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制造企业创新型人才保障机制研究
2015-04-17卓玲朱晓影
卓玲,朱晓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佛山制造企业创新型人才保障机制研究
卓玲,朱晓影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制造业作为驱动佛山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在取得较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而能破解瓶颈的唯有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认同和重视。本文从佛山制造业发展现状入手,指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型人才,对佛山创新型人才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保障机制的建议。
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型人才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佛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佛山市政府在2012年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构想。“明确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佛山转型升级,用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把佛山建设成为国际高水平制造业基地,研发基地和国家产业技术创新高地等目标,同时,还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创新技术和核心技术,而要有创新和核心技术就必须要拥有庞大数量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数量庞大的创新型人才不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直接的发动机和内驱动力,而且还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最有效的活的资源,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能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并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大潮格局,人才在其中得贡献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创新型人才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综述
(一)佛山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
佛山是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名城和产业强市。传统产业占70%,新兴产业占30%。传统产业中又以民营经济占大头,民营经济占70%。中小微企业很多。这也形成了佛山众多中小企业虽有市场的敏锐性,活力强,但是龙头企业不多,人才智力支撑力度不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因此,佛山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从自身的现实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力弥补自己的劣势,才能够打好制造业转型升级这场硬仗。截止到2014年佛山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共6 768家,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 603.28亿元,增长8.6%。[1]已形成了装配机械制造、白色家电、石湾陶瓷、纺织、有色金属等优势传统产业;以及LED、新材料、高端服务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15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36.1%、6.9%,环比提高0.3、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为61.9%,是典型的制造业城市[2]。
(二)佛山制造企业创新升级的趋势和途径
区域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支撑和引领能力不强是制约佛山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瓶颈。探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途径,要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目的。根据急需转型升级的产业数据分析,佛山市政府作出以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机械装备、家用电器、建筑陶瓷、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优势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环节延伸,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并通过:1.推动企业进行产品优化升级;2.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3.推动企业管理流程优化和再造的管理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多种多样,但针对具体企业来说,途径选择一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着眼于企业在创新、经营管理和人才绩效方面有显著的提升,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佛山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需求分析
(一)创新型人才的定义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能够到市场经济大海里去“游泳”,为企业创造效益,有发明专利等实质成果,为企业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创新型人才的标准不在于他从事的职业,不在于他的地位、职称和学历的高低,也不在于他是否是名校毕业或有没有海归背景,而在于他能否创新,能否视创新为己任,能否善于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取得杰出的创新成果。
(二)创新型人才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企业是创新主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主体,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可以优化组织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第二:创新型人才能为企业创新项目提供强大的智力保证,他们既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规划者,又是转型升级的实施者,创新成果的实现者和转化者。第三:创新型人才具有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速度快的特质和原创动机的创造能力,不仅能带动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优势,还对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支撑作用。第四: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活动产生的新技术成果,不仅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而且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3]
(三)佛山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急需创新型人才的保障
目前,佛山正面临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外交织的大环境背景下,人才的国际化趋势将不可逆转。未来十年,是佛山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人才资源的竞争、争夺已成为一二线城市综合竞争不可避免的抉择。广佛同城化的发展,区域之间的人才不断融合与交流等,都为佛山人才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可以说,佛山正处于工业化向发达经济迈进,或者说是后工业化初级阶段,或者说是在步入现代化前期阶段,这个阶段也正是社会剧烈变革、经济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佛山要推动“三着力一推进”和“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争当建设“幸福广东”的排头兵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研发队伍。[3]
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让佛山制造业看到了自身发展上的突出问题。那种依靠消耗土地资源、依靠密集劳动力、依靠政府优惠政策及能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产业发展思路和模式,基本上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企业产业竞争力提升方面的需要。未来十年,佛山制造业将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契机,加快培育提升新型产业的速度,创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施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一大批懂技术研发、项目运营、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具有科技创新、技术转化、产品研发能力的科技研发领军人才,更需要一大批技术娴熟、技艺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
三、佛山创新型人才建设情况
(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就
1.人才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自“十一五”以来,佛山人才资源总量以年均7%的速度不断增长,到2009年,全市拥有各类人才总数达到93.6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61%。并力争2015年达到130.35万人。[4]
2.人才队伍结构渐趋优化,学历结构明显合理,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升。2009年大专以上学历占人才总数比重的55.74%,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学历人才的比例由0.92%上升到1.14%。职称结构逐渐改善。高级职称比例稳步增长,由2005年的4.35%上升到2009年的4.38%。高技能人才的绝对数也有较大的提高,高级技工以上的人数由2005年的14 460人增加到2009年的30 617人,增加1倍多。2014年市政府又加大引才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招才、引才获得成效,其中,两院院士、外籍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21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3人。人才队伍素质得到很大提高。[5]
3.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初见成效。2009年,佛山市已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家和27家分站、各级工程中心528家。这其中,省级工程中心84家,市级工程中心138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363家,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46家。2013年我市五区共建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9家,各级工程中心925家,2014年又新增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新增省级工程中心54家。现在,佛山市共拥有省级工程中心159家。2014年,又新增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使总数达618家。又新增省级、市级创新团队13个,省级、市级工程中心96家。广东省1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光佛山是就占了5个。截止到今年7月,佛山全市仅科技系统就引进创新团队140个,设立院士工作室29个。这些产业基地、技术中心的建立为创新型人才有效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必备的研发条件和稳定的工作环境。[4]
4.创新型人才效益明显提高。如果按照每百万GDP所使用的人才数量来衡量人才产生的效益的话,那么,佛山2009年每百万GDP的创造需要人才数为1.95人,比2005年2.2人降低了11.36%。而品种丰富的创新资源的大量汇集,又使佛山知识产权数量和实力大为增加。光中国驰名商标佛山就有6个,总数达124个;具有省名牌产品187个,总数达399个;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995件。截止前半年,佛山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达23.38%。于此同时,二十多个项目获得各类大奖,并实现了金奖方面历史性的突破。在这些“兼容性产业”的带动下,佛山制造业正裂变出新的能量。据统计,上半年佛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31.49亿元,同比增长12.8%。这其中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4.8%,上规模工业同比增长19.6%,高端制造业同比增长20.5%。统计数据还显示,佛山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势头良好。今年1-9月,优秀制造业增加值为942.75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5%,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为201.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0%,基本上与上半年持平。数据充分说明,佛山制造业强市地位在提升,制造质量在提高,先进制造业人才效益的比重在增强。
5.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从2012年至今,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吸引政策,鼓励和激励人才来佛山创业和生活,尤其是以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为契机的城市环境升级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更是吸引了海内外高精尖人才的聚集。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上下衔接、相互协调,比较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如取消人才准入限制、放宽人才流动限制、取消非公有制单位用人限制、放宽人才职称评定限制、扩大人才政策受惠面等等;改进了引进人才的住房、社保、优先就医等服务工作以及配偶、子女的就业、就学、入户等相关工作。
(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
但,也必须深刻地意识到,当前佛山人才发展的整体水平同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配置和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不强,人才环境有待改善,人才国际化程度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等等。
1.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不足。目前,佛山市仅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 416人,且专业设计与佛山产业发展不匹配。成人学历教育学生6 774人。企业对人才培养不重视,毕业生得不到企业给予的锻炼。企业对自身人才培训投入不多,重使用,轻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项目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培训效果得不到体现,造成人才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跟不上当前知识更新速度。
2.创新型人才队伍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虽然,佛山创新型人才存量偏少,但,人才总量规模不断增大,创新型人才队伍结构逐渐优化,人才学历结构明显合理,人才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升。可是,佛山企业人才中具有硕士以上和高级职称的人员比例还比较低,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和国际化高端人才依然十分稀缺。目前,佛山急需紧缺三类人才,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入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引入的创新型人才;三是:佛山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引入技能人才。数据共计6 000多人,主要是技能型人才。同时,高技能人才偏少,仅14.5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的26%。这三类人才的缺位严重制约着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3.激发人才创新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从创新研发经费的投入上看,支持人才创新的资金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投入,社会资金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从激励机制上看,佛山市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较少,先进的薪酬制度应用较少,人才的创新动力不足。从知识产权的保护来看,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企业较少,企业之间相互模仿、跟风现象比较突出。
4.企业创新主体不够突出。佛山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企业总体档次和产品层次不高,与广东一线城市相比佛山本地的大品牌企业较少,企业产品同质性比重较大,且产品科技含量和水平比较低。尽管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46家,可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依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总体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热情及积极性不高,并且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重视自主研发,不愿意在技术创新上大力投入、更不愿意勇担风险。因此,企业的利润,往往不是来自于创新,自身积极创新主动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四、构建佛山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制造业要转型升级,佛山市的创新型人才工作中心就必须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人培养规律办事,以企业的产业、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业人才优先引进战略,强力开发和引进重点产业领域急需和紧缺的创新型人才,有计划的推进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努力为实佛山“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最大限度的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
1.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地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重视发挥地方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办学条件,紧密结合佛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下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加大整合、调整地方高校专业结构和学科设置的力度,从人才培养的源头上把好创新型人才存量的第一关,着力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高校人才在校内形成创新型人才特质,为将来创新型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2.企业要高度重视自身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就要从根本上重视自身对人才和创新型人的培养。只有解决企业自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企业才能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为此,企业要继续加快建立技术研发、工程技术、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的建设,并将其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花大力气鼓励企业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并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强力去培养一线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进行针对性强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更新老员工的知识体系,培养全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3.推动和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特殊需要,就必须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高校、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为辅的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目前,围绕佛山市乃至整个广东产业基础以及优势学科,市政府在LED光电、新能源和重型装配机械、生物医药等领域展开的产学研合作,已经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孵化”等方面形成了“点、线、面”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并拥有一支33人的专职研发队伍,服务企业227家。
4.继续强化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政府要着力引导企业针对转型升级对人才需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做好人才引进规划和具体计划,指导和帮助企业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企业急需的创新型核心人才。吸引留学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回国创业、生活。以高校、企业为依托,积极促进粤港澳高精尖创新型人才的沟通交流和合作。鼓励港、澳、台等企业来佛山投资,在佛山电子信息和装配制造、LED光电、环保、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开展产业合作,以企业和项目为平台,以环境和文化吸引八方创新型人才,努力打造重点产业园区的“人才特区”。
(二)完善创新型人才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作用
1.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平台。人才引进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专利,要开展项目就需要配套团队、完善的政策,就需要有发挥技能和聪明才智的平台。佛山这方面的政策和保障机制,要紧紧跟上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在人才引进的资金上要加大支持力度;继续组建大型综合研究院或类似研发机构,在新能源、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学等重点产业领域展开产学研合作,在企业服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点、线、面“等“多角度、多层次”的服务平台和体系;同时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对企业一线的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按照需求,分类别、分层次组织培训活动。
2.建立符合创新型人才特质的绩效考评机制。健全科学的人才绩效评价机制,对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动机、创新热情具有促进作用。企业应建立以知识、技能、能力为导向的,适应多层次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绩效综合考评机制,制定符合各个产业创新要求的绩效指标体系,绩效指标考评标准。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日常绩效管理,严格考核创新型人才的绩效完成情况,适时运用考评结果,促进创新型人才不断改进和完善绩效。
3.完善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从企业的角度看,如何提升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至关重要。为此,企业应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多元化的进行设计。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鼓励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允许企业以期权、股权等形式给予奖励,允许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工资税前扣除额度等。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应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保障激励体系,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实现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对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优秀人才实行的政府重奖机制。
(三)完善人才发展环境保障。
1.完善人才政策。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政策,力求政策更加切实可行,努力形成具有佛山地方特色的创新型人才政策体系,承诺和兑现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完善创新型人才住房补贴、津贴制度、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创新型人才在户籍登记、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2.提高城市品质和城市文化。要创新离不开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总是对城市环境、文化很挑剔。这也对佛山市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城市要想吸引人才,需要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当一个城市吸引的全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打工型人才时,这个城市就有活力了。佛山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和地区企业的产业布局,以城市环境优化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把握建设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机遇,全面提升佛山城市价值和竞争力,提高城市和市民文明素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导引,积极推进佛山文明城市“八大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实施城市管理“四化”工程,完善佛山市“三旧”改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佛山。
3.打造构建佛山城市文化。文化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形成一个城市的巨大财富的本源。佛山应利用全市“科技进步活动月”和“专利周”为平台,弘扬“和谐、开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精神和“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理念,打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的人际关系氛围和“简化手续、强化质量、诚信有序”的服务环境,让文化的力量注入全社会,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实践。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报道创新型人才的创业和创新事迹,推动创新精神成为社会文化,从而激发起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参考资料:
[1]刘三琴.前三季佛山实体经济强劲重点制造企业回暖[N].南方日报社,2014-10-15
[2]鲁毅.2015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N].佛山日报, 2015-02-16.
[3]穆向民.创新型城市的动力机制及其模式构建-佛山城市创新发展动力的实践与反思[EB/OL].佛山市委党校网页http://www.fsswdx.gov.cn.
[4]赵越,郑岁华.佛山:制造业大市挺起创新脊梁[N].佛山日报,2014-08-12.
[5]刘悦伦.佛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佛发2011]3号,佛山市政府,2011-04.
(责任编辑: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Research in Innovative Talents Safeguard Mechanism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Foshan City
ZHUOLing,ZHUXiaoying
(Business School,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economy success in Foshan,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which meanwhile has faced bottleneck constraints of maintaining a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key factor to break bottleneck constraints would be talents,in particularly innovative talents. The contribu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has drawn social identification and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oints out the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alyzes the condi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building innovative talents safeguard mechanism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for business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in Foshan city.
Manufacturing Industry;business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innovative talents
F272.92
A
1008-018X(2015)05-0078-06
2015-09-12
佛山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佛山制造企业创新型人才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5—QN04
卓玲(1964-),女,新疆石河子市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朱晓影(1977-),女,广东佛山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