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狩猎业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2015-04-17宁琳
宁琳
(国家林业局北方航空护林总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森林植被茂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全省有兽类88种,鸟类361种。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在原林业部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创办了森林旅游狩猎场,开创了野生动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新局面。自1984年建立桃山第一个狩猎场以来,至今已有乌龙狩猎场、白山狩猎场、平山狩猎场、青松狩猎场、连环湖狩猎场、朗乡狩猎场、玉泉狩猎场、胜山狩猎场和桃山狩猎场9个对外开放狩猎场,总面积达345 227hm2,猎场内主要供猎野生动物有马鹿、狍、熊、雉鸡及雁鸭类等,供猎动物总数量达78 716头(只)之多。猎场类型可分为天然林开放猎场和封闭猎场两种,有桃山、连环湖等8个开放型猎场,封闭型的有平山、玉泉等两个狩猎场。按猎场内提供狩猎对象划分,有桃山等8个综合型猎场和连环湖水域环境的水禽单一猎场2种。这些猎场组织机构健全,基本设施较为齐全。有工作人员85人。配备车辆23台,各种枪支45只,宾馆4座,总面积8 750 m2,猎人营地3 218m2,总投资人民币1 172.7万元。
1 发展历史
黑龙江省1953年前的狩猎业完全处于自由生产阶段,狩猎业情况基本无据可考。经过1953年的合作化,1954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把狩猎业责成林业部门管理,在省政府内设立“狩猎管理办公室”,各林业局都开始组织、整顿和登记狩猎队伍。当时,狩猎队伍主要分为常年狩猎队和季节狩猎队,此外,还有业余狩猎者,部分农场也有狩猎队等。1958年,国务院正式把狩猎管理事宜交林业部门统一管理。同年,黑龙江省召开了全省狩猎会议。1959年,颁布了《黑龙江省狩猎管理办法(草案)》。1961年12月,根据国家方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召开了全省狩猎工作会议,会后发布“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与开展狩猎生产”的布告(黑林学字1654号),并随之颁布《黑龙江省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奖惩暂时办法(草案)》《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管理狩猎事业几项规定(草案)》《黑龙江省猎人协会章程(草案)》等。1962年据全省62个市县355个林场统计,共组织了25 955人的狩猎队伍,其中专业猎民2 485人,季节性猎民9 576人,业余猎民13 894人。随着狩猎业的发展,狩猎队伍在扩大,产品也增多,政府对狩猎业也更加重视。近些年,由于资源的锐减,许多文件转为强调加强保护和建立保护区方面的内容。除了1980年前后建立几所涉外旅游狩猎场外,未再组织规模狩猎。
2 取得的成就
狩猎业在黑龙江省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基本条件。对外开放猎场已有9个,占全国68个猎场总数的13.2%,总面积达345 227hm2,占全国5 053 400hm2的6.8%。通过二十几年的猎场经营已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办好狩猎旅游业奠定了基础。
2.1 经济效益
共接待美、英、日、德和港、台共15个国家、地区的狩猎和考察者325人次,其中狩猎者253人次(77.85%),考 察 者72人 次 (22.15%),共 创 收256 918美元,其中狩猎收入60 325美元(23.5%),综合服务费197 193美元。
2.2 生态效益
狩猎业不仅是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资源的有效途径,如桃山猎场建立后,严禁乱捕滥猎,加强对猎民和猎枪的管理,把猎民编入猎场导游队,成立护猎队,有效地制止了盗猎。乌龙猎场,为了保护好环境和扩大野生动物自然种群,在林间空地种植大豆、玉米等饲料作物,有效地招引了大批野生动物。
2.3 社会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狩猎不再是往昔为了饱腹而作的行为,它已成为集狩猎和旅游于一体的体育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们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刺激消费和生产,亦能增强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由于开办猎场建立了相应的服务行业,从而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门路。开办猎场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物资源,也为发展林区综合经济走出了一条新路。
除此之外,捕获的活体野生动物,也成为野生动物驯养的最初种源。野生动物饲养业由此得以发展,使黑龙江省的马鹿、熊、貉、雉鸡、鹿鼠等饲养业开始兴起和发展。这不仅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贯彻了中央“护、养、猎”并举的狩猎方针,同时,又有力地保护了野生资源。
3 存在的问题
虽然黑龙江省狩猎业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毕竟是个新兴产业,并且兴办时间短,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有些是很关键的问题,必须迅速改进,否则将影响它的发展。
3.1 基础设施落后
黑龙江省狩猎业发展相对缓慢,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而各猎场均为较偏僻的区域,许多区域当地政府对猎场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几乎为零。目前,绝大多数猎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均靠猎场经营的结余来完成一些基本的道路建设、营地建设和其他生活设施建设。因此,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猎人一般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抵达猎场,并且在猎场也很难得到较好的生活服务,狩猎活动是消费较高的活动,客人大多来自高端市场,对服务要求较高。由于没有享受到较好的服务,导致部分猎人感到与支付的费用不符,并对狩猎服务产生怨言,对狩猎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3.2 营销规模和水平较低
由于资金和其他因素,猎场难以参加每年的国际狩猎促销活动,致使经营促销不规范,规模难以扩展,时好时差,影响着此项事业的发展。同时部分代理商为个体经营者,只注重利润不注重信誉,伤害狩猎者和基层猎场利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不良的行为也对我省狩猎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3 宣传力度不够
长期以来,媒体和舆论导向均偏重于传统保护理念和行为的传播与颂扬,而对高水平的动物保护理论和科学合理的利用模式很少宣传,导致公众只知保护,不知利用,并且反对憎恨狩猎。导致狩猎业一直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举步维艰。
尽管黑龙江省狩猎活动已经开展多年,但黑龙江省狩猎业是一项年轻的产业,管理部门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制度来进行调控与指导。在狩猎带来丰厚的收入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该项目也同样产生了一些问题,并且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规模较小、效率低下、管理多头、制度不全、资源不清、宣传不够等,导致整个狩猎业发展缓慢,产业规模小,与我省拥有的狩猎资源大省这一地位不相称。
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使野生动物资源增长迅猛,部分物种在局部地区由于数量过大已经对当地的环境、生态系统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就黑龙江目前开展狩猎的规模和狩猎资源的现状比较而言,目前的狩猎量远不足以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危害。但面对缓慢发展的狩猎业,如何去除障碍,理顺关系,从政策和技术两个层面把黑龙江省狩猎业带入快速发展的道路,一直是阻碍狩猎业发展的难题。因此,准确把握黑龙江省狩猎业的历史、现状、市场构成和制约因素,了解狩猎业的现状和市场特点,研究黑龙江狩猎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该产业的持续发展和黑龙江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