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沿海主城区平原绿化的几点思考

2015-04-17张云生陆文妹

防护林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林带平原绿化

张云生,陆文妹

(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林业特产总站,浙江 台州318000;2.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中学,浙江 台州318000)

2015年3月20日,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全局出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好平原绿化工作,真正使浙江大地树成荫、林成景,绘就一幅富有江南特色的山水美丽长卷,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前景。省委、省政府于去年10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 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 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并于今年首次将森林质量列入市、县领导考核内容。根据台州市委“一都三城”发展战略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要求,椒江区需大力推进平原绿化,为建设“山海宜居美城”打基础。

1 基本情况

椒江地处浙江东部沿海,是台州市的主城区,属典型的人多地少平原区,可供绿化的土地空间十分有限。全区拥有林地面积0.78万hm2,森林覆盖率为21.4%,林木绿化率23.9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12.2m2。相继建成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绿化模范单位和省级生态文化基地3个、省市级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村)130个;建成台金高速连接线、中心大道、台州大道、疏港大道、开发大道、东二路等重要路段绿化;建成十一塘等沿海规模化林带20多km,实现泥质海岸基干林带高标准合龙;实施城区山体林相彩化改造工程66.7hm2;推广河面水生植物修复水域生态系统,建立河道绿化20多km。全区新增绿地面积1 300hm2,平原绿化覆盖率提高了5.07%,达到18.49%。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先进单位”“浙江省森林城市”等称号。

2 存在问题和特点

2.1 绿化数量、质量和生态效果有待全面提高

平原区林木覆盖率与省标准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仍显不足;林带规模仍然较小,建设标准低,尚未形成主、副分明的完整网络结构,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林带规模与通道绿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干线林带、主林带宽度未达标准,缺少宽阔林带,具有震撼力的林带很少,多数只有1~3行,林带存在断线、断垄、缺株断绿现象,林相参差不齐;缺少围城(镇)林、围村林,村庄绿化整体水平比较低。

2.2 制约因素多,绿化“落地难”

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林带建设面临资金短缺、土地政策处理难、土地难以流转等问题。征地植绿、租地栽绿等方式尚存在不少问题,财政负担过重,租地成本年年上升。通道绿化与苗木生产结合方式尚未推广,林带宽度与规模受到限制。本地苗圃业不发达,本土苗木稀缺。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大部分农户宁愿荒废也不愿转租,造成发展苗圃用土地难以落实。绿化与基本农田保护相矛盾,如财政资金不能用于基本农田绿化造林、树圃林、经济林的补助。

2.3 绿化成果巩固难

椒江属典型的少山平原区,人多山少耕地少,用地矛盾十分突出,林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矛盾尖锐,建设项目用地需占用缓坡林地和平原林地,防护林遭人为破坏,导致绿化面积减少。

2.4 林业队伍薄弱

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林业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和关注,林业工作任务愈加繁重。同时,林业管理中不断涌现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客观上需要高素质的林业管理队伍与之相适应,然而,我区管理队伍薄弱,专业人手少,人员青黄不接,老化严重,不能有效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

3 建设思路

我区平原绿化工作应倡导生态理念,把森林作为城乡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注重绿化向美化转变、绿化向生态转型、绿化向森林提升,加快平原绿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扩大森林面积、完善森林分布,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通过村庄森林、城市(城镇)森林、通道森林、农田林网和片林建设,逐步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花果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平原农田防护林”的森林格局,形成“城在林中建,人在林中走”的绿化效果。

3.1 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紧紧围绕美丽椒江、首善之区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和市委“一都三城”的战略部署,立足生态优先,以“五水共治”为抓手,深入实施平原绿化“八个化”,即“森林屏障体系化、干线通道生态化、城镇绿化森林化、村庄绿化特色化、农田林网网格化、特色产业高效化、森林文化多元化、资源保护法制化”,推进全区平原绿化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全面打造“森林椒江、绿色家园”和“滨海绿都、宜居美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继续保持我区平原绿化先进地位。到2017年,全区平原林木覆盖率力争达到19%以上,到2020年,平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0%以上。

3.2 建设方式和建设原则

3.2.1 建设方式分为新建、拓宽扩建、改建 通过实施三种建设方式,扩大绿化面积、调整绿化结构和产业结构,达到“增加绿量、提升绿质、强化绿感”的建设效果。新建包括各种林带、片林、四旁零星树木(灌木)的新造林。拓宽扩建指林带加宽造林。通过拓宽扩建,一方面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另一方面提升林带档次。改建包括各种林带、片林、草坪的乔木化补植造林,起到提升绿化档次作用。

3.2.2 建设原则 (1)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划分类型,在规划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2)生态优先,兼顾经济。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以乔木为主,营造森林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当地特点建设小果园、小药园、小花园、小竹园、小桑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和美化作用。(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绿化整体上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特色,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避免百村同面、千篇一律,充分展示乡村风光。(4)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绿化要合理分布,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层次的绿地系统。同时,应节约用地,做到见缝插绿。(5)乔木为主,群落多样。平原绿化建设仿照“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重视森林群落建设。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师法自然,尽量选择地带性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构建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自然度较高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

3.2.3 主荐树种 (1)海岸森林为邓恩桉、巨桉、柳桉、木麻黄、美国弗栎、海滨木槿、竹柳、夹竹桃、墨西哥落羽杉、红皮小叶榕、秋茄等11种。(2)通道森林为黄山栾树、无患子、杜英、大叶女贞、无患子、香樟、浙江樟、浙江楠、垂柳、红叶石楠、紫薇等11种。(3)城镇森林为舟山新木姜子、合欢、银杏、冬青、桂花、二乔玉兰、深山含笑、日本野樱、樱花、梅花、茶花等11种。(4)村庄森林为香樟、大叶榉、朴树、银杏、桂花、红白玉兰、柿、枇杷、无花果、桑树等11种。(5)农田林网建为落羽杉、池杉、中山杉、湿地松、香樟、邓恩桉、扁柏、塔柏等8种。(6)农区片林建设为高橙、桃、梨、柑橘等4种。

3.3 建设思路

椒江区平原绿化拟分为5个区,以“1基2轴8道8公园”和兴林富民“1园6基地”为框架,沿海边、江边、河边、路边及山边建设宽度不等的森林通道、农田林网和森林村庄,形成网络状的森林生态体系。5区:近海岸平原景观防护林建设区、水网平原林带片林综合建设区、山间平原特色森林建设区、城市(镇)森林建设区、平原村庄森林建设区。“1基”即十一堤坝西侧沿十一塘河配置的200m宽的海岸基干林带和其他多条副林带林网。“2轴”:一是心海绿廊生态,即横跨5个街道、一个农场、一个工业城的心海绿廊宽阔林带构成的生态景观轴,为台州中心城市的自然客厅;二是椒江两岸生态景观轴和生态廊道,以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和滨水生活岸线为主。主要以江滨公园西进和东进工程为主,整治两岸生态带,配置完善提高消浪防护林带和江岸防护林林带。“8道”为4纵(南北)4横(东西)森林通道:“4纵”为3道1河,即台州大道和台缙高速东延椒江连接线,75省道复线和椒江二桥连接线,东二路、七条河和椒江农场六条路,以及永宁河两侧林带构成的森林通道。“4横”为3河1路,即高闸浦、百里大河、鲍浦河两侧林带和松农路两侧生态带构成的森林通道,其他还有长浦河森林通道,章安陈宅山滨和九子森林古道(绿道)、森林人家等休闲养生福地建设等。“8公园”为中央公园、海城公园、长浦防护林公园、云西路环山公园、台州湾湿地公园、十一塘农业观光园、植物雕塑园、卫温船队远航台湾纪念公园(即章安金鳌山公园)。兴林富民“一园六基地”,即6个省级森林食品基地和1个鲜切花林业精品园,即200hm2章安鹰泉杨梅森林食品基地(省级东魁杨梅主导产业示范区)、66.7hm2水果场柑橘森林食品基地(国家级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省级柑橘林业精品园)、66.7hm2椒江农场柑橘森林食品基地(省级椒江农场柑橘精品园)、66.7hm2中村枇杷森林食品基地(省级葭芷中村枇杷林业精品园)、66.7hm2蟹壳岩柑橘森林食品基地、66.7hm2“梅源”高山杨梅森林食品基地和33.5hm2下陈鲜切花林业精品园。“一园六基地”除做好品牌宣传、质量提升外,主要做好配套景观林带建设,推进森林生态旅游。

4 保障措施建议

4.1 强化考核激励

建立政府平原绿化责任考核制度,把平原绿化建设任务纳入各部门和街道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建立部门和街道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和街道要把平原绿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建设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年度计划,实行年度考核;加强平原造林检查验收,加强平原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强化对平原绿化造林成效、平原森林资源保护成效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定相关部门、街道领导的工作业绩;将河道绿化列入“五水共治”河道综合整治的必备条件,原则上要求河道两岸绿化搞好后,才能通过河道综合整治验收。以“明确责任、明确进度和明确内容”作为项目立足点,各街道、各部门要各司其守,责任到位,确保平原绿化工作顺利进行。

4.2 加大绿化资金投入

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导向投入、企业参与投入、社会广泛投入的绿化多元投入机制。推进绿化项目以奖代补,切实提高绿化实施效果。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村庄绿化建设,扩大投资渠道;创新农村造林绿化机制,坚持“谁栽树、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广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丰富农村造林绿化形式;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林果或大规格花木等特色产业,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绿化的积极性。

4.3 合理规划绿地

贯彻生态优先和系统整体性原则,树立绿化是投资最少、成效最明显、有生命基础设施的理念,建立城乡一体化大绿化格局,块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尤其是影响生物群体的重要地段和关键节点修建绿色廊道和“暂休地”,确保合理的绿带宽度,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利用生态廊道将规划区内的各种生物多样性有机地进行链接,减少孤立状态的“岛屿”状生境,增加开敞空间和各生境斑块的连接度和连通性。

4.4 突出重点项目

以生态性、特色性、整体性为原则,重点抓好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整治后的地块,原则上先绿化,以此更新道路、河道功能,塑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滨路景观带。

4.5 实现增绿提质

结合水环境和道路特色,选择亲水性强、适应性强、养护成本低的树种,优先考虑乔木树种,不配置或少配置草坪,搭配种植彩叶树木(河道绿化、农田林网和湿地林重点推荐树种:墨西哥落羽杉),进一步优化水系、道路景观布局,提高河岸、道路生态环境质量。

4.6 保护自然植被

保护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一些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常被人们看为视觉差、景观低劣的荒芜地,并常被“现代化”人工改造,如改造成整齐划一的园林绿地等。然而,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它往往是具有地带性特征的群落,含有丰富的乡土植物,并与野生动物有较好的生态关系,生物多样性丰富。而且,它也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保护物种资源和种群结构提供参照模式,应予重点保护。

猜你喜欢

林带平原绿化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