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熙皇帝为何不修长城

2015-04-16葛剑雄

月读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部葛剑雄蒙古

葛剑雄

明朝两百多年间修筑长城有十八次之多,今天我们见到的长城,包括北京附近居庸关一带最雄伟的一段,都修筑于明朝。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过长城。到了康熙三十年(1691),离明朝最后一次修筑已近百年,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总兵官蔡元上疏要求修筑,主管的工部等部门建议康熙皇帝予以批准。可是康熙却指责蔡元糊涂,“未谙事宜”,他说:“帝王治天下,不能专靠地势的险要和工事的坚固。秦朝筑长城以来,汉、唐、宋都经常修理,那时难道就没有边患了吗?明朝末年,我们的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率领大军长驱直入,明军望风瓦解,没有一路敢阻挡。可见巩固国防的根本,在于修德安民。民心顺了,国家就安定,边境自然巩固,这就是所谓‘众志成城。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我都亲自巡视过,长城已损坏的很多,要修的话工程浩大,能不给百姓带来损害吗?况且长城绵延数千里,得养多少兵才能守得住?”他认为蔡元认识不到这样的道理,提出的意见“甚属无益”,要有关部门注意。

康熙的见解当然比蔡元和工部官员要高明得多,不过如果真的像明朝一样有鞑靼、瓦剌等敌对力量兵临长城,即使再损害百姓,恐怕还是要修长城的。主要的原因还是形势不同了:清朝在入关以前就统一了内蒙古诸部,长城之外已经不是敌人,而是盟友,长城内外都成了清朝的疆域。当时虽然准噶尔的入侵威胁还没有解除,但康熙已确定了依靠蒙古诸部抵御外敌的方针,他认为他们“较长城更为坚固”。

历史证明康熙的政策是正确的。以后清朝完全击败了准噶尔侵略势力,一直保持着内外蒙古地区的安定和统一,这与取得了蒙古诸部的支持,有了这道比长城更坚固的防线是分不开的。

从战国开始,历时近两千年的修筑终于成为过去。三百年的风雨沧桑使长城的大部分成了断垣残壁,甚至荡然无存,这自然会使后人感到遗憾。但要是康熙还是像明朝一样修长城,还是以长城为边防线,还是迷信长城的威力,说不定就不会有今天统一长城内外的中国了。得失利弊不言而喻。

(选自《看得见的沧桑》,上海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工部葛剑雄蒙古
乾隆帝杀鸡儆猴
蒙古靴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葛剑雄 学界“大炮”葛剑雄
最好的纪念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