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建灵魂

2015-04-17夏铸九

中国服饰 2014年6期
关键词:蜡染客体设计师

夏铸九

“后来黄永松才明白,曹汝讲老人是把蜡染视为生命相关联的珍贵物品,才会三番两次抢了回去。最后,她拿了一把剪刀,剪下边缘的小块布留存,才不舍地离去。老人说:‘剪下一块,把灵魂留下来,其余身体给你。”

这是致力于抢救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汉声》杂志出版人黄永松,在编辑蜡染这本书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曾发生过的一段动人插曲。

当时,黄永松从典籍资料上查到了一种蜡染的古法,听说这种古法贵州尚存,他很兴奋。随后他走遍了黔东、黔南、黔西、黔北,寻找这种用木蜡和竹刀制作的蜡染,最终在黔东南地区麻江县龙山乡的青坪村找到了绕家的这种蜡染古法。

青平村绕家多长寿老人,其中有一位曹汝讲老太太,当年102岁,她的曾孙龙帮平和她住—起。老人耳聪目明,虽然佝偻着腰,可身手敏捷,不需年轻人照顾。她翻箱倒柜找出一件背扇,是她90岁时的点蜡之作。

画面以螺丝花为主纹样,四周配置狗牙板。螺丝花宛转流畅,左顾右盼;她又在中心花头上略加三刀,形象似花似鸟。鸟鸣花香,满福春光。

这就是这位满脸写尽沧桑的百岁老人内心世界吗?黄永松不禁自问。

看到这件作品后黄永松非常兴奋。当时他正准备在台北筹办一个“中国蓝印花布”的展览,为展览所需,就想购买一件。

黄永松和他的团队从不搞收藏,每次展览都是从收藏家那里借来展品。但是,这一次展览中独独缺这种“竹刀木蜡”古法制作的作品,他很想带一块回去丰富展览,这也是他唯一一次破例。

和老人的曾孙商量后,曾孙同意转让一件背扇给他。当他拿着这件背扇离开时,戏剧性的情节出现了。

他突然看见老人佝偻着腰,嘴里叽哩咕噜着直冲过来。老人虽然颤颤巍巍,目标却锁定了黄永松,因为他手上正拿着那件背扇。黄永松当时听不懂老人说的话,只有后退。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人的曾孙一个箭步冲到她身旁,嘴里同样说着什么,一边用力把她扯过身去。黄永松急忙转身就走,不料老人竟挣脱曾孙又颤颤巍巍地冲来,情急之中也不知何人提醒:她不肯卖了,快上车。黄永松掉头一看,老人还是向他冲来。她的曾孙疾步赶上,又是一番言语一番拉扯,她才回转,黄永松也才得以安全上车。

几次三番的争执后,经过老人曾孙的解释黄永松才明白,这是老人对自己背扇的不舍,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老人对自己作品的情感,让黄永松深受感动。对老人来讲那是与生命相关联的物品,是有灵魂的。

贵州蜡染,是手艺。蜡染作品上的圈圈点点都不是凭空想象的几何图案,而是河,是道路,是太阳,是星辰,是黄瓜仔,是狗牙板,是蜡染手艺人真实生活的纪录与展现,是生命的一部份。

蜡染主人与蜡染作品之间微妙的关系与特殊的情感,让我们看见了主体与客体间的特殊关系与情感。这是活的主体的手艺,不是死的客体与物件,更不是被生产、买卖、消费的商品。

同样的道理存在于台湾泰雅族原住民的传统织物中。对有纹面传统的泰雅族也拥有高度发展的织布文化。身穿的衣服就是一部部会走路的书,织物的织纹是来自同—文化中人们彼此身分辨识的话语,讲述的是族群历史、祖灵信仰、以及部落迁移的共同记忆。

这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循环,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仪式一般的一块布,作为身体温暖的陪伴。婴孩出生的时候,泰雅家中会织布的女人,就会编织一块平织纹路的襁褓布,送给这名刚新生的孩子。

泰雅笃信生命循环的圆,此类形式简约的平织布也会织来送给家中的年长者,可说是反璞归真的文化象征,泰雅织者尤玛达陆便将它称为“生命织圆”的古泰雅哲理。

泰雅传统女性必须熟稔编织技巧,才能成为一个圆满的人,顺利步上彩虹桥彼端的祖先福地。具备最华丽挑花织纹的泰雅新娘服,代表了人生最灿烂阶段的意象,是织女们传承这项工艺技术的最严苛挑战。

泰雅新娘服上所呈现的织纹,除了含有各个家族专属的家徽,是部落地位的象征,织布的一针一线,更是每个泰雅族母亲对于女儿的期待和祝福。母亲会将独特创意的织纹,织进新娘服里,希望女儿像石灶里不灭的火光,有着源源不绝的能力。

这不是什么装饰图案,当然更与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师眼中的“罪恶的装饰”无关。

中国传统服饰的意义值得认识,这是继承传统生活与知识的基础,是当代文创产业设计师必须深刻了解的文化与意义。不然,很难期待文创产业的设计师能真正继承传统。

传统手艺对于今天的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它的核心是主体与客体的合一,精神能量意义传递,是得以重建生命的存在物,但现在却正在面临着全面消失,设计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感与联系逐渐断裂。

传统手艺一旦在我们手里中断,那么日后设计的创新,就会找不到技术支持的跳跃支点,因为我们终将“技不如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亟待解决的,就是设计要让手艺重新注入生命。

现在,通过在线生产定制化过程,以及消费端对设计师设计的理解,设计师正试图恢复身体与产品的亲密接触。设计有可能成为桥梁,主动召唤使用者的身体,顺手顺心,和人身体的感受一致,让使用者主体与产品客体成为天成佳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针线衣裳之间母子深情,是主体跟客体在互动,设计师怎么会忘了母亲的作品呢?其实设计师都懂。

猜你喜欢

蜡染客体设计师
苗山深处蜡染忙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我是小小设计师
浅议犯罪客体
创意设计师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探
试析期货法律关系
天才设计师
终朝采蓝 不盈一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