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体育理论课程教法改革研究

2015-04-16蔡浩刚张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3期

蔡浩刚 张琳

【摘 要】文章对体育理论课程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指出要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应该认识到体育理论课程是技术课程的有效补充,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是个系统工程。

【关键词】就业核心竞争力;体育理论;教法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用人单位对高等人才的需求趋向多元化,近年来一方面体育院校连续大规模扩招,另一方面大量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并未跟上时代的步伐,致使体育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阻碍体育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9月我国首次发布《中国劳动保障蓝皮书》指出:“要更加重视供给管理,通过大力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和结构、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体育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指导思想,改革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

“核心竞争力”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在1990年发表的文章《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研究中将“核心竞争力”界定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因此,“核心竞争力”也指一切组织或个人在处于竞争环境条件下,实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在竞争时代中培养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具备核心竞争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根本出路。

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构成的重要基础,并不是所有能力都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只有最重要、最基础、起决定作用的能力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体育专业学生由于学科特点不同,学生能力构成要素与传统意义的文科或理科学生有所差异,有研究指出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创新能力”、“完美人格”、“竞争和合作能力”、“身心健康”、“思辨能力”、“国际竞争力”、“创业能力”构成。其中,如做为核心竞争力心智基础的完美人格、创业能力等在日常的教学训练或体育活动中较少涉及,木桶中的短板决定它的容量,同样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短板决定他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体育理论课程教法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1.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设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它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活动中采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它是技术教学的有效补充。虽然技术教学在体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中占有很大成分,但是技术课中设计一个启发式的教学环境和课题具有场地和器材的局限性。体育理论课程可选素材多样,课堂组织形式适当调整就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观察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2.完美人格培养

完美人格包括独立生存的自信心、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凝聚力和乘势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心智基础。体育专业学生在技术教学活动中由于紧张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心智会不停的变化与波动,而技术教学较注重学生技能的获得,对学生的心智变化教师无法分出太多精力关注。在训练之余,准备好体育理论授课内容,采用反思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回忆、思考自己运动场的心智变化过程,引导、激发其意志品质,这种教学形成术科教学活动的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学生心智能力。

3.竞争与合作能力培养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术科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技艺切磋体验到一定的竞争与合作。但是这种直接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没有从理论的高度理解一些动作的原理,学习过程较慢,浪费时间。在体育理论课程授课中可以多采用座谈式的教学方法,分析讲解新动作、新技能的共性规律,互相挑错、互相指正从而培养合作能力。在理论教学活动中采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术科表现进行评价,利用自我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身心健康的培养

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是身心健康,体育专业开设的技术课程较多,身体健康状况毋庸置疑,但是体育学生调适自我情绪、化解人际矛盾、愉快地与人合作共事、包容力等能力也很重要。心理健康状态需要利用体育理论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教师的教态、仪表、谈吐对学生会形成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上课期间采用一些座谈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冰释人为阻力,顺应心理走势,形成团队合力。

5.思辨能力培养

思辨能力包括系统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顿悟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弹性思维等,思辨能力也是创造性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全民创新争当“创客”的年代,思辨能力是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的梳理、筛选、分析和综合的重要能力。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多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一题多解,一种原理多种应用,鼓励、激发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多门课程全方位、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有效得到提升。

6.国际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国际竞争力,体育是全世界共同的活动,体育专业学生需要国际竞争意识。在体育理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时刻掌握本门课程相关的国际最新动态、最新的训练方法、最新的科研进展、最新的体育活动,是自己的教学活动紧扣时代的脉搏,培养的学生就业之后才不至于被时代快速淘汰,只有学生拥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应付自如。

7.创业能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使得培养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多,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生能短时间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机会较少,而创业能力正可解决这一问题。在校阶段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进行创业设计能力培养,例如《体育产业经济》课程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后进行创业设计比赛,这种培养方式是体育术科无法做到的。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社会现有就业岗位的完全竞争者,而是新就业岗位的开拓者和创造者,那么我们培养的也是高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三、体育理论课程教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理论课程是技术课程的有效补充

体育专业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体育技能,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服务于体育技能,同时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使体育生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2.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是个系统工程

体育理论课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门单独的课程无法取得全面、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全面布局,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利用各种体育理论课程的优势不间断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制定课程授课计划的过程中设置好相应的培养目标,采用有效的方案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四、结语

体育专业学生具有“核心竞争力”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必须考虑到专业人才的出路,考虑到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发展,倡导依托多重资源帮助学生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整合,使每个学生形成个体独特的竞争优势——“就业核心竞争力”,是突破素质教育盲区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显君.国富使源——企业竞争力(中文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7~19

[2]邓凤莲.体育学院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67~69

[3]杨留锁.试论体育院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体育科学.20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