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实效 努力走向卓越
2015-04-16杨琴
杨琴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每个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新课标指导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我们每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步走向“卓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充满应有的生命力。
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随着卓越课堂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创设合理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
如在教学“0表示没有”时,创设以下的情境: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多彩的气球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出5个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剩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一个也没有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熟悉,喜爱的放飞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课堂上要充分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发挥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教学效果自然就好。比如在教学:小明的前面有7人,后面有5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小朋友们一读完题目,就迫不及待的异口同声的回答:12人。“对吗?”教师一句轻轻的追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们表示出来呢?”“老师,我用画图的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动手用图形画了起来,教师相机提示:小明在哪儿?“我用黑圆表示小明”“我用桃心表示小明”前面有7个就画7个白圆,后面有5个,就画5个白圆。”“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该怎么做呢?”孩子们通过画图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快理解了小明也是一个人,要用7+5+1的道理。像这样,让学生自己做出来的数学知识远比教师教给他的要记忆深刻得多。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现在有了班班通,网络资源,我们教学更方便。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一年级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例如:小明有一些小棒,借走8根,还剩7根,小明原来有多少根小棒?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15-8=7或15-7=8。为帮助学生扭转思维定势,我下载了一个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课件首先出示一堆小棒情景,师问:“原来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被借走8根,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根演示完后,课件演示还剩7根,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小明原来一共有多少根吗?”学生异口同声:“15根。”“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要把借走的8根还回来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根又回到原处,教师问到:“那要求原来有多少根,该怎样写算式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8和剩下的7合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路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教学难点得以更好的突破,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这样我们的教师,我们的课堂也才因此而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