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成因及修复措施
2015-04-17史凯航
史凯航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世界范围内的森林退化已经是一个十分严峻且不争的事实,并已成为21 世纪全球环境发展的难题之一[6],辽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防护林退化问题也日益凸显,2009年国家林业局开展了退化林分修复专题研究,并将退化林分修复纳入了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规划,成为重要建设内容。通过广泛查阅文献、现地调查研究,对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几种修复措施,对解决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1 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
近年来,辽宁省三北防护林退化现象比较严重,表现为林木生长发育衰歇,病虫害发生频繁,防护效益减弱,生态功能降低,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形成大面积的退化林分。据统计,截至2008年,辽宁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工程造林151.17 万hm2,其中退化林分面积21.12 万hm2,占保存面积的13.97%[2]。通过调查,辽宁三北地区防护林退化主要是由于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病虫鼠害泛滥以及人类干预失当等原因造成。其中,由于林木生理过熟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26.84%,由于立地条件不良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9.71%,由于树种选择不当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19.18%,由于病虫鼠害泛滥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34.80%,由于人类干预失当导致防护林退化的林分占9.47%。
2 防护林退化林分成因
2.1 林木生理过熟
林分进入过熟期后,林木生长逐渐衰竭,当达到姜凤岐等认为的终止防护成熟龄或更新龄时[3],其防护效用不可避免的下降和衰退,最终进入防护衰退期[4]。以辽宁辽中平原地区的速生杨为例,该地区选用杨树品种生长速度快,4 ~10 a 进入速生期,20 a 为成熟龄,25 a 为过熟龄,随着杨树进入自然成熟期,生理机能衰退,导致单位蓄积下降,防护效能降低。
2.2 立地条件不良
立地条件过差很容易导致防护林退化,辽宁三北地区尤其是辽西低山丘陵地区,该区域土层薄,土壤贫瘠,造林地块多为高山、远山、石质山,保水保肥能力极差,且气候恶劣,年降雨量不足400 mm,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林分生长缓慢,林木退化现象严重。
2.3 树种选择不当
由于没有正确评估造林地块的自然条件或者在营造林技术等方面操作失误导致未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致使造林成活率偏低,即使能勉强生长,后期也极易形成低质低效林且容易遭遇病虫害侵袭,生态系统极不稳定,防护效能得不到发挥。
2.4 病虫鼠害泛滥
辽宁三北地区防护林以纯林为主,结构较为单一,易遭病虫害侵袭,形成衰弱木和风倒木,如辽宁铁岭等地的杨树受杨干象危害严重,林分稳定性差,生态功能大大降低。辽宁朝阳地区鼠害、兔害严重,尤其入冬后鼠兔啃食幼树现象明显,大大降低林木保存率。
2.5 人类干预失当
人类干预失当主要体现在对林区乱砍盗伐、林地开荒、不当用火、过度整枝、无节制放牧等方面。辽宁三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居民多以种田和放牧为生,尚有“小开荒”现象,同时有“燎荒”习惯,极易引发火灾、损毁林地,同时过度放牧现象严重,牛羊等动物吞食草根,啃食后的草地恢复难度极大,对林地生态破坏严重。
3 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措施
退化林分的修复措施要根据不同林种、不同退化程度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
3.1 更新造林
主要针对农田防护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退化林分进行修复,可采取带状、块状等修复方法,也可对整个小班进行全面修复,全面修复时要禁止一次性皆伐重造,可逐批逐步进行更新,每次更新强度控制在蓄积的30%以内[5],以适应树种的更替,保障防护效能的发挥。
3.2 补植补造
主要针对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但对农田有较大防护作用的片状农田防护林。根据林地现有树种分布情况确定补植补造方法,尽可能考虑通过补植来形成混交林。常用的补植补造方法有均匀补植、块状布置、林冠下补植、竹节沟补植等。
3.3 抚育复壮
主要针对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的中幼龄林。针对不同条件的退化林分,采取透光抚育、生长抚育、卫生抚育、补植抚育等方式,抚育标准参照辽宁省《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对于采取培育措施有望恢复正常生长的中幼龄退化林分可采取复壮改造,通过土壤施肥、林木嫁接、平茬促萌、防旱排涝、松土除杂等方法恢复林木正常生长。
3.4 封山育林
主要针对人为干预失当且具备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退化林分。可通过采取工程围栏、生物围栏、设立标示牌、人工管护、人工促进等措施对退化林分进行封育,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国家《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3.5 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措施适用范围相对较广,对已经遭受病虫鼠害的退化林分要加大治理力度,对尚未遭受的退化林分也要警钟长鸣,以预防为主,坚持未病防病。防治方法应尽可能地采用生物防治,以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自然控制措施为主,以应急短效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措施为辅,尽量选用生物合理农药和环境和谐农药[1]。
[1]Freer - Smith PH.Do pollutant related forest declines threaten the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s[J].Ambio,1998,27:123 -131
[2]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R],2012:64
[3]姜凤岐,朱教君.防护林阶段定向经营研究Ⅰ.理论基础[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0):1352 -1355
[4]王红春,崔武杜,寇文正.关于防护林的成熟概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3):81 -85
[5]邓东周,张小平,鄢武先,等.低效林改造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4):65 -69
[6]毛忠映.森林病虫鼠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三大灾害之一——祁连山森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策略[J].中国林业,2009(10A):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