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现状
2015-04-16万栋
万栋
【摘 要】农村中学教师一直在探索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要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但现实中,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于提问的原则、技巧等理论认识浅薄,多数教师难以做到提问的有效性,加之农村初中学生缺乏质疑精神,物理课堂上从不主动去思考,研究,对比,探索,从而无法真正体会物理学的美感。这样的现状产生着消极影响,令人担忧。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现状;改变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可见,课堂的有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帮助学生质疑解惑,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即使提问,也多是老师向学生提问,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问。农村初中学生缺乏质疑精神,物理课堂上从不主动去思考,研究,對比,探索,从而无法真正体会物理的美感。这样的现状产生着消极影响,令人担忧。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目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问随意,目的性不明确
教师在提问时表达不明确,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如在学习初二教材“汽化与液化”这一节时,某位老师提问:“汽化属于物态变化中的哪一个?”学生目瞪口呆。教师大声呵斥:“这个都不会,你们预习了没有?”这才有一位同学回答:“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问的是这个问题啊。可见老师提出问题时必须开门见山,准确明了,以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直接寻找答案。
二、提问频繁,只重数量忽视质量
大多教师误认为课堂提问越多,学生参与度就越高,课堂气氛越热闹,教学效果也就越好,而没有去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是否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否能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去考虑所提问题是否有思考价值,有价值的话该怎么问?还有教师缺乏提问技巧和策略,没有考虑和观察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提问。没有组织好问题,或针对提问组织课堂讨论等,而只满足于学生的即时反应和答案本身的对与错。
三、提问难易不当、 脱离生活实际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对新生事物和前沿热词较为陌生,而某些年轻的农村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缺乏有效判断,不时得在课堂上提出一些过深过难,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思维难以展开,只会造成启而不发,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四、提问时不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
如果学生正在回答问题,教师却在看其他学生的小动作,学生往往会迅速结束回答。当教师面带微笑,认真地倾听时,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在回答前没有事先想好的要点。而当教师表现出不耐烦时,学生可能会连他想好的要点都忘了说就匆匆结束了回答。不认真倾听,表明教师缺乏教学艺术,不耐烦会使学生积极的心理受到影响,也表明教师不尊重学生,在心理上对该生没有多少期望,这种消极的非言语动作大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从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真正尊重学生。
五、提问时总选好学生回答问题
有的农村物理教师在提问时总喜欢选几个表达能力好或成绩突出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教师给大多数学生一个印象是:我的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使他们对物理失去兴趣,上课开小差,从而导致对这一学科的抵触。诚然,好学生回答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使教师看起来是一个有效率的教师。但是,假若教师想鼓励所有的学生,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确实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梯度的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关注的快乐和答对问题的喜悦和满足。
六、提问时不让学生完成回答或自己回答
有些农村物理教师提出一个探究性的物理问题,发现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好,然后就自己回答,或者让某位举手的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不试图启发其他学生回答而加入个人评价,这些行为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往往使学生感到沮丧,从而使学生消极地对待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方式构成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情境,由于提问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在大谈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关注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我们相信,未来农村初中的课堂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乐趣且给学生带来积极体验的场所,课堂提问也应该成为农村孩子有意义的美好生活经历。望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能走出课堂提问之误区,真正还学生一个充满尊重和思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孟大鹏.课堂教学艺术
[2]李晓红.做一个有灵性的人―课堂教学艺术
[3]强军.学困生问题初探――醒“困”亦有术
[4]汪敏会.浅谈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教.2009年河东区中小学教学论文年会优秀论文评比
[5]王景.学困生帮教计划与措施
[6]黄文娟.浅谈“如何进行待优生转化工作”