网格。划分网格是为了建立基于网格管理的责任制体系。此外,在2级网格内由各责任单位建立了3级、4级网格。

网格化安全预警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网格化安全预警管理流程

2 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

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旨在利用网格技术的优势,在优化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以强化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整治为驱动机制,实现对项目安全状况的实时监督、各资源功能上的无缝对接和监督任务的相互协调,从而高效、低成本地完成对项目全过程的安全监督。

该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为:以红沿河项目安全监管和管理范围划分网格,在网格内确定安全管理部门,并以现场安全作业风险预控为核心,将作业安全分别纳入事前风险管理、事中现场管理、事后知识管理3个阶段;建立网格内的安全管理信息采集系统,将监管主体(包括本级网格涉及的部门和领导)和监管人员信息化;制定基于工作流的项目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流程(见图2),并推行项目安全状态评估与预警机制,以保证及时发现、准确定位、及时处理现场安全隐患。

3 网格体系结构设计

基于Web Services 的OGSA体系结构,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对服务实现共享的体系结构。在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中,完成指定的监管任务就是一种提供服务的过程。这种一切都是服务的理念,有利于通过统一的标准接口来管理和使用网格。在OGSA体系结构基础上,以服务的形式统一表示安全监管所需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设备资源等,并通过网格技术实现服务间的广泛共享和协作。该平台的网格体系结构由下至上分为资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1) 应用层。在该体系结构中,网格用户是指工程参与方的安全监管人员及被监督人员。这些用户根据职权被授予不同的权限,进而获得不同的信息,下达不同的服务指令。应用层作为用户代理程序,是为网格最终用户提供统一的W eb入口和访问界面,并根据用户指令来调用下层的网格服务。

(2) 服务层。该层主要负责通过标准的接口访问和调度下层的网格资源,以确保将资源分配给最急需执行的监督任务。

(3) 资源层。该层由项目安全监管所要利用的各种资源构成,包括安全信息、工程参与人员、机械设备、数据库以及软件工具等。

4 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运作流程

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由危险点信息采集系统、安全监管网格运作系统和CBR(基于案例推理)安全评价系统构成。其具体的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

(1) 危险点信息的采集。将核电工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定义为危险点,即网格监控的节点。在危险点信息采集系统中将各个危险点编码,并绘制成工程中存在的危险点清单,以便于安全监管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信息收集后,进入到网格运作系统的资源层作为信息资源,进而进入到安全状态的评价阶段。其中,信息采集方法可采用直接经验法和电子监控法,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2种方法。

图2 项目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流程

图3 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运作流程

(2) 安全状态的评价。由于危险点安全评价系统比较复杂,运用传统的安全分析方法进行评价时,因定性指标过多,定量分析比较困难,经常导致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因此可采用CBR评价技术。CBR评价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影响事故发生的各大要素的状态)向评价系统描述当前存在危险点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实施情况;其次是从案例库中检索出与当前案例标准相应的案例,若该案例与当前案例完全匹配,则按照数据库中以往案例的处理方案进行操作,否则修正该案例,形成当前问题的处理方法;最后对当前案例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并将新的案例加入到案例库中,以供今后类似问题的处理使用。

在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中,CBR安全评价系统从资源层获得信息资源进行安全状态的评估,最后输出评价结果,得到网格节点的安全状态。CBR安全评价系统的数据库将以往案例的安全状况细分为4种情况:安全、趋于危险、紧急、事故发生。将当前案例与数据库匹配后,评价出当前案例的安全状况,然后再按照匹配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即CBR安全评价系统要根据监控节点的状态来下达安全监督的任务。安全监督任务可按照系统工程理论中的4M 1E法来划分,再由CBR安全评价系统将需要执行的任务传递给安全监管网格体系结构的服务层。

(3) 网格运作系统调度资源,完成制定任务。要完成CBR安全评价系统下达的任务,首先要解决的是网格资源的调度问题。网格资源在调度中主要考虑以下2种情况:

不确定性是国际政治的一个基本前提,但尽量降低不确定性则是理解他者的行为所必不可少的。同时,人类大脑通常倾向于以省力模式(Effort-Saving Mode)来运行,所以行为体(包括决策者)习惯于人为构造并加以组织化和系统化而形成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心理结构——决策意象,用以快速解读和理解某一问题。中国的南海政策也是建立在中国对南海问题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中国对南海问题的根本认知,但具体而言,中国对现阶段南海争端的具体认知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归纳。

① 如何从存储的多个可用资源中选择1个或多个资源分配给网格用户使用;

② 如何从申请同一资源的众多用户中决定哪个或哪些允许使用该资源。

为了合理地有效使用资源,该平台主要采用了基于计算期望和分级综合评估相结合的网格资源调度模型。其操作原理是:首先通过计算期望分析器量化需完成的监督任务,然后调度管理模块要考虑分级综合评估并按期望的量化值对资源储存器中的资源进行相应的最优分配,以使网格用户达到较高的满意度;最后,运行实体负责任务的运行和资源的释放,并根据用户的满意度和任务的执行情况修改综合评估值,当任务失败时要将任务重新返还任务池。

(4) 重新评估安全状态,绘制新的危险点清单。经过上述阶段完成资源调度后,对已经完成的监督任务进行分析,再一次收集监控节点的安全信息,重新绘制危险点清单,进入下一轮的安全监管;依次循环,形成一个闭合的安全监管流程。

5 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的应用效果

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于2013年2月在红沿河核电工程项目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实现了法规更新及时化、安全评估自动化、安全预警动态化、监督检查标准化、责任落实可视化、工作布置快捷化、安全监管实时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安全考核刚性化,从根本上改善了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较大地提升了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项目20万工时事件率始终优于国际标杆值,并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项目安全形势有了进一步的好转。

5.1 夯实了项目安全管理的基础

通过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档案数据库,实现了法律法规、标准、危险点基本信息、管理档案、动态评估表、各类安全检查表、安全隐患整改报告等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并保存了项目及所属单位开展工作的所有关键安全管理数据及档案,为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安全生产信息,开展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参考;并为持续改进和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准确依据,进一步夯实了项目安全管理的基础。

5.2 增强了风险管控能力

同时,在全员中形成了以风险管控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文化,使每个岗位的员工都清楚本岗位存在的关键风险点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增强了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使其养成了预先控制风险的行为习惯,营造了全面风险管控的积极氛围,大大提高了项目的风险管控能力。

5.3 提升了管理科学化水平

网格化安全监管平台将以往的粗放管理和经验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精细管理、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各专业内容的一体化、精细化和可视化,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刚性管理与量化考核,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促进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1 沈斐敏,林福森,许锡源.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2 林 成.安全预警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6,35(5):31-35.

3 王全兴,陈 诚,刘 勇,等.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11,13(7):14-17.

4 洪增林,刘苗苗,刘冰砚.复杂系统理论的城市网格化管理[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32(9):738-757.

5 王 颖,胡双启,池致超,等.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7):112-115.

猜你喜欢

危险点网格化网格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航天安全生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及分级分类评估规范研究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VPN方案选择与实现
电力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控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