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2015-04-16金永芳
金永芳
【摘 要】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间通过信息和行为所导致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策略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依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从引导,示范,创建情境,提出问题,提出任务,激励学生行动等方面着手调动学生。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达到主动地学,有效地学。
一、情境互动,建立和谐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做到以情境促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产生极大兴趣。
1.以教师的激情来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時恰当的语言、会心的微笑、鼓励的手势,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一方面老师在示范演示中能更好地进行情境促动,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的思维随之运动起来。
2.以演示实验来促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老师演示的行动必须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接触到实验现象,感觉到实验变化。例如在化学使世界更美好这一节绪言课中,有这样一个环节,预先用酚酞蘸过的滤纸折三朵一样的玫瑰花,课上老师叫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溶液喷其中的两朵花,看到花变色的刹那,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完成任务的乐趣,两朵花颜色的变化给学生视觉冲力,点击了兴奋点,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精心设计的实例来促动学生主动地探究
教学中明显直观的实例可引导学生认知,突破重点难点,让学生尽可能在学习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学会研究探究。例如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任务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AL、Cu、Ag的活泼性,学生甲:AL与CuSO4溶液反应,Cu与AgNO3溶液反应,老师问方案如何?学生说好,好在哪里?学生茫然,老师说三个人比身高,怎样比最快?学生面面相觑,老师灵机一动站在座位过道让旁边的两个学生站起来和老师比身高,叫左边的男生站中间,这样比最快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说找中间的,都和中间比最快,老师肯定的说很好,再回头说甲同学的方案,AL与CuSO4溶液反应,AL比Cu活泼,Cu与AgNO3溶液反应,Cu比Ag活泼,运用得是中间金属原则,这就是最优化方案。两边金属都和中间金属相比,操作少、出结果快。教师引导学生认知,将头脑中相对模糊的想法通过表达交流和互动逐渐变的清晰,突破了重难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互动,外显学生思维,促进动态生成
建构主义的特点之一是“有助于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完成规定学习任务所安排的会话商讨”问题使师生在会话商讨中让获得新的意义建构。例如高温灼烧石灰石,主要目的是石灰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并验证产物,可学生的关注点不在高温灼烧上,而是在使用的仪器酒精喷灯上,寄予这样的情况,我没有急于做灼烧的实验,就事而问,酒精在哪里?灯芯没有点哪里?学生都急了,站起来差点要冲上来试试,听从他们的指挥我拿着打火机在酒精喷灯上到处点,金属铜是点不着的,这时再开始点酒精,慢慢的酒精燃烧起来时,学生长出一口气,表情压抑,等到扑出火焰,发出呼呼声音时,学习情绪一片沸腾,此时再说明使用原理,再做灼烧实验,在这一波三折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高温灼烧的原理,学生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发挥,让学生吃得到葡萄尝得到甜头,这样学生怎么会不卖力呢?
三、依据学生层次,分配互动任务,确定互动水平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例如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依据学生思维层次我在教学中做了两种不同的处理,一种是验证实验,动手机会较少,实验的综合能力较弱;一种是探究实验,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完成实验探究,本着给学生动手机会改进家庭实验的作业方式为目的,要求学生直接按照教材做白糖和淀粉的溶解性比较,课前在家庭中进行实验,结果拍好照片配上说明文字做成PPt,课上给同学们进行展示介绍交流,无论是介绍的同学还是观看的学生都非常开心,教学效果好。学生亲自做实验影响比较深刻,而且课上播放学生自己做的实验进行分析,能引起极大的共鸣和关注度。两种互动验证实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易理解,体验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这是一个师生交流思想,探究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放飞,亮点频闪的过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师生互动,在实际运用中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师生互动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地思维。评价师生互动是否成功,是要以教学效果来衡量的,教学效果并不能以教师传授了什么,而应该是以学生学会了什么,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此才能形成对学生来说是“眼动加口动,思维启动;手动加脑动,整体行动”。对学生和老师而言是“师动带生动,师生互动;生动课生动,生生互动”的良性互动状态。
参考文献:
[1]汤宏伟,郑立庆,白建峰.物理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丛文英.关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