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黑土耕地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5-04-17刘小宁

奋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耕地面积黑土耕地

刘小宁

加强黑土耕地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刘小宁

保护黑土耕地资源是我省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改革试验的基础,涉及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目前我省黑土耕地资源使用中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级多层面完善的综合治理,加强黑土耕地资源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保护黑土耕地资源的重要性

黑土耕地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一种肥力高、性状好的土壤。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省黑土耕地面积在全国占比最高,自古就有“谷物仓库”之称。然而随着多年大规模的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致使我省宝贵的黑土耕地资源面临着土层变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保护黑土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开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保护黑土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依托

我省现有耕地2亿多亩,占全国的1/9强,全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3亩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中,黑土耕地面积1.73亿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6.5%,占全国黑土耕地面积的67%。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我省的粮食生产对解决全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保障作用。多年以来,我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近1/10,商品量占全国的近1/6,调出量占全国的1/3,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保护黑土耕地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关键支撑

我省黑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由于地处祖国北疆,开发建设时间较晚,以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的环境资源系统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污染时间较短,破坏程度较轻,每年使用化肥、农药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内地一般地区的1/3,具有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摇篮”。

(三)保护黑土耕地是开展“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基础保障

“两大平原”是我国黑土资源主要分布区,域内农业资源富集,发展现代农业基础坚实,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在两大平原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要目的是要把“两大平原”建设成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根本上需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要求,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综合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改革措施,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环境支撑。目前“两大平原”黑土耕地面积1.46亿亩,占“两大平原”耕地面积的90.1%,占全省黑土耕地面积的84.4%,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3.0%,占东北三省黑土区耕地面积的44.1%。

(四)保护黑土耕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黑土耕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资源,肥沃的黑土耕地奠定了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目前,“两大平原”黑土区中低产田约占两大平原黑土的62%,若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整治,可使耕地地力普遍提升一个等级,按平均每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200斤的保守数字计算,松嫩、三江两大平原黑土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0多亿斤,占全国粮食增产潜力2000亿斤的9.0%,相当于增加1个中等省份的粮食产量。

二、黑土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

我省在黑土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着黑土层变薄、肥力降低、理化性状恶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应得到足够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否则,将对我省农业生产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一)面积逐年减少,有机质含量下降。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科研结果界定,我省获得农作物高产稳产所必须具备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在东、西、南部地区应保持在3%-4%,在北部地区应保持在4%-6%之间。而目前我省南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左右,中部地区在2.5%-3.0%之间,北部地区在3.5%-4.5%上下,均明显低于土壤有机质最适含量指标。

(二)黑土层变薄,性能改变。黑土区的开垦历史已有一百年至三百年之久。黑土开垦后,黑土的肥力性状发生了变化,部分土壤向着不断培肥熟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不断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黑土层变薄,作物养分减少并失去平衡,动植物区系减少等。由于多年的耕翻和土壤侵蚀等不合理开发利用,黑土层逐年减少,一些地方的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60-70厘米减少到目前的20-30厘米。

(三)掠夺式经营,土壤肥力下降。重用轻养,投入少,索取多,造成一部分黑土长期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作物每年从黑土中带走的大量养分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在少投入多产出的思想支配下,采用广种薄收的掠夺式经营,从而使土壤养分平衡失调,土壤肥力逐渐下降。随着黑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养分贮量和保肥性能也相应下降,造成作物单产低,总产量不稳定,农作物的品质下降。

(四)可耕性变差,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年施用有机肥量达到2.1亿立方米,平均每公顷20多立方米。而如今全省年施用有机肥量不足0.7亿立方米,有80%以上的农田只施化肥不施有机肥。黑土耕地在开发前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好的,但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性能等理化性状变坏。

(五)作物生长环境日趋恶化,土壤沙化严重。土壤盐渍化、沙化、酸化面积不断扩大,中低产田增多。在我省西部干旱地区,风沙较大,造成西部草原面积锐减。沿嫩江干流两侧,形成了长400千米、宽165千米、总面积27470平方千米的带状沙区,其中沙化土地面积达4799平方千米。

三、加强黑土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

保护黑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环保、国土、发改、财政等多个领域及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同层面,需要多策并举,建立完善的体系和形成有效的机制加以综合治理。

一是实施土地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土地整治、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到2020年黑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1.5个等级。采取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科学耕作制度、增加生物肥料使用等方法,加快耕地培肥。其中,松嫩平原西部以培肥地力和抗旱节水为重点,松嫩平原中部以深松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耕地养护为重点,三江平原以治理内涝、保持水土、增肥改土为重点,推进中低产田改造。

二是建立耕地质量变化预警系统。根据全省耕地面积和土类分布,设1.6万个耕地质量监测站点。省设总站1个,地市设监测分站13个,在71个县(市、区)每1万亩设基层监测点1个,使土壤监测达到全覆盖。进一步查清全省耕地质量等级底数,动态掌握变化状况,逐步健全耕地数量、质量、权属相统一的调查、统计等级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建立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形成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共享技术平台。

三是进行耕地质量管理立法。制定《黑龙江省耕地质量条例》,把耕地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耕地质量保护执法主体和责权利,强化农田投入品的监管措施,制定耕地保护的法律责任;明确耕地使用者保护耕地质量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各级财政将耕地质量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期投资制度;对污染农田、乱占耕地者依法进行处理,实现保护耕地跟踪监管的长效机制。

四是建立黑土耕地质量保护长期投入制度。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列入政府预算,专门用于耕地地力建设。鼓励各投资主体参与耕地保护,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长期耕地质量建设补贴机制。

五是建立黑土耕地保持生态补偿基金。利用黑土耕地保持生态补偿基金,从社会公平性、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出发,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手段,解决区域内或区域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激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六是加大对黑土进行综合治理的科技投入。应继续增加对黑土治理的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对黑土耕地保护的科技贡献率。同时建议加强在黑土耕地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加强国际间研究与合作,更多地利用先进、成熟的黑土保护技术,加大对黑土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松yangsong@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耕地面积黑土耕地
2022年中国耕地面积逾19亿亩 连续第二年止减回增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保护耕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发布耕地面积超过19亿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典型黑土区不同尺度观测场地融雪径流
多菌灵在酸化黑土中迁移性能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