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救赎
2015-04-18何畏
○ 何畏
艺术的救赎
○何畏
一、艺术与监狱
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一幅名叫《狱中观望》的画作中,一根根监狱的铁栅栏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栅栏外的远处是开普敦的平顶山。在27年的铁窗生涯中,曼德拉创作了很多线条简单、色彩丰富的作品。
同样在监狱。绘画者是一群被囚禁在湖南省女子监狱的女性服刑人员,不同的是她们是在艺术家的指导和帮助之下进行绘画的。2007年6月,年近60岁的谢丽芳和她同为画家的丈夫吴尚学带着将油画引进监狱的想法来到了湖南省女子监狱。谢丽芳说:“女犯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同时又是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我们想通过艺术创作帮助她们缓解心理焦虑,配合监狱的矫治使她们重获健康心理,以重返社会。”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高墙内,艺术家、心理咨询师、教授以及监狱警官共同参与,正式启动了中国首家通过油画艺术对女性服刑人员的心理治疗和干预。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相同的是他和她们都在监狱铁窗内绘画,艺术陪伴曼德拉度过了黑暗的岁月,艺术使崇高的人生命更丰富;而女犯则是通过艺术家的帮助来获得艺术对自己灵魂和生命的救赎,艺术使有缺失的人精神世界逐渐完满。
二、艺术与救赎
2007年至2011年,顶着7、8月的酷暑,谢丽芳他们多次往返湖南女子监狱,组织辅导女性服刑人员进行油画创作。在那些日子里,她和先生一次次下到监狱,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犯有不同罪行的女性服刑人员进行授课和培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邹跃进教授从谢丽芳的动议开始就表示支持,并一直以观察员的身份跟进着每一步。邹教授从做史料的角度出发,要求谢丽芳和女性服刑人员一起画画,并随时记录下每一环节,以便找到引起她们行为异常的心理根源。同时,还特别提示到要注重学员在创作时心灵的自由表达,以让她们进行有效地自我表露,从而也就使得女性服刑人员的绘画作品成为了一个多方的沟通平台。
艺术对精神的疗救作用与人类历史同步,它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面对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的女性犯人,作为对个体生命的慰藉与疏导,谢丽芳引导女性犯人从传统的欣赏习惯和绘画观念中摆脱,进入和回归到艺术作为表现人类活动和精神的层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自由选择和表达。女性犯人通过油画创作的过程,她们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忏悔和眷恋以及痛苦和狂躁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释。
绘画对女犯心灵的矫治和重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造性艺术家是心理分析家的盟友,“这是由于他们都逼近了那还未向科学打开的源泉”。作为艺术家与监狱与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对监狱艺术矫治方法的研讨和有效探索,油画走进女子监狱,为监狱艺术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一手资料。为了体验牢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便更多地了解女犯的心理感受,谢丽芳甚至在监区呆了三天。事后,谢丽芳回忆到:当与外界联系的手机上交,铁门落锁,黑夜降临的时候,自己真的感觉到了一种失去自由的孤独和恐怖,尽管只是一种体验……
高墙牢狱,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但是,每一个人都远远离开唯恐避之不及,因为高墙内意味着犯罪、意味着自由的丧失。高墙内的服刑人员到底是一种什么心境?常年处于心理危机和精神焦虑状态中的女犯,尽管她们犯了罪,甚至她们的丈夫或者亲人也已抛弃了她们,但社会不能离她而去。“我拿什么拯救你?”谢丽芳,作为一名情感丰富且善良的女性艺术家,无疑,她只能用艺术去感化和帮助她们。
艺术走进监狱,艺术也逐渐慢慢地融进了女犯的心里。时至今日,参加油画班,且年龄跨度为15至52岁之间的女性犯人所创作的几百幅油画作品已多次在监狱展出,其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组特殊人群的不同经历的视觉图式,并表现出一种与原生文化的贴近。她们带有表现主义风格的绘画,与她们的主观性包括在创作过程中对悲伤、压抑、焦躁情绪的转换或释放是基本吻合的。现在绘画艺术已成为湖南女子监狱改造犯人的有效途径之一,监狱也已设立专门的服刑人员油画作品展览室。
《荒原行》之三十二 纸本线描 45cm×40cm
三、艺术与装置
从艺术走进监狱,从监狱走进美术馆。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艺术家将女子监狱油画班的场景通过有效选择,利用,重新进行组合,以完成影像、图片、作品以及实物从实际到虚拟的物理转换,使之成为了一种集情感、材料与场地的综合艺术。令人赞叹的谢丽芳和吴尚学的《灰色四度的视觉奏鸣——艺术走进女子监狱》,便是这样的一件装置艺术品。
2009年在成都双年展上,这件装置作品在展厅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座仿造的灰色监狱,有16米长,9米宽,3米高的灰色墙体,还有一把黑色的冰冷的铁锁,透过栅栏能让人看到内部的所有。这座小型“监狱”,虽然占地面积比真实的监狱小得太多,但四围封闭的高墙和仿钢筋铁栏做成的大门却像真实的监狱一样,仍给人以冰冷和威严的感觉。墙内张贴的是女犯油画作品的喷绘,30张象征30位女犯的铁灰色板凳静静地摆放在电视机前,给人以一种缺席却又真实在场的感觉。电视影像一直在播放着。步入“监狱”后,你会发现,在这外表冰冷的“监狱”里却流淌着浓浓的爱意。录像机播放的是艺术家教女犯画画和女犯沉湎于创作的过程和场景。“监狱”正对面的墙上是一张又一张女犯认真学画和创作的照片,还有监狱女警官与女犯一起绘画的摄影图片。另外三面墙体上张挂的则是女犯们在狱中创作的油画作品。上面有她们各式不同的自画像,也有女犯画的家人和亲人的形象,还有她们对自己家乡的精心描画,或是抽象的图式。作为参加女子监狱女性群体油画创作的除了女性服刑人员之外,还有女艺术家谢丽芳、女性副监狱长和女警官,在一般人眼中,这些人物的谱系非常容易被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群体:执法的警官与犯法的罪犯,监管的干部与被监管的对象,但这一艺术活动却充分展现了监狱管理人员与囚犯,包括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平等与和谐。
《成都商报》在采访2009年成都双年展的两位策展人邹跃进与贾方舟后,是这样报道的:“必看作品:‘艺术走进女子监狱’。”“在现实篇中,邹跃进、贾方舟两位首先想到的就是谢丽芳、吴尚学夫妇的影像装置作品《灰色四度的视觉奏鸣———艺术走进女子监狱》。两位策展人表示,在一个模拟监狱的装置空间内,让人最为震撼的乃是作者对于女子监狱内女性服刑人员的关怀。而谢丽芳本人则表示,她和丈夫一直在思考如何用艺术对犯人的心灵进行积极的干预,所以她和丈夫才会先后20余次进入女子监狱,采用教女犯画画的方式对女犯进行心理治疗和帮助。”艺术走进监狱,罪犯走进艺术。作为一件成功的装置艺术品,“艺术走进女子监狱”所承担的是一个拯救灵魂和保护生命的使命。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真实记录下了艺术与艺术家所承担的对不完美生命的观照和帮助,同时也构成和彰显了艺术在当下中国转型社会变革时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四、艺术与生命
艺术家谢丽芳是悲悯的,也是智慧的。她一方面运用艺术的救赎功能去抚慰女犯的心灵,另一方面从整个艺术活动中也提升总结了自己的艺术。在将女子监狱的艺术活动以装置艺术的形式进行呈现的同时,她也以女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当这个装置作品走进成都双年展美术馆的那一刻开始,如同警钟的鸣响: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个不能也不应该被忽略的地方存在,艺术以及艺术家的使命应该对生命以更多的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邹跃进教授作为观察员,两次去湖南女子监狱讲座、评估,在肯定学员创作的同时,还谈到了此次监狱油画艺术实践和女性艺术及艺术史的关系。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告诉这些特殊的学员:“现代艺术不同于以往的艺术就在于它的题材不再是为国家、宗教、政治服务,而是关注自己,关注自己心灵的表达。”为此,邹跃进教授断言,作为本次女子监狱油画创作的行为和过程的意义,亦将使它在艺术史上留下一道印记。
“艺术走进监狱,艺术走近罪犯,它承担的是一个拯救灵魂和保护生命的使命。监狱走进艺术殿堂,则让更多的人完成对自我的救赎。”谢丽芳如是说。而就艺术家谢丽芳、吴尚学而言这也是他们在精神上自我获求的一种历程,因为他们经历了一场对于生命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