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农村历史教学模式滞后的思考
2015-04-16陈娟
陈娟
长期以来,对于历史教学,我们都膜拜着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即教师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滔滔不绝的演说主宰课堂,而学生只要将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记住就行,比如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时间地点等,记忆成了学生唯一的学习方法,而记住历史知识的多少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但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一转变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一、教师层面教学模式滞后
(1)教师教学模式转变仍需艰难探索。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转变历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到底应该怎样转变,我们却很困惑。虽然自新课改以来,大大小小的培训不断,但教师普遍认为培训的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专家讲座或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很多人集中培训一两天,没有交流与思考,没有具体的案例支撑,过于形式化,对于教师应对新课程没有实际的作用。
(2)普通的农村教师的教学模式难改变。由于条件所限,农村中学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少,我们对于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新模式的认识仅限于一些专家或一线教师的理论总结或案例介绍,没有机会深入优秀课堂亲身体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新模式的运作,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论渗透都很到位,但实际操作能力却很欠缺。
(3)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胜任的角色需改变。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备、教、改、导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的“黑脸”老师向“社区开放型”转变,传统教师只是记忆陈旧的框架结构,信息封闭,依赖经验,科研意识淡薄。新课改后必须与学生接轨,变为学生给老师提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不仅具有课本知识的精练,还要有课本知识以外的时事知识,充分备课。
二、学生层面学习方法、观念滞后
(1)学生生源限制方法、观念的转变。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自我展示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较欠缺,获取历史资料的途径仅限于教材内容,再加上平日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而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没有学生的配合,教师唱独角戏的境地也很难转变。而当下高考仍然考查学生的做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按这样的课改方式长此以往家长与学生都有不同的担忧!
(2)学生生源良莠不齐。在城市的中学,有少部分同学来自城市,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教师布置的任务城市中的学生能够抢答,但农村的可以说几乎都是瞠目结舌,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想法,苦于普通话等的限制,也很难大方的表达出来,这是农村教育资源所限,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善,但高中学习生涯仅仅三年,要锻炼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教育资源不均衡,衔接不够造成学习滞后。虽说新课改已全面推进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对教育较为落后的城市中可以说才刚刚开始,小学、幼儿园、初中教育中渗透的新课改理念还不够彻底,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还不够。但初中课程内容少,完全能够实现新课改的合作形式,直到实现预期目标。但升到高中之后课程内容加大,要实现形式与实质的统一更是难上加难,在加上初中并没有完全完成新课程的学习方法,造成学习更加滞后。
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农村中学的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相对较低,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1)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对学生“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老师把自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把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统一为整体,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针对农村学生相对保守、害羞不愿回答问题的现状,课堂中更应该注意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并对其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和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应给予肯定;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委婉地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利于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4)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愿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接收的对象,不注重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却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教学模式。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缩短了与史实的距离,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对比较枯燥的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多种能力。
(5)培养情感,唤起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还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农村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感情易于培养,作为历史教师就有必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积极地开启学生的情感的闸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得到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整个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6)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提问、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对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自身培养提高的过程,是善于学习的表现。教师当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善于质疑,深入思考问题,独立探寻问题的答案。当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预言而未能”的状态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该怎么做”,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视觉、听觉等很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发现历史,给历史课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老师的教育意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会改变农村学校的校园生活。
不论是从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新课程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学习方法及观念滞后,学生生源的良莠不齐,都使得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滞后,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在这个道路上我们还需要探索,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注:该文为甘肃省2014年度“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13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