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农业改革发展

2015-04-17张丽娜

奋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农产品融合农业

张丽娜

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农业改革发展

张丽娜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新内涵,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推动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要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三产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国家和我省一系列农业发展相关重大战略部署为我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前进方向和有效路径。

一、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类型

我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主要形成了四种模式。

“1+1”模式。即一次产业内部农林牧渔融合发展模式。主要依托区域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比较效益,形成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畜牧业”、种养循环经济等为代表的多种发展模式。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等市依托玉米种植优势,积极发展奶牛、肉牛畜牧业,同时也带动了青贮饲料和苜蓿种植的发展,形成了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佳木斯桦川县星火乡、哈尔滨五常王家屯、农垦等地积极探索鸭稻、蟹稻、鹅玉米等立体式复合型农业,形成了新型种养经济循环发展模式;伊春市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养殖全程可追溯寒地森林猪,形成了“林下经济+养殖业”的发展模式。这些有益探索,既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又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聚合效应。

“1+2”模式。主要指一产与二产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使拥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龙头企业与拥有种植生产优势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度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原材料基地,形成“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的发展模式,这样既破解了企业优质原料来源难的困境,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一举多得。庆安县六合联衡公司与专业大户开展合作,流转土地5000亩,专品种植绥杂7号矮高粱,为贵州茅台酒生产提供原料,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1+3”模式。即一产与三产的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助美丽乡村建设,拓展农业或乡村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功能,打造富有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村镇。牡丹江市建设了海林哈达果蔬庄园、满族风情村等农业旅游景点300多个,年收入8.4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另一种形式是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战略,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探索C2C、B2C、O2O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推动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齐齐哈尔青年电商协会投资500万元,搭建了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交易网,整合400多家专业合作社资源与电商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1+2+3”模式。即一二三产融合模式。一种形式是企业通过投资建设大市场,以市场带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将一二三产融为一体,形成“基地+企业+市场”的发展模式。如东宁县引进雨润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大市场,辐射周边50个县(市)形成产业区域联盟,近50万农民从中获益。另一种形式是龙头企业依托自有品牌优势和市场营销渠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订单式合作,通过品牌的力量逆向拉动农产品加工业和种植业发展。五常市王家屯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与金泰福公司合作,按照欧盟标准种植有机水稻,并以每斤8.34元的价格出售给公司,农民每斤稻米纯挣5元钱,通过创新运行机制,探索出了解决资本逐利与农民利益冲突的最优路径,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三产融合发展动力。

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上项目发展龙头、建园区集聚龙头、塑品牌强壮龙头、创机制联结龙头,壮大骨干龙头企业集群。二是建设规模基地,夯实三产融合发展基础。通过采取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政策扶持等措施,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畜牧业、绿色食品产业,夯实三产融合的重要基础。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248.4亿斤,总产占全国1/10强,建设现代示范奶牛场137个,新增优质原料奶72万吨;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7209万亩,实物总量3650万吨。三是拓宽营销渠道,激发三产融合发展活力。着力破解一产“种强销弱”、二产“量大链短”、三产“质优价不优”的问题。实施品牌直销战略,重点打造了京、沪、广三大外销展示平台,与主销区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加快构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809个,年交易额达1027亿元,实现农民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为产业基地、加工企业、终端市场高度融合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三产融合发展环境。通过创新农村金融组织、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优化金融信贷创新服务等举措,为三产融合发展营造金融支持环境;同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带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两年来投向“三农”领域的金融资本新增近2000亿元;在3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索了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服务体系,为一二三产业融合营造社会化服务环境。

三、当前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三次产业发展融合不深。农村各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够,产加销、贸工农脱节问题仍然突出。全省粮食加工率和精深加工率仅为50%和23%,分别比全国低10个和7个百分点,规上企业仅占全国的1.4%。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大部分农业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基地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全省2000余户水稻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不足600户,年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36户。三是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体系仍不够健全,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且大多集中在产中阶段,对产前规划、产后营销的指导及信息供给等远远不能满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需求。四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不均。在规划布局、统筹实施方面还存在同类市场距离过近、辐射范围交叉等问题。我省享誉全国的大米、肉类产品等目前还没有专业交易市场,外向型特色专业交易市场数量偏少,农产品电商发展滞后。

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是建立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机制。当前负责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部门涉及农业、畜牧、发改、工信、商务等多个部门,建议从省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理顺部门职能,实行归口负责,统一整合相关政策,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谋划制定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议省、市、县三级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内容,制定出台相关规划、方案或意见,重点聚焦生产力布局、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链延伸等重大问题,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建设力度,打造调优结构、扩大就业、增加投入、创新发展的新载体。三是建立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机制。在财税支持上,建议增加财政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初加工补助资金规模,扩大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范围。在金融支持上,建议进一步降低融资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鼓励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在用地支持上,建议将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土地向农村一二三产倾斜。四是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议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有条件的市、县、乡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与工商资本采取PPP模式,在农产品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观光旅游等领域开展合作,让更多、更先进的资本、技术要素聚集到试点区,形成洼地效应,为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党组成员)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农产品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