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2015-04-17钱婧曦
钱婧曦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钱婧曦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在时尚行业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如何通过专业英语教学提升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在时尚行业中更具竞争力已成为新的议题。与服装设计等专业不同,服装表演专业自身的独特性为其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适合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并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授课学时,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及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服装专业英语;服装表演专业;教学方法
一、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服装专业英语是一门必修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目前,各服装院校有关服装的专业有一定的划分,以我校(北京服装学院)为例,就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时尚文化与传播、服装表演四个专业,不同的专业均开设有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但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为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在师资方面,近年来已有相当数量的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访学经历的青年教师参与到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功底可以很好地保证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对大多数服装院校而言,仍由英语教师或服装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授课,两者在专业知识和语言功底方面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服装专业英语的教材及教学资料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据了解,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方面普遍采用由吕逸华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服装英语》教材,该教材存在选题宽泛、内容陈旧、词汇量偏大等诸多问题[1]。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由张玲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图解服装概论》双语教材的内容更加平实,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更相符。其余的服装专业由任课教师自编或自选教材进行讲授的情况较多。如何选择题材新颖、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服装专业英语现有的以词汇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已滞后于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要求。以服装表演专业为例,各院校每年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职业模特,他们经常穿梭于世界各地,参加国际时装周及各种专业赛事,这些都对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掌握日常生活用语及专业术语,更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并懂得国际语境下的社交方式。拥有了以上知识和能力,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将能够自如地应对媒体,与不同国家的业内人士进行交流,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按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共计32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通过第一至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得到了相应的语言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语言基础。由于专业英语课时较少,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挑选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而现有的教学内容涉及服装设计、材料、色彩、工艺、制版、外贸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信息量较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面面俱到。而且服装表演专业与服装设计等其他服装专业的知识结构有很大不同,必须在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上加以区分,笔者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保留服装款式、色彩、材料等相关内容,以专业词汇讲授等方式进行授课,添加图例,力求内容丰富新颖。
(2)缩减工艺、制版、外贸等方面的内容,避免讲授艰涩难懂的词汇。
(3)着重增加与服装表演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服装表演(FashionShow)、舞台与音乐(Staging&Music)、模特与模特行业(Models&ModelingIndustry)、化妆与造型(Makeup&Styling)、时装拍摄(Fashion Shooting)等[2]。
(4)适当加入与服装表演专业联系紧密的时尚活动与公关等内容,包括时尚活动与推广(FashionEvents&Promotion)、时尚媒体(FashionMedia)、时尚公关(FashionPR)等[3]。
2.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从小接受模特形体训练,文化基础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专业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教师必须在涵盖授课内容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既要让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提升能力,也要激发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个性化的授课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考虑到该专业学生参与国际时装周及专业赛事的机会较多,所以应重点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
(1)加强口语训练。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可设计一个口语训练环节。该环节围绕特定的选题展开,要求每个学生在进行20分钟准备之后登台演说,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其克服害羞、怯懦、恐惧的心理,从而达到提升其实际应用英语水平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价和考核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口语表达内容的逻辑性、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发音与音量等表现进行打分。
(2)重视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情境的构建是英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授课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应掌握的难点与重点,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虚拟场景,进行模拟训练[1]。结合与服装表演专业相关的影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教学情境,如模特面试(Go-see)、拍摄(Shooting)、活动现场(Event)、媒体采访(Interview)等。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在讲解视频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重点内容并练习听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工作场景的会话来讲解专业内容,并让学生进行模拟会话的练习,在练习中亦可进行角色的互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学生语言水平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可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设计针对行业及时尚现象的小组讨论或辩论,以达到启发思维、锻炼语言的逻辑性和应用能力的目的。
(3)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在书面表达训练方面,笔者认为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一个与经纪公司联络的得体的电子邮件,到填写模特卡所需的个人信息,以及内容详尽的英文简历,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要求可谓无处不在。一封简明、优雅的信函正是良好修养的体现,更可以为从未谋面的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应用文写作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训练:第一,简明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应用精炼的语言进行书写,避免繁冗的文字表达。第二,准确的修辞能力。应用文中的修辞应力求清晰准确,避免人称、时态、语法等方面的谬误。第三,得体地使用问候语。问候语主要出现在应用文写作的开头和结尾,是全篇中用于表达称谓、沟通情感的语言内容;问候语还可以体现通信双方的身份感、亲密程度等人际关系因素,使用得体的问候语是信函写作中的重要一环。
三、结语
笔者对服装表演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整合,提高了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授课内容切实解决了他们在专业学习及语言交流上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令笔者感到十分欣慰。由于目前针对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改革仍在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更为有效的语言训练;如何使英文基础薄弱的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在保障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如何渗透更多与行业相关的文化知识与内容等。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本身也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1]赵静秒.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探索[J].纺织教育,2010,25(6):78-81.
[2]张玲.图解服装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3]GERVALOlivier.Fashion:ConcepttoCatwalk[M].London:A&CBlack,2008.
G642.4
A
2095-3860(2015)01-0082-02
钱婧曦(1984—),女,辽宁抚顺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管理及品牌研究。E-mail:5061228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